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的分类:学什么 二、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光 心(O)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焦 点( 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焦点。焦 距( 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叫凸透镜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透 镜 的 分类图2.9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图2.10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焦点焦点焦点O 光心O 光心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
过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四、三条特殊光线F FFF完成下列光路图。FFFFoF完成下列光路图F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试试看: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OFOF思考: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解决方法:画一画: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把另一半光路画完整。OFFOFFOFOF填上合适的光学仪器2.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了盖子,你怎样用眼睛来判断哪只杯中装有水?3.小明家为了防盗,在家中的门上装了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小明,则“猫眼”应该是: (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1.完成光路图4.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是 因为光通过透镜表面时发生 的缘故.会聚发散折射5.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 将 一点, 这个点叫做凸透镜 的 ,这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 .会聚焦距焦点1.知识结构【重点难点提示】1.(2011年安徽芜湖,13题)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D(2011年山东潍坊,12题)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2fD.f[例9]一个“上”字形的霓虹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图3—8中四个像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 一般来说,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并且是上下颠倒,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凸透镜是一个圆形的,光除了能被透镜上、下偏折,同样也能使光在左、右偏折,即光通过凸透镜后总是向中心,玻璃厚的部分偏折,因此凸透镜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左、右也要颠倒,所以只有D图符合要求. (从一个平面分析成像情况)答:D[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是( )A.20cm B.10cm C.9cm D.5cm思路分析 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件.因此选C正确 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 [例16]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 )A.调焦环 B.快门 C.光圈 D.以上说法都正确思路分析根据上述照相机的工作情况知道,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若模糊不清,说明像距没有调好.因此应该使用调焦环.同时整个画面偏黑,说明曝光过度,应调整快门时间和光圈的大小.因此本题应选D正确.[例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与近视眼产生的原因一样,是玻璃体变混浊思路分析人眼中相当于凸透镜的主要结构有晶状体和角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其他组织就可以使人看见物体了.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在眼睛前要放一个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B正确 答:B (会根据人眼结构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 [例18]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像都是实像B.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 C.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D.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像一定是实物的虚像思路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窗户玻璃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其形成的虚像平移.近视眼镜是用凹透镜制成的,它是发散透镜,通过图3—9可以说明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实像. 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 ]
(A)在河边看水中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些
(B)用放大镜看物体得到放大的像
(C)照相机的底片上得到缩小的像
(D)小孔成像D2、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中补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4、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移动,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
(1)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向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2)小明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下面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远离B6、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
(A)薄膜上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A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像,此时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由此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___ ;再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使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_____ __.102f增大讨论与交流你有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
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摸”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应先用很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方法二:“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看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 方法三:“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拓展与延伸
问题: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O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FOO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三、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FP??F?P???FP??F????FP??F?PP照相机 投影仪放大镜练习三一、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使烛焰、____、和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假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则
1.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会看到___、___、___像
2.当烛焰离凸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会看到___、___、___像
3.当烛焰离凸透镜8cm时,在光屏上不会看到像,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像
二、小明给小雨照了一张全身像,小雨还想要一张半身像。那么小明应( )
A.离小雨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B.离小雨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C.离小雨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D.离小雨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练习四1.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
2.小明做光学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放大的实像,那么他做的一定是凸透镜成像实验( )
3.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等大的像,则他所用的光学元件是( )
A.凸透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4指出下列各属于什么成像:
水中的月亮 电影放映机 放大镜 针孔照相
机 照相机 夏天树阴下的小光斑 投影仪
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8CM .C12CM D.18CM A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像,此时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由此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_____________;再将烛焰移到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使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 10 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
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
于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
大后正立的_________像。6图5图凸透镜(放大镜)虚5、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凸透镜20cm处,调
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
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1cm B、12cm
C、20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f< u<2f
u=12cm 即:f<12cm<2f 得:6cm<f<12cm
u=20cm 即:f<20cm<2f 得:10cm<f<20cm
综合上述 10cm <f < 12cm 故选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