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1
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系统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
A.是直接联系的
B.是没有联系的
C.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密切联系的,各层次具有相同的组成和功能
2.以下生命系统中,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
3.所有原核细胞内都具有( )
A.内质网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细胞膜 D.细胞膜和叶绿体
4.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似的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5.细胞多样性的原因中不包括( )
A.由于细胞的分化,使一个个体具有多种细胞
B.由于生物的进化,不同物种的体细胞产生差异
C.人体内的多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动植物体内细胞的差异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6.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是(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7.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类 D.光合作用色素
8.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是( )
A.鱼和鲸 B.玉米和棉花
C.细菌、蓝藻和支原体 D.蘑菇、木耳和酵母菌
9.选择水绵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材料,其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
A.制片简单 B.叶绿体清楚
C.植物体细小,细胞重叠少 D.细胞内含有色素,使观察到的细胞清晰
10.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膜
11.下列哪项不能鉴别一个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还是高等动物细胞( )
A.是否有细胞壁 B.是否有大液泡 C.是否有细胞膜 D.是否有叶绿体
12.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13.我国中科院院士邹承鲁一生都在从事生物大分子研究,他带领生物科学工作者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该生物大分子是( )
A.尿素 B.结晶牛胰岛素 C.核酸 D.血红蛋白
14.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单个细胞活动
B.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15.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
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16.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来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依次是( )
①细胞代谢 ②细胞增殖、分化 ③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改变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17.最早发现细胞并为细胞命名的科学家是( )
A.施莱登 B.施旺 C.罗伯特·虎克 D.列文·虎克
18.在低倍镜下能观察到的清晰目标,在转换高倍镜后却看不到了,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观察目标在视野之外 B.整个视野变暗
C.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D.被异物污染
1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甲型H1N1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20.下列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人的身体 B.细菌和真菌 C.手足口病毒 D.池塘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1665年,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胞
D.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黄瓜 B.心肌细胞 C.变形虫 D.卵细胞
23.细胞虽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储存核酸的场所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24.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
25.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26.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先前存在的细胞 D.培养皿中的培养液
2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28.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9.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间距离,哪种组合情况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
A.1、3、5 B.2、4、6 C.2、3、5 D.2、4、5
30.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 )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1分)请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细胞:
①水绵细胞 ②蚕豆叶表皮细胞 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④大肠杆菌 ⑤酵母菌
根据你对显微镜使用和观察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下降镜筒时,必须用双眼从侧面注视________,以防止物镜触及装片。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使用________,待观察清晰后,将观察物移到________。千万注意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将________升高。
(3)调焦时,在镜筒下降时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镜筒上升时,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换上高倍物镜后要使用________准焦螺旋。
(4)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点不尽相同 ,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这又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性。
(5)请你分别画出一个大肠杆菌和洋葱表皮细胞的模式图。
32.(11分)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1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培养基培养了大肠杆菌,最后实验结果是:培养基上只有单纯大肠杆菌菌落;培养基上有大肠杆菌菌落,还有细菌、真菌存在;培养基上没有任何菌落生长。
(1)根据上述结果,请你帮助兴趣小组同学分析结果不同的最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上的单纯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生命系统的________结构层次。既有大肠杆菌菌落生长又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属于生命系统的________结构层次。
(3)请你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
34.(11分)下图是人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请据图回答:
(1)完成该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的。
(2)能够将刺激转化成神经兴奋的结构是________,能够接受神经兴奋产生运动的结构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细胞组成的。
(3)参与该反射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胶质细胞。由此可反映出多细胞的生物生命活动需各种________的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35.(11分)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生命系统各部分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B 解析:群落的核心是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生物”。
3C 解析:原核细胞同真核细胞相同,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但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4A 解析:题干的前半部分表达的是细胞的多样性;后半部分表达的是细胞的统一性。
5 D 解析:动物和植物体内细胞的差异与细胞分化程度没有关系。
6 D 解析:由低倍镜转成高倍镜后,在一个视野内其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减少,而视野变得更暗。
7D 解析: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
8C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全为原核生物。
9B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一般都较清楚,该项与题干关系不大。
10D 解析:酵母菌和乳酸菌一个是真核生物一个是原核生物。
11C 解析: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均有细胞膜。
12C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施旺和植物学家施莱登创立,主要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3B 解析:在邹承鲁院士带领下,经过8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真正打破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
14 D 解析: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复杂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细胞发生了分化,完成一项复杂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单一的某种细胞是无法完成的。
15C 解析:一般情况下,在观察显微镜下的装片时,操作者应左眼观察,右眼睁着,为画图作准备。
16D 解析: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独立的、有序的代谢自控体系,细胞是代谢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殖发育的基础,有机体中各种分化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即细胞遗传的全能性。
17C
18D 解析:低倍镜下清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后看不见了,可能的原因,一是没有移动装片,换用高倍镜后,目标不在视野内;二是整个视野变得太暗或者换用高倍镜后,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19B 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病毒的初步认识和对日常生活中新事物的认知程度,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20C 解析:A项属于个体,B项属于不同的种群,D项属于生态系统,而C项描述的则是非细胞的生物,不能看作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1C 解析: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他把观察到的软木塞上的“小室”称为细胞,它只是死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是活细胞。荷兰的列文虎克是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的人。
22C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的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3B 解析:细胞虽具有多样性,但在基本结构上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储存核酸的场所,这一点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24A 解析:蛋白质等化合物虽然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单独存在时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单独的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中没有多细胞生物体中由“器官”构成的“系统”。
25B 解析:使用高倍镜时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只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使图像清晰。
26 C 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是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由此可知,细胞只能来自细胞,只能从先前存在的细胞中产生。
27A
28C 解析:在题中所设情景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29C 解析: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相反,物镜倍数越大,其与标本切片间的距离越近,故正确选项为C。
30B 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按照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的顺序,要注意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1(1)物镜 (2)低倍镜 视野中央 镜筒 (3)粗 粗 细 (4)多样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的储存场所 统一
(5)如图
32(1)用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 (2)未加盖玻片 (3)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cm处停止
33(1)培养基上既有大肠杆菌又有细菌和真菌生长,可能是在接种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或者所提供的菌种不纯净,混有细菌、真菌等;无菌落生长可能是用接种环挑取大肠杆菌菌种时没有取到菌种,未接种上大肠杆菌。
(2)种群 群落
(3)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多样 细胞膜 细胞质 核酸分布的场所 统一
34(1)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感受器 效应器 骨骼肌
(3)皮肤细胞 骨骼肌细胞 神经细胞 分化
35(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2
必修1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较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C.种差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都相差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所共有的元素是( )
A.C、H、O、N B.C、H、O C.H、O D.N、P
3.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水在生命中的意义主要是( )
A.水可以在生物体内流动 B.水是生命的最重要成分
