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南宋于1160年改为官办“会子”,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先后在广州、杭州等13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上的发展,经济重心的难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通过相关史料和所学知识,能够对经济重心南移和社会变化等史实进行解释。
3. 通过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视频:宋朝农业
农业的发展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1. 水稻产量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①苏湖一带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②当时所采取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新稻种在这一地区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也推动了苏湖一带的农业发展
分析南方水稻产量增长的原因
种植很广,江南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农业的发展
茶: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
棉花: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
—宋《遯斋闲览·证误》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视频:宋代的手工业到底有多繁荣?
新知讲解
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纺织业
手工业的繁荣
新知讲解
制瓷业
定窑
官窑
汝
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南方手工业的繁荣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视频:北宋开封经济繁荣发展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
长安城:城内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
北宋东京城: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②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④有了专业性市场,如鱼市⑤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
南方商业的繁荣
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 (临安)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开封
南方商业的繁荣
宋朝商业繁荣有什么表现?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南业城市
唐代长安城布局示意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坊市制
街市制
1. 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区域不受限制
2. 商业活动时间自由,有夜市和早市
3.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4.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街市制
南方商业的繁荣
“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宋)《东京梦华录》
(宋太祖赵匡胤)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南方商业的繁荣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绣帛、绒品、香烛、食米、下饭鱼肉、鲞(xiǎng)铺等”
——(宋)吴自牧 《梦梁录》
《武林旧事》中有关于“小经济”即小商贩的记载,一百七八十种。
有卖猫粮、新闻报纸、火柴、假发、肥皂团;有洗衣店,宠物美容店,修皮鞋店、化妆品店、冰镇饮料摊子。——《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南方商业的繁荣
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是铁钱,给频繁往来的商业交易带来了困难.文献记载,一个布匹商人当时在成都买一匹蜀布,使用小钱60公斤、大钱12公斤,如果交易量增大,就是件十分痛苦的事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
纸币是商业贸易繁荣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易于携带,方便了人们购买商品,促进了商业发展
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
观看视频,了解北宋货币交子诞生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块广告铜版比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 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三四百年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是对商品质量的宣传,反映的是该商品(细针)选用的原材料是上等的, “不误宅院使用”是商家所许的承诺,保证客户满意使用。“客为贩” , “别有加饶”,若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则在价格上保证给予一定的优惠折让。这种“别有加饶”的让利销售,体现的是薄利多销的经销理念
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桥镇、润州、苏州、温州、江阴军、明州、嘉兴府(秀州)华亭县(松江)、澉浦镇(海盐)和嘉兴府上海镇(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的对外贸易
宋代的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视频:市舶及海外贸易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唐末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万 19.8% 998万 80.2%
唐 392万 43.2% 515万 56.8%
北宋 1122万 62.9% 662万 37.1%
1. 北方多战乱,南方安定
2.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3.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四: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领域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成为粮仓。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甘蔗、荔枝等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江浙、景德镇)。
造船业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广告已经出现。
商业城市 市、坊之间的界限消除;
商业活动不再受日落闭市的限制;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形成大量城镇,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
课堂小结
(1)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4)发展商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
(5)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
1.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