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板书:12∶6 = 8∶4 6∶4 = 3∶2 或
=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板书)
所以说,只要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概念,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教材16页的内容。
生汇报,师板书。
12∶6 = 8∶4
内项
外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
如:3∶2 =12∶8 6∶4= 12∶8
结合板书归纳总结:A、B、D三张图片每两张图片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之比都能组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自学: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集体订正。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用投影展示)
三、巩固练习
1.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可以动手计算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
2、是不是做任意一个比例都是这样呢?你能在黑板上另选几个比例式验证一下吗?
学生通过验证,师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交流、验证,自主得出比例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把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进行了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增强了自信心。)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请你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板书:= 内项乘内项怎样乘?外项乘外项怎样乘?
4、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两种: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是否相等,也就是看比值是不是相等;另一种是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相等。)
五、反馈与巩固
1、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4,6,12和15 2.5,4,2和5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 )
(2)0.6:1.6与 3:4能组成比例。 ( )
(3)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
六、总结归纳。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