C.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 D.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5.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和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2、5、8、1
B.1、2、5、8
C.8、2、5、1
D.2、5、5、1
6.下列选项中,属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类依次是( )
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乳糖和糖原、淀粉和果糖
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
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属于( )
A.核酸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
8.糖原经过消化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
A.糖原 B.乳糖 C.葡萄糖 D.CO2和H2O
9.下列物质中,构成细胞内膜结构的重要的物质是( )
A.胆固醇 B.纤维素 C.磷脂 D.脂肪
10.植物种子内所含的物质氧化时,每克物质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11.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B.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12.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 )
A.脂肪 B.磷脂 C.固醇 D.维生素
13.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DNA碱基总量完全相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两个生物的DNA的分子数相同 B.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C.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同 D.不足以做出什么判断
14.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相同 B.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C.同种生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相同
D.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不同,同种生物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差别
15.下列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中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
A.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干种子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D.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
16.下列物质中,都属于蛋白质的是( )
A.胰脂肪酶、胰岛素、抗体、载体 B.胰岛素、雌性激素、植物生长素
C.抗体、抗原、载体、植物生长素 D.载体、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
17.人体内主要储能物质和主要能源物质分别是( )
A.糖原和葡萄糖 B.脂肪和糖类 C.蛋白质和脂肪 D.蛋白质和糖类
18.某生物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南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4组单因素缺素培养实验中,他们观察到其中一组的表现为:老叶形态、颜色正常,但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该组缺乏的元素是( )
A.K B.P C.Mg D.Fe
19.已知甘氨酸和另一氨基酸缩合形成的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N2O5,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NO2,则另一氨基酸为( )
20.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请你选用试剂检测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物质,所用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碘液、斐林试剂 D.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
21.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转运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
C.RNA含有4种碱基 D.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22.一个由n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多少个水分子( )
A.n个 B.m个 C.(m+n)个 D.(m-n)个
23.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五碳糖是( )
A.葡萄糖和核糖 B.核糖和脱氧核糖C.脱氧核糖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麦芽糖
24.氨基酸通式中R基不同,决定了( )
A.生物种类不同 B.肽键数目不同 C.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D.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25.检验苹果中是否有还原糖,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液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斐林试剂
26.有人分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含有C、H、O、N四种元素,则这小分子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核苷酸 D.氨基酸
27.发芽的谷物中的二糖是( )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葡萄糖
28.动物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 )
A.糖原 B.氨基酸 C.血糖 D.脂肪
29.大雁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 )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纤维
30.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下面解释正确的组合是( )
①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②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③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如图所示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根据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占细胞总量的___________。
(3)硫元素主要存在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是___________。
(4)氧元素在细胞总量中占比例最大,为什么不是最基本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H、N三种化学元素在干细胞中所占比例是________,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1)A是指________;E在动物肝细胞中是指________,在植物块茎细胞中主要是指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它是由B________组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由m个C构成G物质时,其相对分子质量里最多可减少________。
(4)四大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热量最高者为_______。
(5)四大有机物都含有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
33.(9分)分析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
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事实三: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和磷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事实四: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1)事实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事实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事实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34.(9分)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平均值如下表:
物质
质量分数
比例(%)
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
种类
水
85.0
1.8×10
自由水、结合水
蛋白质
10.0
3.6×104
清蛋白、
球蛋白、
组蛋白、
核蛋白等
核酸
DNA
0.4
1.0×106
RNA
0.7
4.0×105
脂质
2.0
7.0×102
脂肪、固醇、
磷脂等
糖类及其
他有机物
0.4
2.5×102
单糖、二糖、
多糖等
其他
无机物
1.5
5.5×10
Na+、K+、
Ca2+、Cl-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含量分析,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试举例说明该物质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磷脂是一种重要的脂质化合物:磷脂在细胞膜中的作用是________;磷脂还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_,最终能源是________。
35.(9分)农民在储存麦种前,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摊在地面上曝晒一段时间后,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晒麦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小麦会产热以至霉烂。根据科学研究,小麦的产热与种子消耗氧气量成正比。播种小麦时,农民又将麦种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了,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小麦种子内自由水达到峰值。
请根据上述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水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2)若将已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内,放在酒精灯上烘烤,你会发现在试管内壁上出现________,说明干种子内仍有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浸软的种子直接放到酒精灯上灼烧,剩余的灰分是________。
(4)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麦种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________,可采用已学过的________试剂进行鉴定,它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物质)吸收水进行水解生成的。
(5)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生物体的含水量与________(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参考答案
1D 解析: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2C 解析: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为H2O和蛋白质,二者的共有元素为H和O。
3C 解析:设该蛋白质中共有x个氨基酸,127x-1 908=11 935,解得x=109,则失去的水分子数为=106
所以该蛋白质中的肽链条数是109-106=3(条)。
3C
5A 解析: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碱基共有5种,即组成DNA的有A、G、C、T,组成RNA的有A、G、C、U。由于DNA和RNA所含碱基和五碳糖的不同,其核苷酸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共8种。
6B 解析:乳糖和糖原是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糖;而淀粉和果糖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糖。
7D 解析:性激素的成份为固醇类,属于脂质。
8C 解析:葡萄糖是糖元的单体。
9C 解析:磷脂是膜的基本支架。
10B 解析:单位质量的四种有机物,脂肪所含的热量最高。
11C 解析:人体内的氨基酸不可能全部相互转化,比如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
12C 解析:考查脂质的功能。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此外,人和高等动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磷脂主要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固醇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维生素D属于固醇。
13D 解析:DNA分子具有多样的特点,根本原因就是碱基对的数量、比例及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甲、乙两个生物DNA碱基总量相同,且4种碱基的量也相同,但不能确定碱基对排列顺序。若碱基对排列顺序相同,则为同一种生物,若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则不是同一种生物。所以,还不足以做出判断。
14D 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种类有一定差别。如: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淀粉则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同种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也有差别,如肌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细胞中含脂肪较多。
15B 解析:种子收获后晾晒成干种子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都是自由水,而干种子含有的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即结合水。
16A 解析:A项中胰脂肪酶、胰岛素、抗体、载体都是蛋白质;B项中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植物生长素是吲哚乙酸;C项中抗原不一定全是蛋白质;D项中维生素D是固醇类物质。
17B 解析: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为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
18D 解析:老叶颜色正常,幼叶呈黄白色,则证明缺乏的元素为Fe元素。
19D 解析: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O5N2,则两个氨基酸的分子之和为C7H14O6N2,其中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NO2,则另一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5H9NO4,只有D项符合题意。
20B 解析:纱布上的黏稠物质是蛋白质,可选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现紫色反应;洗出的白浆物质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可用碘液检测。
21B 解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识别并配对,但不能理解成RNA只有3个碱基。
