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1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1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6 19:48:0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写读后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
2、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 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学习重点】
1、 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
2、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学习难点】
1、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2、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完成写作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读”和“写”的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或者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读后感。
【有关资料】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定义: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有一些触动或有一些启发,将这些触动或启发写下来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作用: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读后感的特点是什么?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引子,“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读:需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把原文或原著读懂读通,读深读透,准确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赏析特色,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这是“感”的前提,因而“读”是“感”的基础。
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可以是对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可以是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领会,等等。但在写作时,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应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去写。
如何选择“感”点?
选自己的感受深的“点”;
选有新意的“点”;
选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点”;
选自己熟悉的“点”;
选自己有话说的“点”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顺序:
理解原文,列出“感”点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因此,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都表示排列出来。
选准“感”点,拟好题目
一篇文章,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内容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来写。要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还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可以直接用《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用正副两行标题,如《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又如《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属于记叙,“引”的目的在于“感”,所以一定要简明,不要“引”得太多太杂,喧宾夺主。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写读后感最常见的毛病:
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预习设计】
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何作用?
读后感的“读”与“感”是什么样的关系?
写读后感要注意什么?
【合作探究】
分析下面的读后感,说说给你写作的启示。
《核舟记》读后感(叶安杰)
今天读了《核舟记》,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
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触良多。首先,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叔远的细心。他能把那么小的桃核刻成一叶小舟,舟上还有两处活灵活现的场景,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中间的船舱更是有箬篷、有雕栏,左右八扇窗,内刻四句诗……如此复杂的设计,一一雕出,没有细心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我练书法时,有一次要完成一幅长卷,就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因为一时粗心,漏掉了一个字,只好忍痛放弃,从头重来,懊悔自己不够细心。
其次,小核舟真的是一个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和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又想起前几天和同学打乒乓球,我们势均力敌,“球”逢对手,多次出现“平分”。到最后决胜阶段,更是“杀”得难分难解。慢慢地,我有些沉不住气,着急起来,总想快点找机会一球取胜。结果却是因为心不静,加上疲劳乏力,攻守动作都出了差错,反被对手抓住机会一个反杀取胜。赛后细想,我所以输球,除了技不如人,更主要的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失去了耐心。
今年夏天吃桃子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选一个桃核,不用刻,把它放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
【课堂检测】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秋天的怀念》之后写的一段随感,说说给你的启发。试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随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通过记述重病缠身的母亲生前对“我”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的巨大安慰、鼓励,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使我忍不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就象我心灵的天使,时刻保护我,爱护我。妈妈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给我做饭,叫我起床吃饭。尤其是爸爸出差时,妈妈就担起了重担。每天晚上都监督我学习,给我检查作业。记得有一天半夜,我突然咳嗽了起来,看见客厅的灯还亮着,妈妈在干什么呢?我就悄悄的把门打开,看见妈妈还在客厅给我洗衣服。一天,妈妈送我去学围棋,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把我拉到屋檐下把她的大衣给了我,让我快走,而自己却躲在屋檐下。我披着大衣一路小跑来到了围棋道场。在围棋道场里,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我好像看见了妈妈,好像看见了妈妈冒雨跑回了家,好像看见了妈妈还躲在屋檐下,好像看见了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啊,您是一位神圣使者,不仅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教给我怎样做人。您给予儿子的太多太多,儿子无法偿还,儿子只有勤奋学习,永远向上,向上。
【作业布置】
(一)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且尽量少引述。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尽可能富有新意,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二)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上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写读后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 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学习重点】
1、 研读作品,能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并能明晰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2、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学习难点】
1、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2、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完成写作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读”和“写”的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或者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就是读(观)后感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读后感。
【有关资料】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定义: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有一些触动或有一些启发,将这些触动或启发写下来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作用: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读后感的特点是什么?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引子,“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读:需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把原文或原著读懂读通,读深读透,准确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赏析特色,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这是“感”的前提,因而“读”是“感”的基础。
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可以是对主题的思考,可以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可以是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领会,等等。但在写作时,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应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去写。
如何选择“感”点?
选自己的感受深的“点”;
选有新意的“点”;
选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点”;
选自己熟悉的“点”;
选自己有话说的“点”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顺序:
理解原文,列出“感”点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因此,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都表示排列出来,。
选准“感”点,拟好题目
一篇文章,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内容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来写。要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还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可以直接用《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用正副两行标题,如《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又如《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属于记叙,“引”的目的在于“感”,所以一定要简明,不要“引”得太多太杂,喧宾夺主。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写读后感最常见的毛病:
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读”是引子,“感”是重点。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小结:
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预习设计】
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何作用?
【答案】定义: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有一些触动或有一些启发,将这些触动或启发写下来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作用: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读后感的“读”与“感”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引子”,是“感”的基础,“感”的前提 ,“感”,是读后的感受,是重点,是“读”的升华。
写读后感要注意什么?
