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三大改造(1953-195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1954年开始】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行业 改造方式 实质
农业 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手工业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该改造的创举)
意义: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和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了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失误。
2、总结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影响。
3、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主要教训。
4、回望那个艰苦创业、奋发有为、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建国初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章: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
(一)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地点:
北京
内容:
①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一个正确的论断: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
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是良好的开端。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1956年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
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③所制定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的。
《大豆过江》1958年作
《一种树四种果》 1958年作
中共八大本是个良好的开端,为什么1958年会出现这种壁画?
第二章:曲折中的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曲折中的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
浮夸风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三年困难时期
(1959-1961年)
3、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
①方针:
②成效:
这次会议对
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 七千人大会
第二章:十年动荡乱,疯狂不堪回首
—文化大革命
第二章:十年动荡乱,疯狂不堪回首
1.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时间:
1966年——1976年
3.指挥部:
中央文革组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在文革小组的煽动下,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1)红卫兵运动
砸校牌
毁文物
4.动荡的表现:
批斗文学人士
(2)批斗“走资派”
老舍
吴晗
傅雷
批斗彭德怀
最大冤案:批斗刘少奇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的迫害,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文革结束: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 机毁人亡
九一三事件
5.结果: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976年北京·四五运动
华国锋(左)与叶剑英(右)
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措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影响: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原因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启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③左倾错误
③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第三章:艰难不畏,奉献大疆
—建设成就
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
1.工业方面
两大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三大油田
第五章:艰难不畏,奉献大疆
—建设成就
2.交通方面
兰州
乌鲁木齐
兰新线
西宁
兰青线
包头
包兰线
3.生物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4.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 锋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67.6)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4)
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3)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而多的成就
工
业
交通
科技
建设成就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③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1967.6 第一颗氢弹
③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1973 籼型杂交水稻
文革期间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调整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成绩令人瞩目。并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
八大召开
反映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艰辛探索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成
就
失
误
与
挫
折
中共八大
的召开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多快好省”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D
C
课堂检测
3.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4.从如图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C
D
课堂检测
5.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