22D 解析:考查蛋白质的水解与合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氨基酸分子经缩合作用形成蛋白质,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反过来,蛋白质分子水解时也需要同样数目的水分子才能分解成一个个的氨基酸分子。
23B 解析:生物体内的五碳糖为核糖和脱氧核糖。
24C 解析:R基的不同主要与氨基酸的种类有关。
25D 解析: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26D 解析:含有C、H、O、N的小分子物质,且易溶于水,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合题意。
27B 解析:发芽的谷物中,含量最多的二糖为麦芽糖。
28C 解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TP,主要供能物质是糖,并且主要是葡萄糖,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因此动物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首先降低的物质是血糖。
29C 解析:大雁是动物。动物体内的脂肪可储存于皮下,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每克脂肪中所含能量较多,细胞中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30C 解析:自由水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自由水含量高,物质运输效率高,使生物体代谢加强,同时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
31(1)C、H、O、N、P、S
(2)18% (3)蛋白质
(4)氧元素虽然占65%,但由于组成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占60%~95%的是水,水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95%)×=53.3%~84.4%,很高,但水的含量在细胞中是非常不稳定的(比如自由水的减少与增加);在细胞干重中,碳的比例最大,含量相对稳定,且根据碳原子本身的结构特点,已成为有机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是最基本的元素。
(5)6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2(1)葡萄糖 肝糖原 淀粉
(2)脂肪 甘油、脂肪酸 磷脂 固醇
(3)氨基酸 18(m-1)
(4)脂肪 (5)C、H、O
33(1)无机盐具有调节酸碱平衡(pH)的作用
(2)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生化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3)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组织器官的形态差异与生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有关,心肌、脑组织中的水分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34(1)蛋白质 ①起催化作用的酶,可催化生物体内的某些生化反应的进行;②抗体,在免疫反应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消灭清除掉
(2)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肝脏中脂肪和磷脂合成脂蛋白被运出肝脏
(3)葡萄糖 太阳能
35(1)自由水 (2)小水珠 结合水 水分
(3)无机盐
(4)麦芽糖 斐林 淀粉
(5)细胞呼吸
36.(10分)健康人尿只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蛋白质。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对比验证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成分无关。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等。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并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然后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自己在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各2mL
(2)先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并摇匀;再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并摇匀
(3)对比观察两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1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浅蓝色或稍带淡紫色,2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更深的紫色
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3
必修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中哪项不属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共有的特征( )
A.都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 B.都有能量转换
C.都含有核酸 D.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B.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生物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C.生物膜已研究到分子水平
D.细胞内的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3.动物体内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肌肉细胞 C.腺细胞 D.红细胞
4.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小麦细胞细胞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
A.C、H、O、N B.C、H、O、N、P
C.C、H、O、S D.C、H、O、N、S
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高尔基体膜相连
C.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7.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 D.储存能量物质
8.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B.细胞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C、H、O、N、P元素组成 B.膜结构是细胞器的主要结构
C.生物膜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均与膜中蛋白质有关
D.细胞中不同部分在结构、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10.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哪种结构不能称为细胞器( )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11.下面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溶酶体形态变化多样
12.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13.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纤维素 ③淀粉 ④消化酶 ⑤K+的载体 ⑥胰岛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4.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1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6.线粒体高效快速的反应与它的哪种结构无关( )
A.封闭的双层膜结构,化学反应不受干扰 B.由内膜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C.膜上有大量催化各种反应的酶 D.线粒体棒状
17.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的小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中
D.高尔基体膜突起形成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18.细胞中小泡的来源,正确的是( )
A.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 B.来自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C.来自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 D.来自细胞膜、叶绿体、高尔基体
19.下图是一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
C.有核孔的细胞 D.有纤维素的细胞
20.人体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 )
A.胰腺细胞 B.肠黏膜细胞 C.成熟红细胞 D.白细胞
21.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不同的膜蛋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和功能,下图体现了膜蛋白的部分功能。下列选项中有关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明膜蛋白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图乙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
C.图丙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三个图能够说明膜蛋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2.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描述最准确的一组是( )
A.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B.磷脂、蛋白质、糖脂
C.脂质、蛋白质、糖类 D.磷脂、糖蛋白、糖脂
23.感冒病人“发烧”时,除新陈代谢加强外,血液中某些抗体蛋白质含量也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B.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作用
C.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 D.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作用
24.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列有关生物的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模拟生物膜可以处理污水,淡化海水
B.研究生物膜可以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C.模拟生物膜可以人工合成人体的病变器官
D.通过生物膜工程技术可以诊断、治疗疾病,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
25.下列叙述中哪项不属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共有的特征( )
A.都能生成水 B.都有ATP的生成
C.都含有核酸 D.都含有蛋白质
2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27.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肾上腺素 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高血糖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D.许多果实、花瓣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有关
29.动物合成的蛋白质可分为分泌性蛋白质和内用性蛋白质,与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分泌密切有关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有( )
A.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 B.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C.核糖体、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30.甲细胞所含的线粒体较乙细胞所含的线粒体多,这一现象说明( )
A.甲细胞内的基因数目多 B.乙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较甲细胞多
C.甲细胞内产生的ATP较多 D.甲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较乙细胞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0分)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运动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据右图回答:
(1)图中〔⑦〕是________,在〔②〕________中合成糖蛋白。〔①〕的功能是________,〔③〕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⑦〕在图〔 〕________中形成成熟蛋白。〔⑤〕来自〔 〕________。
(3)用标号来表示⑦的运输过程:________。
(4)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5)〔⑦〕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 〕________供给。
(6)此动物对⑦具有________功能。
32.(9分)正常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比腹肌细胞多;一个肝细胞平均有500~1000个线粒体,而甲亢病人肝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明显增多。请回答;
(1)人体各种细胞中所含线粒体的数目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亢病人的肝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哺乳动物的精子中,大多数的线粒体集中于精子尾部的基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可说是一种________的适应。
(4)比较代谢水平相当的绿色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现植物所含的线粒体数目一般比动物细胞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3.(9分)下图表示夏季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图中数字为一天中的时间,请回答:
(1)中午12时左右,叶绿体的方向与其他时段不同,表现为________,其意义为________。图中其他时段显示叶绿体在不同方向的光照下能够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其意义是________。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所描述的现象说明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________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4)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如上图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方向为( )
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
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
34.(9分)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
(1)此题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此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2)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部分。
(3)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部分。
(4)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________部分。
(5)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的是________。