【答案】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合作探究】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秋天的怀念》之后写的一段随感,说说给你的启发。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通过记述重病缠身的母亲生前对“我”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的巨大安慰、鼓励,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使我忍不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就象我心灵的天使,时刻保护我,爱护我。妈妈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给我做饭,叫我起床吃饭。尤其是爸爸出差时,妈妈就担起了重担。每天晚上都监督我学习,给我检查作业。记得有一天半夜,我突然咳嗽了起来,看见客厅的灯还亮着,妈妈在干什么呢?我就悄悄的把门打开,看见妈妈还在客厅给我洗衣服。一天,妈妈送我去学围棋,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把我拉到屋檐下把她的大衣给了我,让我快走,而自己却躲在屋檐下。我披着大衣一路小跑来到了围棋道场。在围棋道场里,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我好像看见了妈妈,好像看见了妈妈冒雨跑回了家,好像看见了妈妈还躲在屋檐下,好像看见了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啊,您是一位神圣使者,不仅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教给我怎样做人。您给予儿子的太多太多,儿子无法偿还,儿子只有勤奋学习,永远向上,向上。
【答案示例】
本文第1段第一句话是“引”,对文章内容加以剪短高度概括,第2句和第2段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妈妈对自己的爱,第2段是“联”,最后一段“结”抒写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次练笔随感,由一篇联想到许多事,这点值得学习,但第2段几乎是事件的堆砌,没有详略与细致刻画,这是我们平常写作需要避免的。
【课堂检测】
分析下面的读后感,说说给你写作的启示。
《核舟记》读后感(叶安杰)
今天读了《核舟记》,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
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触良多。首先,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叔远的细心。他能把那么小的桃核刻成一叶小舟,舟上还有两处活灵活现的场景,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中间的船舱更是有箬篷、有雕栏,左右八扇窗,内刻四句诗……如此复杂的设计,一一雕出,没有细心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我练书法时,有一次要完成一幅长卷,就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因为一时粗心,漏掉了一个字,只好忍痛放弃,从头重来,懊悔自己不够细心。
其次,小核舟真的是一个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和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又想起前几天和同学打乒乓球,我们势均力敌,“球”逢对手,多次出现“平分”。到最后决胜阶段,更是“杀”得难分难解。慢慢地,我有些沉不住气,着急起来,总想快点找机会一球取胜。结果却是因为心不静,加上疲劳乏力,攻守动作都出了差错,反被对手抓住机会一个反杀取胜。赛后细想,我所以输球,除了技不如人,更主要的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失去了耐心。
今年夏天吃桃子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选一个桃核,不用刻,把它放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
【答案示例】
文章开头切题“引”奇巧,开篇,第2段“议”感慨良多之“细心”,中间由课文内容的插入,也有自己练书法的联系,一正一反,印证“细心”;第3段“议”耐心恒心,联想到打乒乓球自己的失败。第4段“结”,点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结束全文。全文体现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启示:写作之前读懂读明白自己要“感”的内容;安排好写作结构以及需要的相关事例。
【作业布置】
(一)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且尽量少引述。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尽可能富有新意,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二)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上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写读后感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2、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重点 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2、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读”和“写”是什么关系呢?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或者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就是读(观)后感。今天我们就来学写读后感。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2、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定义: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有一些触动或有一些启发,将这些触动或启发写下来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作用: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读后感的特点是什么?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引子”,是“感”的基础,“感”的前提 ,“感”,是“读”的感受,是“读”的升华,是写作重点 。如何选择“感”点?选自己的感受深的“点”;选有新意的“点”;选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点”;选自己熟悉的“点”;选自己有话说的“点”读后感写作的一般顺序是什么?理解原文,列出“感”点“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因此,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都表示排列出来。选准“感”点,拟好题目一篇文章,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内容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来写。要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还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可以直接用《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用正副两行标题,如《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又如《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读<傅雷家书>有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安排好写作的结构: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属于记叙,“引”的目的在于“感”,所以一定要简明,不要“引”得太多太杂,喧宾夺主。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读勾画读笔记笔记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2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秋天的怀念》之后写的一段随感,说说给你的启发。试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随感。读《秋天的怀念》有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通过记述重病缠身的母亲生前对“我”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的巨大安慰、鼓励,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使我忍不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就象我心灵的天使,时刻保护我,爱护我。妈妈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给我做饭,叫我起床吃饭。尤其是爸爸出差时,妈妈就担起了重担。每天晚上都监督我学习,给我检查作业。记得有一天半夜,我突然咳嗽了起来,看见客厅的灯还亮着,妈妈在干什么呢?我就悄悄的把门打开,看见妈妈还在客厅给我洗衣服。一天,妈妈送我去学围棋,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把我拉到屋檐下把她的大衣给了我,让我快走,而自己却躲在屋檐下。我披着大衣一路小跑来到了围棋道场。在围棋道场里,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我好像看见了妈妈,好像看见了妈妈冒雨跑回了家,好像看见了妈妈还躲在屋檐下,好像看见了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啊,您是一位神圣使者,不仅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教给我怎样做人。您给予儿子的太多太多,儿子无法偿还,儿子只有勤奋学习,永远向上,向上。【合作探究】分析下面的读后感,说说给你写作的启示。