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暖和(hé) 镌刻(juān) 晃眼(hu ng) 呐喊(nà)
B.渺小(mi o) 秉性(bǐnɡ) 血泊(bó) 瞑目(míng)
C.澄澈(chéng) 玷污(diàn) 袭击(xí) 杜撰(zhuàn)
D.恐吓(xià) 踉跄(liànɡ) 囚禁(qiú) 忌讳(huì)
2.烈火焚烧若等闲( )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白云生处有人家(产生) B.停车坐爱枫林晚(坐下)
C.荷尽已无擎雨盖(举) D.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4.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
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
二、填空题
5.我能读准确写美观。
luò( )绎不绝 千chuí( )万záo( ) 心急如fén( )
6.照样子,写一写。
例:小金鱼游来游去
小朋友______来______去
小燕子______来______去
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我( )兴味盎然。
(2)( )多么远的剧场,我( )场场必到。
8.我爱学国学。
1.“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2.我国诗歌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唐宋____之一,诗歌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文中伯牙所弹奏的琴曲是__________。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
6.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______和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等闲: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
10.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人名)。
13.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A答案:“暖和”的“和”读音应为huo;
B答案:“血泊”的“泊”读音应为pō;
C答案:正确;
D答案:“恐吓”的“吓”读音应为hè。
所以选择C答案。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中的字词解释。
“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其中,“等闲”的意思是平常。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项: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坐:因为。
4.C
【解析】
【详解】
A“供”的读音应该是四声,意思是“从事”;B选项“磬”不是金属打击乐器,应该是玉石打击乐器;D选项“摩天”的意思是碰到天。
5. 络 锤 凿 焚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补全词语。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千锤万凿[qiān chuí wàn záo]: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留意每个字的书写。
“络”字表示“相连续,前后相接”;由“纟”和“各”组成,不要漏写或错写笔画。
“锤”字由“钅”和“垂”组成,右部的“垂”字要写清楚。
“凿”字的上部是“业”字;中部不是“羊”字,要少一横;底部是“凵”。
“焚”字由“林”和“火”组成;“木”的末笔捺改点;“林”窄“火”宽。
6. 跑 跑 飞 飞
【解析】
略
7. (1)即使 也 (2)无论 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时,我们先要认真读句子,想一想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句(1)前半句出了一个难受的情境,后半句写“我”相反的态度,那么应该填“即使……也……”。
句(2)写“我”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去看戏,也就是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某种结果,因此填表示条件关系的“无论……都……”。
8. 《孟子》 杜牧 王安石 八大家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吕氏春秋·本味》 弹 《高山流水》 笑问客从何处来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对古诗的识记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
1.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2.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大李杜”。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唐宋八家之一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后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4.《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的是春秋时期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成连先生觉得他演奏时对音乐的理解不深,只是纯粹的把音符奏出来而已,缺少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于是有一天成连先生带伯牙去探望师公方子春,并说要请他培养伯牙的情趣,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让伯牙自己留在专这里练琴,随后摇船去寻方子春。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独自一人面对大海与山林,聆听涛声和鸟鸣,产生了浓郁的创作激情,把自己的感受谱成了一曲《高山流水》。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后,高兴地说他已属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
5.这两句诗选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6.四大名著包括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9. 平常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10.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大无畏精神
11.坚强不屈、廉洁正直
【解析】
9.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能力。本诗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10.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石灰岩经过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才能变成石灰,但是面对种种困难,石灰岩都始终像平常一样,表现了石灰岩不畏打击,不怕烈火的品质。
11.
本题考查对诗人品质的理解与分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12. 宋代 王安石
13.B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项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正表明庭院十分干净。
B项:“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B选项描述不正确。
C项: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D项:“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