35.(9分)用动物的受精卵细胞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细胞核会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去掉细胞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细胞质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去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上新核。经过培养,发现经过移核的细胞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9分)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稀释的蛋清、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膜样液,向乙试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甲、乙两试管中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解析:核糖体中无能量转换。
2A 解析:不同的生物膜,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差别,如有的生物膜功能复杂,蛋白质含量较高。
3C 解析:动物体内分泌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数量多。
4C
5B
6D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7C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
8D 解析: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细胞膜结构。
9B
10B 解析:核糖体本身无膜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11D 解析: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大量的水解酶,但其形态相对固定。
12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汗腺细胞分泌物中无蛋白质,所以汗腺细胞中核糖体数并不比肠腺细胞多;心肌细胞代谢强度高于唾液腺细胞,故含有更多线粒体;因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较强分泌能力而含较多高尔基体。
13D
14C 解析: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要进入内质网经过进一步的加工,这些加工包括多肽链的折叠、组装及添加糖基团等。
15B 解析:内质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加工、包装、运输有关,又与脂质、胆固醇代谢,糖原的分解,脂溶性毒物(如苯巴比妥)的解毒作用有关。因此四个选项均是内质网的功能。但就题中所阐述的结构特点看,表达的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胰岛素、甲状腺球蛋白等各种分泌蛋白,正是从这些膜构成的管腔内通过而排出细胞的。
16D
17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
18A 解析:细胞中小泡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9A 解析:在图示结构中无叶绿体。
20C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核糖体等结构,因而无法合成蛋白质。
21D 解析:细胞膜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上面三个图并未体现。
22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还有胆固醇、糖脂等,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的与糖类结合成糖蛋白质,有的并不与其他成分结合,因此最准确的说法是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23D
24C
25B 解析: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叶绿体光合作用、线粒体有氧呼吸都有水生成;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DNA和RNA,核糖体中含RNA;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不但不产生,还要消耗ATP。
26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细胞完成分化后,其膜的通透性易受表面活性剂、脂、糖、超声波等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并非稳定不变;其次,随细胞自身生命历程的延续,如衰老等,细胞膜的通透性也会改变,故A错。膜的流动性使不同类型生物膜可相互融合,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是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膜不断形成包裹分泌蛋白的具膜小泡,所以更新快。
27C 解析: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和胰高血糖素也是蛋白质,它们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肾上腺素是脂质,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
28A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但并不都含叶绿体,如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分生区细胞分生能力很强且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大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为细胞分裂过程提供能量和参与新细胞壁的形成。
29D
30C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ATP供生命活动利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根据细胞中线粒体的多少可以判断该细胞代谢活动需要能量的多少,依此来判断细胞代谢的强弱。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结构部位的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但线粒体含量一般不同,如一个人的心肌细胞和皮肤细胞,所以线粒体多的细胞基因并不多。
31(1)蛋白质类分泌物 内质网 合成肽链 内质网 (2)④ 高尔基体 ④ 高尔基体 (3)②→③→④→⑤→⑥ (4)结构 功能 (5)⑧ 线粒体 (6)合成和分泌
32(1)不同细胞代谢水平不同 (2)甲亢病人代谢过于旺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过快而导致肝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 (3)精子尾部运动需消耗较多能量 结构和功能 (4)动物
细胞在异化作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比植物细胞高。
33(1)以较小的受光面积正对阳光 不被强光灼伤 使叶绿体能接受较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3)光照 (4)C(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虚像,即看到的像与物体的实际位置相反。)
34(1)差速离心法 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
(2)P1 (3)P2 (4)P4 (5)S1、S2、P3
解析:(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可利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来。(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同时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有分布,因此P1部分含量最多。(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呈椭球形或球形的颗粒,存在于P2中。(4)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是粒状小体,主要存在于P4部分。(5)能彻底分解有机物的场所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棒状颗粒,存在于S1、S2、P3中。
35(1)细胞核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其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细胞质 (2)单独的细胞质也无法完成生命活动 (3)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解析:
36(1)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现象
(5)第二步:2 mL稀释的蛋清
第三步: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6)变为紫色 变为紫色
(7)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4
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②膜具有流动性 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⑤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
2.人体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取决于( )
A.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的活动
B.肾小管细胞膜上的载体
C.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的活动及细胞膜上的载体
D.肾小管内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大小
3.猫的红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中,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原因是( )
A.细胞被固定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被改变
C.水分不再出入细胞
D.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4.下列与细胞膜功能无关的一组是( )
A.识别和分泌 B.排泄和免疫 C.胞吞和胞吐 D.支持和遗传
5.浸入1 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
A.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B.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6.下图表示的细胞膜结构上具有的特征是( )
A.识别作用 B.吞噬作用 C.一定的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7.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以双层磷脂为支架 B.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糖被镶在膜表层
C.蛋白质都覆盖在膜内层 D.蛋白质镶在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8.下列哪一项是生物膜不具备的( )
A.流动性 B.全透性 C.半透性 D.选择透过性
9.下列细胞中依靠渗透吸水的是( )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茎形成层细胞 C.失水的叶肉细胞 D.干燥种子的细胞
10.组成人体神经元细胞膜的主要元素除C、H、O以外,还有( )
A.N B.N、P C.N、P、S、Fe D.N、P、Ca、Mg
11.最能证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
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得硬挺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2.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多肽)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13.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个生理活动是依靠( )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D.特殊技能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4.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15.下列细胞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能成功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叶的下表皮细胞 D.用开水煮过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
16.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
A.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C.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
17.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吸收能力逐渐(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等于0
18.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4层 B.6层 C.8层 D.10层
19.向猪膀胱内注入一半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 min称一次猪膀胱的重量,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下图中的( )
20.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麦种100粒浸入红墨水中,2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
A.胚和胚乳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
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
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
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
21.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时,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载体和Cl-的相同
2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但透过的成分不同
B.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使膜很难保持有序的结构,不利于物质交换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都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2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24.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
25.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试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
A.纤维素酶 B.0.5g/mL蔗糖 C.清水 D.10%HCl溶液
26.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高出很多,海带之所以能维持这种浓度差,其原因是( )
A.渗透压差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27.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同。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测蒸馏水中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漏斗颈内的液面下降 ②漏斗颈内的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的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烧杯内的液体遇碘水变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在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A.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B.需要载体帮助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只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29.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氧气进入细胞
