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课件(5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望海潮》《扬州慢》课件(52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6 22: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诗意的探寻
《望海潮》《扬州慢》
群词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体会独特的意境。2.学习诗中点染、铺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育家国情怀。
新知讲解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
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婉约派
新知讲解
★词 的 风 格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 放 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 岳飞。
新知讲解
★词 的 风 格
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姜夔、李煜等。
婉约派
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情长”—— 柳 永
“别恨”—— 晏 殊
“愁宗”—— 李 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诵读鉴赏
[原文]
鹤 冲 天
柳 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文化典故
[典故]
奉旨填词。
[出处]
南宋笔记文作家吴曾在他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柳永第一次考进士不第,写了《鹤冲天》一词,该词让人一眼就能读出怀才不遇的心情。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至此,柳永便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是皇帝不许他用心于功名利禄,让他专心填词的。
[解读]
宋仁宗的一笔朱批,破灭了他的仕途梦。仕途对柳永来说意味着克制守礼,而这条路既然走不通,他就要往另一个全然相反的道路上走去,并且走很远。
柳永科举上牢骚满腹,生活上沉迷酒色,作品的重要内容是流落江湖的感受。
[鉴赏]
狂荡傲世 全词充分地展现了词人的狂傲性格。“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开口辄言“龙头”,词人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认作偶然,见“遗”只说是“暂”,其自负可知。词人把自己称作圣明朝代暂时遗落的人才,这是颇有讽刺意味的。
细腻心理 这首词真切细致地表述了词人落第以后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何须论得丧”,正是对登第与落第的得与丧进行掂量计较;自称“白衣卿相”,也正是不忘朱紫显达的思想流露。词人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繁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新知讲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新知讲解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望海潮
新知讲解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


扬州慢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望海潮》
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
《扬州慢》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路过扬州,见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
何 为 诚 信 ?
1.认真诵读,划分节拍,争取背诵;
2.品读课文,自行理解,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3.比较意象,深入意境;
同写城市,这两首词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杭州和扬州的特征?
4.各自运用了怎样的技巧?
5.完善导学案。
研习任务
一读,把握情感基调
望海潮(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作者:姜夔)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再读——比较意象,深入意境
(完成表格)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西湖
都市生活
扬州 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惊叹
西湖 赞美
都市生活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红药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红药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 虚写、联想、化用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 虚写、联想、化用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空、惊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 虚写、联想、化用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空、惊 实写、夸张、拟人、以动写静、以乐景衬哀情 凄清荒凉 城市 景物 炼字 手法 层次 意境 情感
杭州 钱塘江 云树、沙堤、怒涛、霜雪 绕、卷 视听、动静、比喻、夸张 分总 雄浑、壮阔 惊叹
西湖 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三秋、十里 夸张 总分 清嘉 赞美
都市生活 柳桥、帘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十万、弄晴、泛夜 夸张、互文 分总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艳羡
扬州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名都 虚写、联想、化用 运用联想,达到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今昔穿插,虚实结合、对比 繁华热闹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今日扬州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清 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空、惊 实写、夸张、拟人、以动写静、以乐景衬哀情 凄清荒凉 第一,《望海潮》 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
第二,《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
第三,《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用典等手法营构意境。
小结: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三读——赏析技法,明确难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 海 潮
(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繁华)
(美丽、雅致、繁华)
(钱塘江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湖山之美)
(歌颂地方官政绩)
(民众悠闲的生活)
(长官休闲的生活)
铺叙
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诗歌中的“虚”: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
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想象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⑥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诗中的“虚”有哪几种类型?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回忆:已逝之景,已逝之境
联想: 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诗中的“实”有哪几种类型?
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具体描绘
眼底景象
虚实相生
实写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虚写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空城”

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小序中作者“感慨今昔”写作此曲,扬州城的今昔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主要使用哪些手法来呈现的?
点染:国画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清刘熙载:“词有点,有染”。
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点染” 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点染” 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抽象的评点
具体的描述

点 染
重湖叠巘清嘉
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百姓生活愉悦
长官生活休闲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走近高考(2018浙江卷)
送王昌龄(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种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提问: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
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翻译:
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不忍分别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举酒道别,树林之上月亮已经升起。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今夜我在洛阳,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一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参考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布置作业
“初见惊鸿 再见倾城”,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 第二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昂扬的城市精神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为你喜欢的城市写一篇“城市推介”词,要求引用古诗词,字数不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