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12: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练习
一、单选题
1.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0~3.0) 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的是
A.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
C.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 D.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后的剩余废液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试剂和方法
A CO(CO2) 通过灼热的碳粉
B CO2(CO) 点燃
C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变
D CuO(Cu) 在氧气流中灼烧
A.A B.B C.C D.D
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液体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7.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常见物质的pH
B.物质在水中溶解性
C.生铁与钢的区分
D.重要金属材料使用史
8.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C.能去除油污,可用于制炉具清洁剂
D.工业中可用于造纸、纺织、制肥皂
9.工业上,高温燃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现有100g CaCO3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生成CO2的质盘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二、简答题
10.简要的说出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11.从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K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
(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________;
(4)发生了中和反应____________;
(5)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1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室可以通过铜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原理是 _________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___ 。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 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 。 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
三、推断题
13.现有三种固体:铁粉、铜粉、Cu(OH)2。五种溶液:CuSO4,NaOH,FeSO4,,Na2SO4,稀硫酸。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A溶液+C溶液→固体甲+D溶液。
(2)固体乙+B溶液→E溶液+H2↑。
(3)固体甲+B溶液→C溶液+H2O。
试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14.A、B、C、D、E、F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气体肥料;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C的用途为_____;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图示转化关系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15.如下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其余物质也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C、D、E中都含有钙元素,A、F是气体,G是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这些物质之间存在下列关系(有关反应条件省略)。
(1)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②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列举出F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16.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KNO3、K2CO3、BaCl2、CuSO4、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溶液。
(2)往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3)向(1)步得到的清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试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写出步骤(2)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17.做化学实验要正确使用仪器和规范操作.
(1)小王同学从实验室拿来了下列实验仪器.用仪器A称量物质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 _____ (填“a”或“b”)盘.用完仪器B后,必须用 _____ 盖灭.要完成过滤操作,除选用上述部分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 .
(2)小华同学按图E配制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请你指出他操作的错误:
错误① _____ ;错误② _____ .
18.已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盐。实验室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探究该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1.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3.完全变质
过程及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试剂,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3错误。
(2)怎样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__________?
19.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
(1)据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2)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 B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3)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g。
(4)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论:这种化肥含氮量____16%。
五、计算题
20.尿素〔CO(NH2)2〕是化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1)尿素属于化肥中的______肥(填“氮”“钾”或“复合”)。
(2)CO(NH2)2中共含有______(写数字)种元素;
(3)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4)CO(NH2)2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2)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 C 和 H2O 的质量比是______。
22.硝酸铵(NH4NO3)也是一种常见的氮肥。下图是某化肥公司荣誉出品的一种化肥硝酸铵的标签部分信息。则:
(1)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这袋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
(4)这袋化肥中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因为鸡蛋清的pH>7,所以鸡蛋清呈碱性,故选D。
2.B
【解析】A、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B符合题意;
C、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是NaHCO3,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
D、作为建筑材料的大理石是CaCO3,属于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正确;
B、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错误;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贴在烧杯的内壁上,错误;
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错误。
故选A。
4.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后的剩余废液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防止污染水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测定某溶液的pH,不能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稀释了待测液,测量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B
【解析】A、通过灼热的碳粉,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除去杂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故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可除去杂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防止造成液滴飞溅,引起事故,故B选项错误;
C、过滤的要点为: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 过滤速度慢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三靠: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面,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破损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故C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用托盘天平称量有较强腐蚀性药品时,要将药品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如小烧杯中或表面皿中,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7.B
【解析】A、食醋的pH小于7,雨水pH≈5. 6,食盐水的pH=7,肥皂水的pH大于7,故选项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与数轴关系不一致,故选项错误;
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 3%,钢中的含碳量为0. 03%~2%,故选项正确;
D、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金属的使用年代是铜早于铁,铁早于铝,故选项正确。
故选:B。
8.B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氧气、氨气等,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硫酸酸性较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用于制炉具清洁剂,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在工业中可用于造纸、纺织、制肥皂,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67g=33g,不符合题意;
B、解: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x=42g,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部分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故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符合题意。
故选D。
10.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2NaOH+CuSO4═Na2SO4+Cu(OH)2↓ BaCl2+H2SO4═BaSO4↓+2HCl K2CO3+H2SO4═K2SO4+H2O+CO2↑ 2NaOH+H2SO4═Na2SO4+2H2O BaCl2+CuSO4═BaSO4↓+CuCl2(合理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详解】
(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2)BaCl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故填:BaCl2+H2SO4═BaSO4↓+2HCl。
(3)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H2SO4═K2SO4+H2O+CO2↑;故填:K2CO3+H2SO4═K2SO4+H2O+CO2↑。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5)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铜,是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其他有盐和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也可;故填:BaCl2+CuSO4═BaSO4↓+CuCl2(合理即可)。
12. 2Cu+O2 2CuO 2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酸电离出的 H+与碱电离出的 OH﹣结合生成水分子 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1 )铜粉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原理是2Cu+O2 2CuO;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会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 H+与碱电离出的 OH﹣结合生成水分子;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13.