③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下图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葡萄糖分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方括号内写上相应的数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图中①、②所指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细胞的基本支架;而另一种物质的多个分子分别镶在表面、或以不同的深度嵌入或横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葡萄糖通过该细胞膜时需要膜上的________协助,此外还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
(3)低温下,编号①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①结构实质上是有一定的________性的。
(4)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②起着________作用,使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32.(9分)将2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薄荷苗A、B,分别在加土的雨水和雨水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A、B两株植物在长势和重量上的差别很大,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植株
培养液
植株的重量(g)
重量增加量(g)
实验前
实验后
A
加土雨水
92
378
286
B
雨水
91
145
54
(1)植株重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植株进行________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其原料除了水,还需要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
(2)植物A、B吸收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3)植物A与B的差别说明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____________,这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____________。陆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____________, 关系到________等物质,造成对根细胞的伤害。
33.(9分)图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表示能量,请回答:
(1)①表示________方式,②表示________方式,③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②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与③相比,②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4)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4.(9分)给你根系完好的水稻、番茄幼苗若干,新配制了含Ca2+、Mg2+、SiO等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烧杯等必要的用具,现有一个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特点的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两个容量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并将健壮的水稻幼苗和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两烧杯中,作好标记。
第二步:培养2d后,取出幼苗,分别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9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的特性。
36.(10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实验小组的成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1 000 mL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新鲜的猪膀胱膜、蒸馏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一组装置示意图:
(2)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_,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________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________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3)分析回答
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作为因变量。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加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解析: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决定了膜具有流动性,保证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C 解析: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3D 解析:细胞在0.9%的生理盐水中,细胞内外的浓度大体相等,细胞不会失水或吸水,从而保持正常的形态。
4D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与支持和遗传无关。
5D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浸入1mol/L的KNO3溶液中,会先发生质壁分离,此过程中水分子以渗出细胞为主——自由扩散,后来KNO3进入细胞——主动运输;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水分子又以进入细胞为主——自由扩散。
6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膜包围了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知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7C 解析:蛋白质不仅仅是覆盖在膜内层。
8B 解析:活细胞的生物膜不具备全透性。
9C 解析:植物细胞成熟以后即形成大液泡之后,主要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叶肉细胞已成熟,加之处于失水状态,所以能以渗透吸水的方式吸水。
10B 解析:生物体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P等。
11D 解析:只有活的成熟植物细胞才能通过渗透作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12B 解析: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协助才能通过人工膜,因此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13C 解析:白细胞之所以能透过毛细血管,关键是由于其能进行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白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4D 解析: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能引起质壁分离但不能质壁分离复原。
15C 解析:做质壁分离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成熟的活植物细胞。
16C 解析:两者由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都会发生“失水”,但菠菜叶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所以现象不一样,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会皱缩。
17B 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液泡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18C 解析:小肠黏膜最薄处为一层细胞;毛细血管壁最薄处也是一层细胞,因此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的时候,至少应穿过4层细胞膜,即8层磷脂分子。
19B 解析:膀胱内溶液浓度大于膀胱外溶液浓度,膀胱外的水进入膀胱内,使膀胱重量增加,直到膀胱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的进出保持动态平衡,膀胱重量不再变化。
20B 解析:本题的原理是:胚具有活性,胚细胞膜就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就不会透过细胞膜,因而不易被染色。
21D 解析:运输K+和Cl-的载体是不同的,加入某种负离子后,细胞吸收Cl-减少了,而对K+无影响,说明运输Cl-和运输该种负离子的载体是相同的。
22B 解析:不同生物膜中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对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故A项正确;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交换,故B项错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故C项正确;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整体,D项正确。
23B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加热,A项错。当KNO3溶液浓度过高时,会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失去一切正常生理功能,C、D项错。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植物细胞不会因吸水而涨破,故B项正确。
24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保证细胞按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25A 解析:经过“某种”处理后,细胞仍有活性,但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壁已被处理掉,能够处理细胞壁的是纤维素酶。
26C 解析: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海水中的吸收碘。
27B
28D 解析:自由扩散能够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29B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供应站”。酒精和氧气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无机盐和氨基酸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体有关。
是否需要载体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D。
30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现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列表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否
是
是
31(1)磷脂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能量 (3)流动性 (4)协助转运(载体) 选择透过性
32(1)光合 二氧化碳 (2)蒸腾 (3)矿质元素(或无机盐、矿质离子) 能量(或ATP) 无氧呼吸 酒精
33(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K+ (3)载体 核糖体 需要消耗能量 (4)②
解析:图①②③分别表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载体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34等量的完全培养液 两烧杯中Ca2+、Mg2+、SiO等离子的浓度,并与原浓度相比较 ①若烧杯中三种离子的减少量相同,则说明细胞膜运输离子无选择性 ②若烧杯中三种离子的减少有差异,说明细胞膜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所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是否具有选择性;自变量为不同的物质,本题选用了三种离子;因变量为是否有选择透过性,观察指标为培养液中离子的减少是否有差异。
35(1)降低 增加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
36(1)
(2)②等量的蒸馏水 等量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③水浴锅 冰块
(3)①渗透
②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4)①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减慢
②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低
③若1、2两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
④低温不会影响渗透作用
解析:实验中的自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实验因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因此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为因变量,漏斗液面高度会因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5
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个利用》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人和所有生物来说,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
A.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来自于细胞呼吸,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
D.所有生物都来自光合作用
2.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3.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4.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
A.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C.氧气的含量 D.二氧化碳的含量
5.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5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
6.ATP转化为ADP可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7.动物或人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 )提供的。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分解 D.ATP水解为ADP
8.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 )
A.酒精 B.乳酸 C.丙酮酸 D.ATP
9.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 B.①②③③ C.②①③② D.③②②③
10.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中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12.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13.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 )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 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C.全部转移到ATP中 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14.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蓝绿光,红光,蓝紫光 B.黄绿色,红光
