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13: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氮肥能使农作物叶色浓绿,提高产量
C.喷洒剧毒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
2.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反应容器 试管、量筒、集气瓶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C 常见溶液 碘酒、液氮、食盐水
D 白色固体 氧化镁、碳酸氢铵、五氧化二磷
A.A B.B C.C D.D
3.除去杂质是化学常用的分离方法。下列除杂质的试剂与操作方法有不正确的是
序号 括号内为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操作步骤
A Cu粉(Zn粉) 稀盐酸 ①加足量稀盐酸,②过滤
B CO2(CO) 燃烧法 点燃一氧化碳
C FeSO4(CuSO4) Fe粉 ①加足量铁粉,②过滤
D NaCl(CaCO3) H2O ①足量水溶解,②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D.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5.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 pH<7,所以 pH<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H+、Ca2+、、 B.Ca2+、K+、、Cl-
C.Na+、Ba2+、OH-、 D.Na+、Ba2+、OH-、CI-
8.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下列物质不能全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A. B. C. D.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食盐和稀醋酸 酚酞试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等量,加肥皂水
C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D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二、简答题
11.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取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发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解释上述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
(2)___
(3)___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 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3.为了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三种杂质。小明设计如图所示操作流程。
(1)操作⑤后得到的沉淀成分是哪些?
(2)操作⑥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三、推断题
14.有A,B,C,D四种可溶性的物质,每种由以下两组中的离子构成。(每种离子只能选用一次)
阳离子
阴离子
四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有如下现象:
(1)A+B→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B+D→蓝色沉淀。
(3)C+B→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并生成C。
由此可推知:A为_____,B为_____,C为_____,D为_____。(写化学式)
15.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C为一种红色固体单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若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水,请写出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一”可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D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E可用于造纸、印染、炼油、制造化学纤维、生产橡胶等。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与E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C与D能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17.已知A、B、C、D、E、F、G、H、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F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H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
③______。
四、实验题
18.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李同学的实验目的及实验过程中的相关现象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
(2)王同学认为应该补充一个实验(如图乙)才能说明问题。请分析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9.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力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下图(图2)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____________;B现象为__________;C现象为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NaOH的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20.学习了碳酸钠(Na2CO3)的性质后,课题小组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合作探究家庭蒸慢头用到的小苏打(NaHCO3)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实验记录与分析】
(1)填写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气泡 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碳酸氢钠溶液显________性 _________ ________
【拓展实验记录与分析】
(2)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碳酸钠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受热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3)①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②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__。
③医疗上,小苏打( NaHCO3)可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依据的原理是是实验二得出的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五、计算题
2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数据(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3)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22.泡腾片配料表如下:
成分 柠檬酸 碳酸氢钠 维生素C 乳糖 色素香精
每片含量(4 g/片) 未知 未知 0.2 g 未知 极少量
泡腾片放入温开水中,浮于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所得溶液喝起来酸甜可口。已知: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泡腾片溶于水时,碳酸氢钠刚好与柠檬酸完全反应,生成Na3C6H5O7。
(1)泡腾片在水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泡腾片中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
(2)称取5.00 g泡腾片放入200.00 g温开水中,待泡腾片完全溶解,不再产生气体后,测得溶液质量为203.68 g.通过计算确定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_____。
23.某化肥由(NH4)2SO4、NH4NO3、KCl混合而成,对提高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该化肥施用后,植物无法达到的效果是 (填序号)。
A.茎叶生长茂盛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王和小李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方案1:小王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3.98g
方案2:小李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2.88g,浓硫酸增重2.72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
请你用方案1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C
6.C
7.D
8.D
9.B
10.C
11.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12. 过滤 铁 Fe+CuSO4═FeSO4+Cu 除去铜中的铁
13.(1)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4. Na2SO4 Ba(OH)2 Mg(NO3)2 CuCl2
15. 置换
16.(1)Fe
(2)CuSO4+2NaOH=Cu(OH)2↓+Na2SO4
(3)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17.(1) CaCO3 H2O2
(2)灭火
(3) 分解反应
18. 目的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过程中的相关现象分别是B烧杯内的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没有必要补充一个实验(如图乙),B烧杯内已经有蒸馏水,没有必要再用蒸馏水做对比实验
19.(1)C
(2) 软塑料瓶变瘪 去壳的熟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 烧瓶中的气球胀大
(3)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 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0.(1) 碱 碳酸氢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氢钠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 分解 不分解
(3) 不一定 H+##氢离子
21.(1)39:6:24;(2)8.8g;(3)14.6%
22.(1)CO2;16:21(2)38.4%
23.(1)B
(2)7∶8∶16
(3)氯化钡只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固体是硫酸钡,质量为13.98g,设10g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
10.0g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
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