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11: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北 宋 的 政 治
课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后周的世宗皇帝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此时传闻契丹将南下攻打后周,一时间主政官员没有辨别真伪,960年,就派赵匡胤北上御敌,赵匡胤到了陈桥驿就发动了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建立宋朝。
左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图下方文字归纳北宋建立的情况。
事件:
陈桥兵变
赵匡胤(宋太祖)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特点:
960年
东京(开封)
兵变“得”天下
陈桥兵变遗址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
注意: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2.局部统一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上
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目的: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中,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军权;“钱”指财赋;“兵”指对军队的控制权;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晚上,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酣之际,赵匡胤面带愁容地说:“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石守信等人冷汗直流,连连表示对皇帝无比忠诚。赵匡胤又说:“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到了这时,这些将领已经明白了,大家主动提出回家养老,“皆称疾请罢。帝从之,赏赉甚厚。”
杯酒释兵权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政治上
②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地方—— 政权、财权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
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税收权力;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皇 帝
中央集权
削弱
相权
强化君权
宋太祖实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
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是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弊:
1.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2.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的财政困难。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由于宋太祖是武将出身,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大量重用文臣的现象。“重文轻武”是北宋政治的一大特点。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给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而且,北宋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同时并存的还有辽、西夏、吐蕃、大理等。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措施: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影响:
1.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使军队战斗力下降
2.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劝学诗》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宋朝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回顾科举制度
材料研读
材料1: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央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②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③由 政事堂 、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加强了皇权
造成机构的臃肿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三、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统治危机。
(二)时间、人物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三)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宋神宗
影响:
收到一定的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结果:
没有完全取得成功,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