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21:2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A.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B.氧化钙放入水中,水温度升高
C.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变小
D.久置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
B.铝表面氧化膜的形成:4Al+3O2=2Al2O3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D.用稀硫酸除铁锈:H2SO4+Fe2O3=2FeSO4+H2O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C. D.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后的剩余废液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容器中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液氮制冷 C.石蕊变色 D.煤的干馏
8.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金属铁
B 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泡沫 该水样属于软水
C 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 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
D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纯度
A.A B.B C.C D.D
9.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C.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二氧化碳可以做气体肥料
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助燃性
D.自热火锅的热量主要来自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
1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原理。
(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
(2)生石灰可用来作干燥剂。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为什么?______
(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______
(3)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浸蚀,所以我们洗头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为什么? ______
三、推断题
1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B是人体胃液中所含的一种酸,A为红棕色固体,A、C、D、E均为氧化物,F是单质。(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A和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D→C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食品包装袋中常见的干燥剂。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16.结合下图多角度研究水。
(1)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如图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探究燃烧条件:该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3)排水法收集H2:原因是______。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水在高温下也可分解,高温下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中曲线,水开始分解的温度大约是______℃;A对应的微粒是______(填符号)。
17.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小刚同学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干燥小花,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在实验乙中,先把小花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为达到“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的目的,还需要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
18.以下实验可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组装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集气瓶装满水,用量筒测得水的体积为60mL;用图②的橡皮塞塞到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得到图③,取出橡皮塞再用量筒测得水的体积为5mL;然后用注射器取20mL空气,连接好装置进行图④的实验。
(1)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结束后装置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mL,若注射器的示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一点即可)
(3)下列哪些物质可以替代图④中的生石灰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五、计算题
19.现有一包氯化镁与氯化钡的混合固体20g,为测定其组成,小明先将该混合固体全部溶于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将60gNaOH溶液平均分4次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NaOH溶液质量/g 15 15 15 15
沉淀质量/g 2.0 2.0 1.8 0
(1)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
(2)计算混合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 mL﹣1)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A 7.B 8.A 9.C 10.B 11.C
12.(1)
(2)
13. 碳素墨水中所含的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打开门窗会起到补充氧气的作用,使火越烧越旺 洗发剂一般显碱性,容易浸蚀头发,而护发素显中性或弱酸性能保护头发,故洗头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
14.(1)H2O
(2)燃料
(3)
(4)吸热
15. CaCO3 用于灭火 化合反应
16.(1)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同时提高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
(3)H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4) 氢元素、氧元素
(5) 2000 H
17.(1)纸花由紫变红
(2)将干燥的石蕊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的变化
18.(1)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 N2(或氮气) 9
白磷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CD
19.(1)5.8g
(2)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四次实验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总质量为5.8g。
设固体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x=9.5g
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答:混合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52.5%。
20.(1)160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0%介于35%到48%
答: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