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20 18: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及造成的现象,并能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各地昼夜长短等现象的差异。
3.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难点】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影响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联系实际想一想: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你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为什么?
2、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观察直射和斜射照射到墙面上的面积和亮度有什么不同?思考哪一种照射使得单位面积墙面获得的光热多?
动手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有什么不同。思考太阳高度角不同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小组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受到太阳照射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地球上的五带”,完成以下问题
①画出五带图,并标出五带的范围及分界线。
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  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
③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  带,欧洲大部分位于  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  洲。
④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合作探究:
活动一:回顾已学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活动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组内讨论完成。
①地球公转特点: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地球在公转时,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②二分二至时间、太阳直射点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达标练习】
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2.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3、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潍坊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4、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 ?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 5、“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6、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右图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7—8题。
7.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潍坊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9、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 次。
(3)A点的纬度是________,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___季,南半球处在____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潍坊市的白昼将变 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6)2010年1月15日,中国多省出现了日环食,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在( )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丙之间
10.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30日出19:30日落,则该地该日昼长为 小时,其昼夜长短状况
为 (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
向 方向移动。
【拓展提升】想一想,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世界各地一年中还会有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及四季的变化吗?当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时,哪些温度带的范围将变大,哪些温度带的范围将变小?

【反思与评价】写出你的收获和困惑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第一课时
1、C 2、C 3、D 4、B 5、C 6、C 7、A 8、D 9、(1)略 (2)热 两 (3)23.50N 甲 极昼 (4)秋 春 (5)长 增加 (6)C 10、(1)15 昼长夜短 (2)极昼 (3)北回归线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