【解析】由(1)知A,C应是CuSO4,NaOH,FeSO4中的两种,而CuSO4和NaOH反应生成的Cu(OH)2是三种固体之一,符合题意。甲是Cu(OH)2,D是Na2SO4。由(2)知乙是Fe,B是H2SO4,E是FeSO4。由(3)知C是CuSO4,进而知A是NaOH。
【详解】
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14. 作干燥剂 置换反应
【解析】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已知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可推出D为碳酸钙,A是一种气体肥料,且A可转化为碳酸钙,可推出A为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可转化为C,可推出C为氧化钙,氧化钙可转化为B,且B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转化为F,且F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推出F为氢氧化钠,E能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互相转化,且E能转化为碳酸钙,可推出E为碳酸钠。
【详解】
C为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E为碳酸钠,F为氢氧化钠,E→F的化学方程式为:;
D→C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C→B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B→F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F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F→E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D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A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A→E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图中转化关系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点睛】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5.(1)CH4(合理即可)
(2)放热
(3)
(4) 舞台云雾(或人工降雨,或灭火等)
【解析】C、D、E中都含有钙元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的转化,推出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E是碳酸钙,B是水;甲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能够和A反应产生水和F,甲也能与气体G反应产生F,F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G是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推出F是二氧化碳,G应该是碳,甲是氧气,则A可能是常见的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带入验证,推导正确。
(1)
A可以是常见的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合理即可)。
(2)
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的过程,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热。
(3)
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4)
F是二氧化碳,可作为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灭火,故填:舞台云雾(或人工降雨,或灭火等)。
16. K2CO3、BaCl2 CuSO4、K2SO4 NaCl、KNO3
【解析】(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溶液,故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氯化钡能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钾,氯化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故固体中一定含氯化钡;
(2)往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故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钾;
(3)向(1)步得到的清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因为氯化钡中含氯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也无法确定是否含硝酸钾。
故固体中一定含K2CO3、BaCl2;一定不含CuSO4、K2SO4;可能含NaCl、KNO3;
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b 灯帽 漏斗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解析】(1)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把砝码放在右盘即b盘;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会引起火灾;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稀释溶液要在烧杯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①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错误②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18. H2O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解析】(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过氧化钠,证明猜想3错误;
(2)实验方案:向(1)中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19.(1)AC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NH3↑+H2O↑+CO2↑
(3)3.4
(4) 14% 未达到(或小于)
【解析】(1)
碳酸氢铵应该防潮保存,避免雨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易溶于水,阴暗处保存、避免高温条件下施用,说明碳酸氢铵伸入易分解。故填:AC;
(2)
①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二氧化碳能使B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NH3↑+H2O↑+CO2↑;
(3)
将装置A、C、D依次连接,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装置吸收氨气, 由表格数据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52.4g-149g=3.4g;
(4)
样品中氮元素质量为:3.4g× ×100%=2.8g,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根据计算可知这种化肥含氮量未达到(或小于)16%
20.(1)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
(2)CO(NH2)2中共含有C、O、N、H,4种元素;
(3)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1×2)×2=60;
(4)CO(NH2)2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4×2):16=3:1:7:4。
【解析】见答案。
21.(1)2:1
(2)8:11
【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在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2:11=2:1。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由化学式可知,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 C 和 H2O 的粒子个数比为12:11,故其质量比是(12×12):(18×11)=8:11。
22.(1)
(2)7:12
(3)16.8kg
(4)这袋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是16.8kg,硝酸铵的质量是,这袋化肥中含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答:化肥中硝酸铵的纯度是96%。
【解析】
(1)
硝酸铵中铵根离子的化合价是+1价,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4+x=(+1),则x=-3,氮的化合价是-3价,硝酸根的化合价是-1价,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2)×3+y=(-1),则y=+5,氮的化合价是+5价,可表示为:;
(2)
硝酸铵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2):(3×16)=7:12;
(3)
这袋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33.6%=16.8kg;
(4)
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