C.橙黄色,蓝紫光 D.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15.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1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全过程都必须在光下进行 D.有氧气放出
18.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 B.氧化CO2和O2
C.还原O2和CO2 D.还原CO2和O2
19.高等动物能量代谢中有关能量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用于肌肉收缩 B.用于甘油的吸收 C.用于唾液分泌 D.用于神经传导
20.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2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ATP B.C5化合物 C.H2O和O2 D.O2和C3化合物
2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23.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消化酶后,置于0~80°C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C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24.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25.在人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个过程:ATPADP+Pi+能量,以下对①过程和②过程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C.①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①过程的能量来自于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②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26.如图①~④是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侧表示红细胞外侧,B侧表示红细胞内侧。按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7.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2)①、④过程需要消耗[H],②过程可以产生[H]
(3)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A.(1)(2) B.(1)(4) C.(2)(3) D.(3)(4)
2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
29.将如图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小球藻产生O2和酵母菌产生CO2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产物有ATP、O2和H2O
C.乙试管中小球藻与丙试管中小球藻的光合速率相同
D.实验后期甲瓶和丁瓶中的生物都只进行无氧呼吸
30.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10 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C.实验开始30 m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下图是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的图解,分析并填空回答:
(1)图解中过程①是________,过程②________,过程③是________。
(2)过程④和⑥只发生在高等动物和人的________细胞中。在剧烈运动时,磷酸肌酸以过程〔 〕来维持ATP的数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图解中过程⑤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
32.(9分)过氧化氢(H2O2)是反应活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酶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①~⑤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产生气泡最多的是________,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
(2)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3)比较①和②号试管,以及②与③④⑤号试管所看到的不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33.(9分)将酵母菌研磨,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
(1)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丙酮酸,甲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乙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丙试管的产物是________。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做(1)题,三个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4.(9分)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________。
35.(9分)以小球藻为材料做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其繁殖速度较快。在相同培养液中,以图中的装置Ⅰ和Ⅱ(密封环境)分别培养相同品质和数量的小球藻,将两个装置都放在阳光下,一定时间后,观察装置Ⅰ和Ⅱ发生的变化。
(1)比较B、C两试管中的小球藻的繁殖速度,可以发现________试管的繁殖速度较快,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如果用图中E试管和F试管敞开口培养小球藻,E试管用完全培养液,F试管用缺镁的营养液,研究光照强度对E、F两试管中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2)P点的坐标值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Q点产生的净氧量为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小于M时,限制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光照强度沿Q→M方向移动时,造成E、F两试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0分)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 min时,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若A植物在第5 min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4)为验证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 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希尔反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O2,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DCPIP是一种氢受体,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DCPIP(蓝色)+H2ODCPIP-H2(无色)+O2。
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 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组别
加入试剂
处理方法
试管1
1% DCPIP 0.5 mL和叶绿体悬浮液5 mL
光照
试管2
黑暗
试管3
1% DCPIP 0.5 mL和0.5 mol/L蔗糖溶液5 mL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2、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
③实验分析与思考: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 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解析:ATP的来源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并不是每一个细胞、每一种生物都具备的。
2A 解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合成原料之一。
3B 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
4C 解析:氧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小。
5A 解析:淀粉酶的最适pH为中性。
6D 解析:本题考查ATP水解的过程以及识图能力。ATP的水解反应式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ATPADP+Pi+能量,所以X代表Pi。
7D 解析: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为ATP分解。
8A 解析: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9A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10A 解析:题目中所述过程首选经过①将光能变为有机物被动物食用,再经过③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再经过④进入骨骼肌细胞,最后通过②转化为ATP中的能量。
11B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可以通过低倍镜观察到,因为液泡的体积比较大。
12A 解析: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延长贮藏时间。
13B 解析: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进入ATP中。
14C 解析:最外圈的是胡萝卜素,它的颜色为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15B 解析:根据呼吸作用的方程式可知,a处进行的全是无氧呼吸;d处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强度为零;b、c处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进行;b处氧气吸收量为3,而二氧化碳释放量为8,其中3份有氧呼吸产生,5份为无氧呼吸产生,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的比例为1∶5。
16A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项正确;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B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ATP有一部分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C项错误;核糖体无膜结构,D项错误。
17C 解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可以没有光。
18D 解析: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作还原剂;而呼吸作用产生的[H],与O2结合产生H2O。
19B 解析: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20A 解析:②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所以要不断更新;③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⑥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摧化作用。
21A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在物质和能量上的关系。在光反应中所产生的氢[H]和ATP,可直接参与暗反应过程,将CO2和C3化合物还原为糖类。
22C 解析:就本题来说,可联系教材中光合作用图解进行分析:CO2突然降低,则叶绿体中用于CO2固定的C5量增多,而此时原有C3继续被还原成C6H12O6的同时,还可再生成C5,故此时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与此同时,因光照强度没有改变,光反应产生[H]和ATP速率不变,但由于C3的量减少,还原其消耗的[H]和ATP的量也减少,这样叶绿体中的[H]和ATP的含量增加。
23B 解析:从0~80°C关系图可看出,此消化酶在40°C时,已彻底失活,故40°C以后,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不再增加(注意是总量而不是分解速率)。酶的失活具有不可逆性,因而从80~0°C的处理中酶一直不起作用,因为在80°C时,此酶早已失去活性。
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25C 解析:人体细胞中,ATP分解后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而生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6D 解析: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载体蛋白开口向内,将葡萄糖分子释放到细胞内。
27B 解析: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Y物质代表丙酮酸;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③分别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和CO2的固定,因此X物质代表三碳化合物,②
过程需要消耗[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气的产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而图中没有这两个过程。
28A 解析: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叶绿体白天进行ATP的合成与水解;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有最大值;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线粒体产生的CO2有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
29D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0D 解析:A正确,甲、乙两组只有一个变量,形成对照。B正确,乙气球内无活的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甲气球内有活的酵母菌,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C正确,甲气球随着O2的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气球体积增大,烧杯里的液面上升。D错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CO2的检测,但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而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31(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呼吸 (2)肌肉 ④ (3)肝脏 骨骼肌
32(1)② ② 2H2O22H2O+02 (2)①可复燃 ②可复燃且燃烧猛烈 ③无变化 ④无变化 ⑤无变化 (3)酶具有高效性,且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
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了3方面的知识:即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易受各种条件的影响;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效率高;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1)①号试管中,FeCl3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③号试管是煮过的肝脏,因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④号试管中冷冻肝脏因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⑤号试管中的酸性环境使酶失去活性,只有②号试管酶的反应条件适宜。因此,最先产生气泡的是②号试管,产生气泡最多的是②号试管。
