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原卷板+解析版)(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原卷板+解析版)(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12:57:07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精选练习
基础篇
知识点一 工业化的起步
1.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
发电量 2.76 kW·h 2 949 kW·h 10.9 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抗美援朝
3.观察下图,这是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纪念章,据此判断这个工厂是(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
C.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 北京汽车制造厂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6.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某代表说:“现在人们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提升篇
1.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转变这一局面,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4.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
(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
(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精选练习
基础篇
知识点一 工业化的起步
1.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 kg 538.3 kg 4 kg
发电量 2.76 kW·h 2 949 kW·h 10.9 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中显示的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工业发展落后的面貌,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其中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C项符合题意;没收官僚资本改变不了题干中重工业落后的局面,A项排除;题干不涉及土地问题,B项排除;大跃进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的措施,且属于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之举,D项排除。故选C。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抗美援朝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B。
3.观察下图,这是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纪念章,据此判断这个工厂是(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重庆长安汽车制造厂
C.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D. 北京汽车制造厂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956年某工厂的开工”,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各项指标,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投入生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A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人民行使权力的结果, 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所以答案选择B。
6.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某代表说:“现在人们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中心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确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A项不合题意。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项不合题意。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项不合题意。根据题干中“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C项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
提升篇
1.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转变这一局面,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A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三大改造对手工业的改造,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C不合题意;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而题干中“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说明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所以答案选B。
4.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的意志的体现,所以答案选C。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颁布的?
(2)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
(3)该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答案】(1)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解析】(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