《核舟记》读后感(叶安杰)今天读了《核舟记》,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触良多。首先,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叔远的细心。他能把那么小的桃核刻成一叶小舟,舟上还有两处活灵活现的场景,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中间的船舱更是有箬篷、有雕栏,左右八扇窗,内刻四句诗……如此复杂的设计,一一雕出,没有细心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我练书法时,有一次要完成一幅长卷,就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因为一时粗心,漏掉了一个字,只好忍痛放弃,从头重来,懊悔自己不够细心。其次,小核舟真的是一个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和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又想起前几天和同学打乒乓球,我们势均力敌,“球”逢对手,多次出现“平分”。到最后决胜阶段,更是“杀”得难分难解。慢慢地,我有些沉不住气,着急起来,总想快点找机会一球取胜。结果却是因为心不静,加上疲劳乏力,攻守动作都出了差错,反被对手抓住机会一个反杀取胜。赛后细想,我所以输球,除了技不如人,更主要的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失去了耐心。今年夏天吃桃子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选一个桃核,不用刻,把它放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布置作业:(一)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且尽量少引述。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尽可能富有新意,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二)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上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引子,是“感”的基础, “感”是“读”后的感受, 是“读”的升华。“感”是重点。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我们要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把读后感写好。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学写读后感
第三单元写作
新知导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读”和“写”是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或者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读后感。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读后感及其作用和写法上的特点。
2、学习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新知讲解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定义: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有一些触动或有一些启发,将这些触动或启发写下来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作用: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读后感的特点是什么?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引子”,是“感”的基础,“感”的前提 ,
“感”,是“读”的感受,是“读”的升华,是写作重点 。
如何选择“感”点?
选自己的感受深的“点”;
选有新意的“点”;
选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点”;
选自己熟悉的“点”;
选自己有话说的“点”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理解原文,列出“感”点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因此,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都表示排列出来。
选准“感”点,拟好题目
选准“感”点,拟好题目
一篇文章,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内容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来写。要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还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可以直接用《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用正副两行标题,如《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又如《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属于记叙,“引”的目的在于“感”,所以一定要简明,不要“引”得太多太杂,喧宾夺主。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安排好写作的结构: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课堂练习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了《秋天的怀念》之后写的一段随感,说说给你的启发。试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随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通过记述重病缠身的母亲生前对“我”生活上悉心照顾,精神上的巨大安慰、鼓励,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使我忍不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就象我心灵的天使,时刻保护我,爱护我。妈妈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给我做饭,叫我起床吃饭。尤其是爸爸出差时,妈妈就担起了重担。每天晚上都监督我学习,给我检查作业。记得有一天半夜,我突然咳嗽了起来,看见客厅的灯还亮着,妈妈在干什么呢?我就悄悄的把门打开,看见妈妈还在客厅给我洗衣服。一天,妈妈送我去学围棋,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把我拉到屋檐下把她的大衣给了我,让我快走,而自己却躲在屋檐下。我披着大衣一路小跑来到了围棋道场。在围棋道场里,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我好像看见了妈妈,好像看见了妈妈冒雨跑回了家,好像看见了妈妈还躲在屋檐下,好像看见了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啊,您是一位神圣使者,不仅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教给我怎样做人。您给予儿子的太多太多,儿子无法偿还,儿子只有勤奋学习,永远向上,向上。
拓展提高
分析下面的读后感,说说给你写作的启示。
《核舟记》读后感(叶安杰)
今天读了《核舟记》,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
读完文章,掩卷细思,感触良多。首先,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叔远的细心。他能把那么小的桃核刻成一叶小舟,舟上还有两处活灵活现的场景,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中间的船舱更是有箬篷、有雕栏,左右八扇窗,内刻四句诗……如此复杂的设计,一一雕出,没有细心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稍有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我练书法时,有一次要完成一幅长卷,就在快要收尾的时候,因为一时粗心,漏掉了一个字,只好忍痛放弃,从头重来,懊悔自己不够细心。
其次,小核舟真的是一个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避免虎头蛇尾和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又想起前几天和同学打乒乓球,我们势均力敌,“球”逢对手,多次出现“平分”。到最后决胜阶段,更是“杀”得难分难解。慢慢地,我有些沉不住气,着急起来,总想快点找机会一球取胜。结果却是因为心不静,加上疲劳乏力,攻守动作都出了差错,反被对手抓住机会一个反杀取胜。赛后细想,我所以输球,除了技不如人,更主要的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失去了耐心。
今年夏天吃桃子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该选一个桃核,不用刻,把它放在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细心、专心、耐心、恒心!

课堂总结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引子,是“感”的基础,
“感”是“读”后的感受, 是“读”的升华。
“感”是重点。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我们要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把读后感写好。
作业布置
(一)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且尽量少引述。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尽可能富有新意,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二)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上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是基础,引出
读后的,升华
引述适当
感受深刻
联系生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