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09: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温故知新
回顾历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过渡时期
三年经济恢复 1949—1952
一五计划时期 1953—1956
探索与失误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95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62
十年文革 1966—1976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以经济建设”中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习目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首先实行的地点、做法、意义.
2、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内容、中心环节、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时间、会议、深化、意义
4、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独学展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首先实行的地点、做法、意义.
2、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内容、中心环节、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时间、会议、深化、意义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变革农村和城市的生产关系
过程:从农村到城市,渐进的探索过程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前的中国现象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人口处于饥饿之中。
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
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 — —林蕴辉《国史札记》
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首先试行的时间、地点
做 法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目的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材料1: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包产到户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两个顺口溜反映了农民在什么方面的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1984年
1978年
40731亿公斤
30477亿公斤
全国粮食产量
增长33.6%
以上数据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绿色蔬菜基地
水果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群学讨论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4.1978年开始
3.1958年开始
1.1950~1952年
2.1953~1956年
土地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私有
土地公有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企业缺乏自主权
  
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
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企业改革后带来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
1.物资匮乏
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2.深化: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92年,中共十四大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课堂小结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增强企业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
当堂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