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3.4升华与凝华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哪个 ( )
A.冬天水结成冰 B.春天树叶上有露珠
C.秋天的早晨有雾 D.冰箱冷贮室里有霜
2、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3、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4、下列现象中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
A.初夏的雾 B.早春的雨 C.深秋的露 D.初冬的霜
5、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江苏省省苏北地区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B.“干冰”升华变为雨水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6、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凝固 B.汽化 熔化 C.汽化 升华 D.液化 凝华
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8、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温暖的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飘出“白气”;
C.秋天的早晨,常发现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D.寒冷的冬天,纷纷飘落的雪花.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一层霜
10、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冬天的早晨会看到窗户的玻璃上结有一层冰花,这是 现象,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2、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提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就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冬天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白霜是由水蒸气 而成的。
3、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 ,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自霜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5、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寒冷的冬天,窗户上有冰花: ;(2) 樟脑丸变小了: 。
上述变化中要吸热的是 (填序号)。
6、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7、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8、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 来使食品降温。
9、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0、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_______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
(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5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
二、填空题
1、答案:凝华,放热
2、答案:减慢、凝华
3、答案:升华 升华吸热 液化 小水珠
4、答案:凝华 放出
5、答案:凝华;升华;(2)。
6、答案:凝华 放出
7、答案:升华,凝华,液化,熔化
8、答案:吸热
9、答案:升华 凝华
解析: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在遇冷后又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的缘故。
10、答案:凝华 放出
三、实验探究
1、答案: 紫 升华 水的沸点小于碘的熔点,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使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提高热水的温度
【详解】
(1)把“碘锤”放入热水中,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2)由题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小于碘的熔点,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是因为碘升华较慢,可以使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提高热水的温度,可使碘升华加快,现象明显。
2、答案: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解析:为了避免固态碘发生熔化现象,必须控制碘的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113.60 ℃),可以仿照课本晶体熔化实验中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低于常压下碘的熔点,即可避免固态碘熔化为液态、再由液态碘汽化为碘蒸气。
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因为常温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低于固态碘熔点,所以碘在加热过程中不会熔化,由此可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