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5.10 合唱曲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5.10 合唱曲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07 21: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乐相彰--《合唱曲》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标准模块 音乐鉴赏
使用教材 人音版
单元名称 诗乐相彰——歌曲艺术
单元课时 4 课时
(二)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更加强调结构化和科学性,建议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完成。)
1.主题名称(可以是单元名称,或者参考单元名称改造为更加体现意义和价值的主题名称。)
2.主题概述:简述主题的核心概念、内容结构、教学过程、呈现方式、育人价值等。其中:内容结构和教学过程(体现思路和流程即可),建议采用图文结合方式阐述,体现结构化;内容呈现 方式建议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名称来呈现,体现情境化。
3.主题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可以是着眼单元整体描述学情,也可以是课时学情分析的概括。
4.单元学习目标: 可以采用素养整合方式描述学习目标(一条目标可以对应多个素养),并简要说明每个目标对应的主要素养。目标尽可能可测,需关联核心素养或学业质量水平。
5.单元学习内容框架:可图示
6.单元学习活动问题链:1.…… 2.…… 3.……
7.单元作业设计:
(三)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第 3 课时 合唱曲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涵盖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聆听掌握合唱的形式和分类,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通过学习合唱艺术的文化内涵,体验、学习、理解各类合
唱作品,进而提升学生多元化文化视野。
2.课时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触感敏锐,不喜欢墨守陈规,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视、听、唱、动多种体验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
3.课时学习重点: 通过对合唱曲的学习,感知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提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4.课时学习难点: 通过对合唱曲的学习,感知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提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课时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分析混声合唱《雨后彩虹》《大漠之夜》,感知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再音乐中的表现,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 艺术实践:在鉴赏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实践再提升学生歌唱能力,在合唱的集体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雨后彩虹》《大漠之夜》,感知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的文化内涵。 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视野。
课时教学过程: 环节 1:情境、问题、活动、评价、设计意图(原有留存用于对照); 组织上课:(背景音乐:陆在易创作的歌曲《桥》) 教师导语:音乐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音乐让我认识你,音乐拉近你我之间的距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中的独唱曲部分的内容,从中我们感受到, 诗与音乐是艺术奇葩上的并蒂之瓣 ,它们在各尽其英雄本色的同时,又共显春色,珠联合璧,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得双方更为艺术化,并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教师演唱:《雨后彩虹》前奏+A 部分 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吗? 讨论得出:这是领唱加合唱的演唱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合唱曲《雨后彩虹》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对合唱曲作品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 2: 展示课题《合唱曲》 提问:教师抛出问题,什么是合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课件介绍合唱相关知识:(背景音乐:《雨后彩虹》B 部分)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歌曲的形式。它要求同一声部的高度统一,要求各声部间的和谐统一,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层次多、表现力强、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 合唱音色:男 、女 、混、童声合唱 设计意图:介绍有关合唱的概念和特点及合唱通过音色划分为这四种演唱形式 环节 3: 作品介绍:《雨后彩虹》首演于 1982 年国庆节,作品以极其抒情的浪漫意境、瑰丽的和声色彩和清新优美的旋律线条,通过对雨后彩虹——这一艺术意象的音乐抒发,写出作曲家心中的美好理想和憧憬,并把这一切美好的感情最终归宿、直指改革开放初期欣欣向荣的祖国”。从这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作曲家合唱作品的基本艺术风貌——营造隽秀的意境、强调和声的色彩以及高度声乐化的旋律,以真挚动人的抒情特质和明朗乐观的青春气息感染听众。 完整聆听:《雨后彩虹》, 设问:作品分几个部分?并试着找到音乐主题? 讨论得出结论:《雨后彩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极为巧妙地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置于西方传统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中,并加入了前奏、间奏和尾声。全曲结构如下: 复三部曲式 前奏 + A + 间奏 + B + 间奏 + A' + 尾声 (1-9) (10-30) (31-34)(35-80) (81-97) (98-111)(112-117) a b c d (10-20)(21-30) (35-58)(59-80) 设计意图:通过情绪聆听,引导学生了解本曲的构成,分析得出本曲是由复三部曲式构成。 环节 4: 分段聆听:前奏引子教师演奏(设问:前奏中你听到什么场景?)
