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6 19: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重点字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éngpài) 浩荡(dàng)
浊(zhuó)流 哺(bǔ)育
扮(bàn)演 屏障(zhàng)
多音字
强: (qiáng)坚强
(qiǎng)勉强
(jiàng)倔强
曲: (qū)曲折
(qǔ)歌曲
词语解释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文中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发源:开始发生。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在武汉发表《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后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对重大文艺现象发表意见。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工2000年版)。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 白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1938年,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日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军民,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
黄河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文体知识:
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雄人物为主。
合作探究
(一),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

蕴含了诗人对黄河崇高的敬意和赞扬
(二)全诗分成朗通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 有作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内容)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作用)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字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描写,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赏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一方面进行赞颂?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引领着读者感受黄河自古以来带给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由古至今,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诗歌最后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起到了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主题思想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课堂小结
诗人眺望黄河,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再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任何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赞颂黄河就是赞颂我们这个民族。新时代的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黄河精神,不断奋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作业
本课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