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16: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19--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课前热身操: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
2、如果a:2=b:3,那么()×()=()×()
3、如果9/1.6=4.5/0.8,那么()×()=()×()
4、解方程
3 X = 6 5 X = 45
2、设疑激趣,讲授新知。
1、介绍“物物交换”的历史。
2、从身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物物交换引出数学问题。
作业10次优秀可以换得 1 张奖票
作业20次优秀可以换得( )张奖票
作业70次优秀可以换得( )张奖票
3、课件展示情境图: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学生说说获取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理解。
提出问题: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4、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5、学生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算术方法:
(1)10÷4=2.5(本) (2)14÷4=3.5
2.5×14=35(本) 3.5×10=35(本)
6、师:在进行“物物交换”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
当学生出现14:x=4:10时,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想比例的性质,把它转化成4x=140,然后独立完成。
师: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三、巩固应用,拓展深化。
1、学生试解比例
24 : 0.3 = x : 0.4 x/4=3.5/7
2、教师说明:(1)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2)当解完方程要会验算,并给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4、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2张奖票,淘气的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张奖票?
5、根据题意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1)、某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7:6,男生有35人,女生有x人。
(2)、某市场可以4个鸡蛋与10个橘子交换,王奶奶用250个橘子换了y个鸡蛋。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五、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