讨论得出:音乐一开始,通过钢琴华丽的演奏以及音乐色彩的改变,主和弦间辅助增三和弦的运用,和弦的反复及左手音乐主题的出现和大量的琶音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和声色彩,刻画了雨后天空出现绚丽彩虹的自然景象。 环节 5: A 部分 a 乐段通过音频的方式感受合唱的手法?音乐的主题是有谁演唱的? 讨论得出:在柔和的人声和声背景中,出现抒情如歌的女声领唱。女声领唱唱出优美空灵的音乐主题,和声声部则用“啊”以长音烘托或旋律补充的形式与之呼应,用人声勾勒出更为真实的雨后彩虹之美景。 合唱与领唱结合的手法形成了复调式织体,突出主题。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认识领唱与合唱相结合演唱形式。 环节 6:
音频感受 A 部分 b 乐段音乐体验是什么? 学生回答:歌词把我们带到温暖的春天。 学生活动:朗诵诗一样的歌词,“苏醒的田野,出浴的群峰,都在你的怀抱之中”。一起通过彩虹、田野、群峰来映射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作曲家思想受到新时代的洗礼后, 谱写出如此美妙的歌曲,将中国的合唱艺术一起带进了温暖的春天; 设计意图:在教师伴奏钢琴中的三连音节奏型,推动了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体会彩虹辉映下 的田野、群峰、充满了生机的景象,由远及近的描绘在雨后映照下的祖国美景。 环节 7: 聆听 B 部分 c 乐段 设问:情绪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听后讨论得出:间奏音乐速度加快,预示 B 部分活泼、热情的音乐情绪。 B 部分为一个复乐段,用起承转合的四句式写成,旋律流畅,速度较快,结构工整。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发生了变化,通过互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节奏的加快推动了情绪的发展,从而唱出祖国的繁荣,也表达了人们生活的欢愉。下面我们用 B 部分中特别规整的音乐, 来了解音乐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通过节奏朗读法,带动学生来理解作者把彩虹比喻成一切美好
的事物,同时也为下一步学生学习演唱做好节奏的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原则源于诗歌,是在对偶的结构基础上将曲调进一步发展充实而使其更加完整。起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承是承上启下,转是通过节奏旋律的较大转折音乐的情绪,合是肯定呼应起句总结再现。 环节 8: 第二段词前 3 句由男声演唱和声性旋律,女声的哼鸣与男声形成对位效果,最后一句为四部和声性织体形成局部高潮;经过 4 小节的卡农式连接部分之后,进入主体部分第三段歌词。这段歌词中的前两句为四个声部的和声性织体,形成带状旋律,是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其后则将男高声部抽出来与其它声部从形成节奏性的对位。 学生活动:1.集体体会 B 部分前四乐句感受合唱艺术并对学生提出要求,提升学生歌唱能力, 师生合作演唱。 学唱本段音乐 跟着老师指挥与视频中老师自弹自唱一声部旋律合作完成二声部训练 设计意图:最终达到指挥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的一声部弹唱视频与学生现场合作二声部,更好的感受合唱的魅力; 环节 9: 聆听 B 部分 d 乐段: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织体的变化对作品情绪产生的影响,和声性织体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是饱满气势恢弘; 聆听 B 部分的结束句:通过欣赏让学生们了解到,声部与声部之间是在模仿演唱,而且力度也逐渐加强,表现了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的投身到祖国建设当中去的社会状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音乐织体的变化对作品的影响。 环节 10: 聆听间奏(设问:这段间奏部分连续时间较长,也是这首合唱作品较为出彩的器乐部分,充
分发挥了钢琴的音色优势,它有什么作用? 讨论得出:1.这首不太大的合唱作品,写出如此长的间奏,不是很多见的,体现了作曲者在合唱配器方面所做的努力。2.由于上一段多个声部的高音、强长音,加之下一部分为高潮段,合唱队需要得到休息和调整。3.间奏在调性色彩方面的布局也是有创意的,连续的转调,营造出一幅雨后色彩斑斓、万物复苏的壮阔景象。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了解合唱曲中的间奏表现形式及作用 环节 11: 聆听 A'部分和尾声 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聆听感受并达到学习效果, 1、主要以( )声部结合方法为主 。 A、和声性织体 B 、复调性织体 2、女声重复一小节的领唱目的( ) A、作为引子部分的回应 B 、加强语气 突出领唱个性 该部分是一个缩减再现,它仅仅再现了 A 部分的 a 乐段,但在其基础上又有了扩展。具体表现在运用了强力度的密集和弦合唱声部增加到 5 个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带领学生通过欣赏 A`部分和尾声,体会全曲在静 谧的人声和声性织体背景中结束,给人以无穷回味,是对美好生活的展望,更是一种对祖国繁荣盛世的歌颂。 环节 12: 作者介绍:(再次整体欣赏《雨后彩虹》) 陆在易 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品。该作品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从这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作曲家合唱作品的基本艺术风貌--营造隽秀的诗乐意境、强调和声的色彩以及高度声乐化的旋律,以真挚动人的抒情特质和明朗乐观的青春气息感染听众。 设计意图: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作品。 环节 13: (背景音乐:《大漠之夜》部分)
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始自学堂乐歌运动之后,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体裁、技法等方面所进行的大胆尝试,推动着我国合唱艺术在中西合璧的道路上稳步而快速地发展。合唱《大漠之夜》也是其中较优秀的代表作品。该作品情感朴实无华, 内涵丰富深邃,描写了骆驼队伍行进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即使环境十分恶劣,赶骆驼的人和骆驼队伍依然不屈不挠的向着目的地前进。 (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并体会该作品的优美动人的旋律、丰厚的和声效果、较强的歌词意境以及严谨的趋势结构,赞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华夏儿女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环节 14: 拓展与探究:为介绍了中国现当代合唱艺术的发展情况,通过各种合唱视频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片段,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了解合唱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多欣赏并尝试创作。
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合 唱 曲 雨后彩虹 前奏+A+间奏+B+间奏+A`+尾声
8.课时作业设计: 说明作业与学习目标的关联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大漠之夜》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涵,并预习课后课后作业第 五题,下节课我们进行排练学习。
9.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 我认为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给我们美的体验,心灵的感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人们常说学思结合,教学相长。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掌握了学习 音乐的乐趣,学会了人与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为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使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