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21: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稀硫酸
B.图中a点与c点所含溶质个数相同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硫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D 点燃密闭容器内的红磷,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A.A B.B C.C D.D
3.下图是工业上制硝酸发生的主要反应之一,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该反应中b物质由原子构成
C.物质a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4.下列关于实验室洗涤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洗涤精清洗带油的试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B.洗净的试管应当正放在试管架上
C.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白色固体,可用稀盐酸洗去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6.小斌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对“硫酸和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探究,绘制的反应容器中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d两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完全相同
B.图中b点→a点的变化过程为物理变化
C.若将酚酞试液滴入到c点所示的溶液中,溶液将变为红色
D.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
7.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少量泥土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比水强 D.浓硫酸与水混合会吸收大量热
9.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硼酸(H3BO3)溶液处理,硼酸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硼酸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硼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硼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10.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与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氢氧化钠固体
C.用pH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 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与稀硫酸
11.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C.能去除油污,可用于制炉具清洁剂
D.工业中可用于造纸、纺织、制肥皂
1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生成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13.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钙 B.氧化铜 C.铜 D.碳酸钠
二、简答题
14.分类和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根据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现象进行分类:
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
(2)查阅资料可知:一般情况下,不溶碱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若将第⑤个实验的废液过滤,并将滤渣干燥,然后如右图加热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推断题
15.“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依次连接起来表示他所走的路线)入口→______________→出口。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写出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氢氧化钾溶液,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F是______的主要成分,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B与C反应______②D转化为E______
1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D、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
(1)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C→B的转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例如:______(用反应物的化学式表示)。
(3)E→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B→F的反应过程中,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实验题
18.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O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______。
(4)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
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写出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仪器E的玻璃管中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 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填“偏小”“偏大”或“基本一致”)。
五、计算题
20.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1.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通过计算求出烧杯中溶液恰好是中性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1.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当p=1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
(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B 7.B 8.C 9.D 10.D 11.B 12.B 13.C
14. 因发生化学变化(或反应)产生了气泡 ②④(或因化学变化(或反应)产生了沉淀①③⑤) 蓝色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口(内壁)处出现无色液滴
15.(1)③→⑥→⑩→⑦→ →
(2) 2 碳酸钠
(3) 复分解反应
(4)不能,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从而被“吃掉”
16.(1) Fe 生石灰 食品干燥剂
(2) ①Fe2O3+6HCl=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Ca(OH)2+CO2=CaCO3↓+H2O (或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它合理答案)
17.(1)作燃料(或治炼金属)
(2)CH4和O2
(3)
(4)放出
18.(1)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
(4)在A、B装置中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9.(1) ACBF
(2)

偏大
20.(1)<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解得x=10. 6g,y=11. 7g,z=4. 4g
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2. 5%。
21.(1)H2SO4、Na2SO4
(2)50g
(3)解:设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