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历史部编版
必修2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这幅图反映了这场著名的战役。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 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背景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 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1640年
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开始
1649年
查理一世
被处死
1660年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701
意义
《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并且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光荣革命”让人们相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殖民者把这样的理念也带到了新大陆。
——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1775年4月, 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
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原因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英国的压迫(根本原因)
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②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北美人民要求独立呼声日益高涨
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③启蒙思想的传播
《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主张?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我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言正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摘自《独立宣言》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国会是唯一的中央政府机关,但不得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
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谢司起义目无法纪等。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联邦制的确立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宪法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
权 力 分 配
中央与地方
政府各部门之间
政府与人民之间
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人民主权(民主)原则
联邦制原则:联邦拥有最高权力(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3.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
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
国会2/3可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可弹劾总统,否决总统的人事提名
总统任命法官须经参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3.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
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根本原因
原因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民法典》书影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革命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史料阅读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国民法典》书影
本图是《法国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书影,有利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本图图注简明地阐述了《法国民法典》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肯定。
拿破仑虽然称帝,但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建立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条件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特征
英国议会(绘画作品)
英国议会,亦称“国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下院成员由选举产生。图为18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下院开会的情景,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
历史纵横
英国的内阁制
英语内阁(Cabinet)一词,源于法语,本义是小房间、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开会,商讨政事,由此形成了内阁制的萌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在少数大臣的参与下召开,权力受到限制的国王逐渐不再出席。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其住宅唐宁街10号成为历任首相官邸。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代表。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内容
意义
地位
局限
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时的情景(绘画作品)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的扩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积极意义
局限性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
史料阅读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
1865年, 内战结束。
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义
思考点
在资严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开展,是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实践(这些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确立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人民主权等原则。
(3)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宪法和法国1791年宪法的颁布,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权力制衡等政治思想。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德意志的两个最大邦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 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
1864- -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绘画作品)
1870年9月,普军打败法国军队,俘虏法国皇帝。普军长驱直入,进逼巴黎城下。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学思之窗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 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 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 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一《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议会中,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小; 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确立的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保留了君主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德国历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影响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民主和人权不是抽象的。1832年议会改革后, 英国民主和人权不是抽象的。1832年议会改革后, 英国选民人数增加很少,占全国人口比重很低,这说明英国民主只是极少数人的民主;美国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则表明了美国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和时代局限性。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中期 19世纪
《权利法案》
英国爆发革命
英国责任内阁制
法国爆发大革命
1787年宪法
意大利统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爆发
“光荣革命”
《王位继承法》
北美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日本明治维新
德意志 统一
1640年
1871年
1688年
1689年
1701年
1775年
1776年
1787年
1789年
1792年
1861年
1868年
1870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