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测试题(时间:7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B.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2.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 )
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
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3.如图所示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B.图(a)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C.图(b)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D.图(b)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4.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1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A.a B.b C.c D.d
5.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7.右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 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
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9.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大于120mm B.恰为6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10.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11.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2.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二.填空题 ( 每空1分,共13分 )
16.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 (填:“实”或“虚”)像。
17.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1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9.如图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水面折断了,这一现象属于光的 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20.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
示。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
21.无人售票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该装置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成实像。
三.作图题 ( 每图2分,共8分 )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4.根据右下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 每空2分,共33分 )
2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心、 、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 的虚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镜。
26.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
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_________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27.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
(1)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2)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①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是凹透镜。
②在实验现象(1)和(2)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2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________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____S2。(选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ACCAA 6——10:BCDCA 11——15:ADDAC
16.15 正立 虚
17.远视 凸透 B A
18.光的折射
19.折射 漫反射
20.B 放大镜原理
21.凸
22.——24.
25.(1)凸透镜的中心 (2)缩小 (3)倒立 实 (4)虚 放大
26.(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调节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2)乙 (3)因为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的大小都有关,要研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等
26.①乙 甲 ② ⑴ ⑵
27.(1)缩小 光屏上的像清晰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 <
(4)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 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