(2)①号试管加的是无机催化剂,反应速率较慢,因此,产生气泡较少;②号试管条件适宜,酶的催化效率高,因此,产生气泡多。所以①号、②号试管可复燃卫生香,②号试管燃烧更猛烈。其余试管不能复燃卫生香。
(3)①号和②号试管都能发生反应,但②号试管反应速率快,效果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②号与③④⑤号试管条件不同,结果不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33(1)丙酮酸 葡萄糖 CO2+H2O (2)丙酮酸 CO2+H2O CO2+H2O (3)C2H5OH+CO2 葡萄糖 C2H5OH+CO2
34(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2)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光合作用吸收了部分的CO2 (3)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4)较慢 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5)高 (6)增强
35(1)B A瓶产生酒精的同时产生CO2,B瓶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 (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E试管内小球藻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3)0 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4)光照强度 (5)F试管的培养液中缺少镁元素,影响叶绿素的正常合成,其中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效率比E试管低
解析:(1)A试管进行的是酒精发酵,酒精发酵可产生CO2,而D试管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乳酸发酵不产生CO2,因此B试管小球藻繁殖的速度较快。(2)P点时,光照强度为零,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P点表示光照强度为零时,E试管内小球藻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3)Q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4)分析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小于M时,限制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5)F试管的培养液中缺少镁元素,影响叶绿素的正常合成,因此其中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效率比E试管低。
36(1)CO2浓度 B (2)少 虽然10 min时,CO2浓度下降值相同,但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3)增加 减少 (4)第二步
试管2
1% DCPIP 0.5mol和叶绿体悬浮液5mL
试管3
光照
①无色、蓝色、蓝色 ②光照和叶绿体(答全给分)
③维持叶绿体内外渗透压的平衡(或维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
解析:(1)由图1可知,0~25min期间,随着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因此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从两个装置内CO2浓度达到的最低值来看,B植物所在装置内CO2浓度更低,可以判断B植物比A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2)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时,两种植物从外界吸收CO2的量相等,说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由于光合作用的实验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2可知,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故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则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的量减少,C3还原减弱,因此C3含量增加。植物一昼夜(24小时)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等于白天的净积累量-晚上的消耗量,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在a、b之间(每日光照12小时)时,B植物白天的净积累量小于24mg/m2,其晚上呼吸的消耗量为24mg/m2,故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说明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减少。(4)试管2和试管3与试管1形成对照,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填出试管2中应加入1% DCPIP 0.5mL和叶绿体悬浮液5 mL,而试管3应放在光照下。由于试管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离心后上层清液颜色为无色,试管2和试管3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离心后上层清液颜色为蓝色,由此说明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和叶绿体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6
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停止
B.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
C.细胞高度分化,细胞周期变长,代谢降低
D.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变长,代谢减弱
2.下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下图乙中,接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图乙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甲中的b、图乙中A→B时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甲、图乙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增生
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B.温度和pH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
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D.已分化的细胞都失去细胞周期
4.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着丝点分离是有丝分裂中期的显著特点
C.DNA分子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明显的区别是纺锤体的形成
6.在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7.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为1?1的时期是( )
A.间期和前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 D.后期和末期
8.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
C.蛙的红细胞 D.马蛔虫受精卵
9.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发生在( )
A.前期和末期
B.间期和中期
C.前期和间期
D.间期和末期
10.在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解离期 B.漂洗期 C.染色期 D.压片期
11.目前,一些年轻人盲目去痣后引发的恶性色素瘤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专家提醒人们,如果身上的黑痣有逐渐长大、边界不清和周围长毛、自己出血、痒痛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手术治疗,切忌自己动手去痣。下列关于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痣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痣细胞的细胞特点之一是能无限增殖
C.痣细胞是一种癌变细胞 D.痣细胞中色素多,是衰老的表现
1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C.每个染色体着丝点的两端都有纺锤丝牵引着
D.形成细胞板
13.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形态应是下图中的( )
14.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对其染色体进行染色,染色体能被染色的原因是( )
A.蛋白质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染色体的DNA分子中有磷酸基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C.DNA上的含N碱基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D.蛋白质分子中有氨基呈碱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15.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线粒体 D.内质网和核糖体
1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有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1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分离发生在( )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间期和中期 D.间期和后期
18.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再脱分化到原先的状态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mRNA不同,tRNA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20.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21.对间期细胞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细胞内进行着旺盛的生理、生化活动
B.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这个时期只占细胞周期的一小部分时间
D.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22.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23.处于有丝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有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24.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25.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蜥蜴断尾再生都是细胞分化的实例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6.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 )
A.选取一个细胞不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B.低倍镜观察不到各时期,故可以直接调高倍镜观察
C.如果视野过亮,可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来降低视野的亮度
D.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2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28.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可逆的 B.生物个体发育成熟之后分化就停止
C.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细胞的分化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无关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30.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癌症,楚尔·豪森发现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宫颈癌疫苗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资料可知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子宫颈癌的病毒类致癌因子
B.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是致癌因子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因为癌细胞易扩散、转移,所以宫颈癌的患者在切除“子宫”的同时,还要进行“化疗”
D.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不能探究“人乳头瘤病毒”是否能引起人体细胞癌变的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下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图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4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
(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的细胞数目会________。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_______________。
32.(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_______的过程。
(3)该生物为________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________。
(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B.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与细胞凋亡不足有关
C.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与T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D.细胞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
(6)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9分)下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回答:
(1)C图所示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图。
(4)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和活动都是与________相适应的。染色体的活动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
(5)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之所以与原来的母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4.(9分)下图是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1958年将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培养成新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4]是由[3]中单个细胞经过________形成的细胞团,再进一步发育成[5]________
(2)这一事实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着________,即________。
(3)据此实验可以推断,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也能培养出与该动物类似的个体,原因是________。
35.(9分)读图,回答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培养中的细胞其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1。据图读出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
(2)从图1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2。已知S期是DNA复制期,G2期为DNA合成后期,G1期为合成前期,M期为分裂期,则图2的B、C、D中,表示处于S期的是________ ,表示处于G2和M期的是________,表示处于G1期的是________。
(3)若取样的6 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细胞的数目是3000个,则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分别是________个和________个。
(4)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是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T是一个细胞周期),则该细胞完成分裂期和间期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小时。
36.(10分)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________,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下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解析: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现象;细胞的代谢还没有停止,细胞周期变长,A错误;癌变的细胞分裂能力增强,代谢增强,细胞周期变短,B正确;高度分化和衰老的细胞不能再分裂,CD错误。
2C 解析:根据细胞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的特点可判断出图甲中的a和c、图乙中B→A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AD正确;图甲中的b和d、图乙中A→B代表分裂期,有丝分裂的后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正确;图甲、图乙显示的都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所以不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
3D 解析:未完成终端分化的部分细胞仍有可能持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
4C 解析:由图可知:①中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DNA复制结束后、分裂前期和中期,在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A、B对;②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为正常细胞的2倍,应为分裂后期至末期子细胞形成前,或间期中DNA复制之前,而不能代表整个分裂间期,C错;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恢复正常,说明分裂已经完成,D对。
5C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形成,结果是每条染色体上存在着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根据细胞周期的定义可知: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神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等不能再分裂的细胞,就没有细胞周期,所以A错;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B错;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明显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及细胞的缢裂方式,D错。
6A 解析: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7D 解析:染色体与DNA为1∶1,则证明无染色单体。
8D 解析:适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具备的条件必须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
9A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时期:前期纺缍丝的出现方式和末期分裂成子细胞的方式。
10A 解析: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其中解离是用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和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的混合液(1?1)。在解离时可将细胞杀死,即停止分裂。
11A 解析:结合人体健康考查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痣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产生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从特点上来讲,痣细胞和癌细胞有类似
之处,如易于增殖和分散,较其他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和癌细胞又有着本质区别,其增殖和分化受机体的控制,不能无限增殖。痣细胞中色素多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衰老细胞中积累的色素种类也是有差别的,并非衰老的表现。
12D
13B 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
14B
15B 解析:高尔基体分泌物形成细胞板;线粒体为染色体运动提供能量。
16A 解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细胞的分裂分化都有关系。
17D 解析: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分离于后期。
18B 解析:细胞分化有不可逆性。mRNA的转录的结果,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所以分化后的细胞发生的转录的基因不同,mRNA也就不同,但tRNA的种类相同。细胞分化不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19C 解析:该题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可理解为此时为分裂期的前期。由于DNA复制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前期染色体数并没有加倍,因此,前期细胞内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NA数及染色体数皆与体细胞相同。
20B 解析:本题考查癌变的原因,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A选项是衰老的细胞特征之一,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被激活,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C、D选项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
21C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大部分,分裂期占其中的小部分。
22C 解析:水绵、蓝藻、黑藻全部是自养生物。其中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23A 解析:本题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以数量图形式表示出来。分析的关键是明确三者的数量关系,即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而符合此比例的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是前期特点,故选A。
24C 解析: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是动、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共性,而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且星射线难以观察到,仅凭B项也是不全面的。动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细胞膜的内陷,这是最可靠的判定方法。
25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癌变的相关知识。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物质等减少导致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连续分裂的恶性肿瘤细胞。
26B 解析:观察有丝分裂时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通过观察一个细胞就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虽然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清细胞的各时期,但可以通过低倍镜才能找到分生区,在分生区中找各时期的细胞。
27A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有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细胞生活相关的最基本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都会表达,如与ATP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的基因就都会表达;在细胞中,除了细胞生活必需的基因外,其它基因可称作奢侈基因,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正是这些基因表达不同的结果;红细胞的形成与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关;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可以再分化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癌细胞的产生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28D 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9A 解析: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且是连续的过程,为了理解的方便,人为的划分了几个时期。细胞分化使各组织、器官具有专一性提高了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癌变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所以C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内细胞的正常的生理过程,新生的个体每天也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凋亡,如成熟的红细胞。
30D 解析:癌细胞是一种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易扩散和转移的恶性增殖细胞,它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根据癌变的机理,人们在治疗癌症时常采用化学疗法与物理疗法,它们的机理分别是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及杀死癌细胞。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将许多致畸、致癌物加入动物培养液后,培养细胞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根据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以判断某种生物或物质是否为致癌因子 。
31(1)F~M (2)A~B或H~I (3)D~E或K~L 4 (4)减少 (5)间期细胞数
目多
解析:(1)图甲中FI为分裂间期,IJ为分裂前期、JK为分裂中期、KL为分裂后期,LM为分裂末期,F~M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DNA含量为2~4的细胞应为分裂间期中的S期,即A~B或H~I。(3)图丙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应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中的D~E或K~L,其中DNA含量为图乙中的4。(4)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大量细胞不分裂形成子细胞,导致DNA含量为2的细胞数目会减少。(5)细胞在分裂间期的DNA含量为2或2~4,图乙中处于此时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32(1)ABC D (2)稳定性差异 (3)多细胞真核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基因选择性表达 (5)ABCD (6)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解析:(1)细胞的一生经历未分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阶段,这些过程对于人体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生命活动。(2)考查基础知识细胞分化的概念。(3)因有细胞分化等过程,判断是多细胞生物;含有染色体,则为真核生物的细胞。(4)考查对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理解以及细胞分化的实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考查凋亡的有关知识,四个选项说法均正确。(6)细胞癌变是细胞的畸形分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即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33(1)前 染色体含染色单体且排列散乱 (2)A、D (3)A (4)染色体及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纺锤丝牵引 (5)间期复制的染色体在分裂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子细胞与母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4(1)有丝分裂 胚状体 (2)细胞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潜能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35(1)20 (2)C D B (3)1 500 1 200 (4)1 19
解析:(1)从图1中可以看到A点的细胞数为100个单位,当细胞数为200个单位时的时间与A点的时间差为20小时。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为20小时。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合成前期,其DNA含量最少;S期是DNA的复制期,其含量逐渐增加;G2期(合成期)、M期(分裂期)由于在S期之后,它们的DNA含量是G1期的2倍。图2中,D的DNA含量是B的2倍,C的DNA量在D、B之间。因此,表示处于S期的是C,表示处于G2期、M期的是D,表示处于G1期的是B。
(3)从图2中可以读出G1期的细胞数(B点)3 000个,G2期和M期的细胞数之和=1 500个,已知细胞总数=6 000个,M期的细胞数=300个,所以,G2期的细胞数=1 500-300=1 200个,S期的细胞数=6 000-3 000-1 500=1 500个。
(4)分裂期的细胞数=300个,代入公式t=T×=20×300÷6 000=1小时,分裂间期的细胞数=G1期、S期、G2期三个时期细胞数之和=3 000+1 500+1 200=5 700个,代入公式t=T×=20×5 700÷6 000=19小时(或20-1=19小时)。
36(1)a 扩散转移 (2)抗原 效应T细胞 (3)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③记录观察A、B两组细胞的分裂次数(增殖代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
A组比B组增殖代数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关;A组仍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癌细胞由于细胞上糖蛋白的减少,所以具有扩散转移的特性。
(2)这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所以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
(3)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活动与细胞癌变的关系,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活性的有无,因此可确定实验步骤。第一步分组标号,第二步强调两组之间的实验变量,其他因素相同。第三步记录处理实验结果,由相应结果推测相应结论。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此题解答就非常容易了。
(4)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特异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