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常用的金属和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在10月举行,“江西制造”的飞机悉数登场。飞机机身可采用铝锂合金制作,铝锂合金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炒菜时闻到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组成元素不同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4.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白光,可用于制造烟花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铅是制作铅笔芯的主要材料
D.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不能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硝酸铵固体和水
C.锌粒和稀硫酸 D.石灰石和稀盐酸
6.下列各组中,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组别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C FeSO4 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D 铜粉 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7.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Al(OH)3+3H2SO4═Al2(SO4)3+6H2O B.H2O+CO2═H2CO3
C.2Na+2H2O═2NaOH+H2↑ D.3CO+Fe2O32Fe+3CO2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B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分别向等量样品中加入等量肥皂水
D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A.A B.B C.C D.D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白色固体银析出
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
二、简答题
10.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
(2)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芯片等精密电子元件时要用到极细的金属丝做导线,黄金是制造这些导线的不二之选。请据此推测金具有哪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___________。(各答一点)
(2)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为化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用一句话概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就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在众多科学家的参与下,伴随着实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而得到完善。请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对你有哪些启示?___________ (答两点)
12.某化学小组向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请分析滤渣的成分。
(2)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13.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说出除反应速率外,由曲线图还能获得的信息(答三条)。
三、推断题
14.近年来,校园足球运动在我省各级中小学蓬勃发展,其中五人制足球是各校首选的足球运动项目。现有代表Fe、H2SO4、Ca(OH)2、Ba(NO3)2和CuCl2五种物质的“队员”参赛,球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甲位置“队员”是单质,乙物质的水溶液为蓝色。请回答:
(1)甲位置“队员”所代头的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丙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丁、戊位置两“队员”所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根据比賽实际,每队需有替补队员,下列四种物质代表的替补“队员”中,能替换上述五位“队员”中的某位参赛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u B KCl C NaOH D Ca(NO3)2
15.下图所示转化关系涉及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含三种元素, B、E含两种元素,B是常见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水溶液的pH___________7 (填“>”“<”或“=”);
(2)A→B的转化可得到某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16.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B→C,“→”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1)若A、B、C均为氧化物,且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的用途是_____(写一点),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C在常温下为气态,且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B为固体,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B→C属于______(填基木反应类型),反应现象为______。
四、实验题
17.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十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8.拉瓦锡用如图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往A杯中滴加少量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发生汽化,与高温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氧化物(与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铁在反应中体现了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在氧气中点燃B装置中收集到的氢气,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9.金属铜的利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商代就能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制备铜的实验。
(1)利用新制氧化铜与木炭反应制备铜。
步骤1:利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饱和溶液制备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2:往盛有新制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木炭粉,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步骤1加热时,观察到试管中有红棕色的有毒气体产生,该气体是______,据此推测气囊的作用是______。
②在图1气囊中画出主要粒子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______(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③图2中,A试管内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请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两种制备铜的方案(要求每种试剂只能使用一次)。
限选试剂:CuO、Fe2O3、CO、H2、Fe、CuSO4溶液
方案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_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② ______ (略)
五、计算题
20.某化学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的实验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反应原理为]。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化学兴趣小组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生成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B
6.D
7.A
8.C
9.B
10.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铁生锈条件之一是铁和空气中的及氧气接触
11.(1)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氧化,黄金的延展性很好,可以制成极细的丝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做研究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12.(1)一定含有Cu、Zn,可能含有Mg
(2)Cu(NO3)2、Zn(NO3)2、Mg(NO3)2
13.(1)铁生的氢气最多或铁消耗的盐酸最多;(2)镁与锌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或镁与锌消耗的盐酸一样多;(3)镁一定有剩余
14. Fe 改良酸性土壤等 C
15.(1)<
(2)CaCO3 CaO+CO2↑
(3)改良酸性土壤
16.(1) 冶炼金属
(2) 置换反应 铁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17.(1)加快反应速率
(2)水倒吸入锥形瓶中
18.(1)
还原
(2)
(3)
19.(1) 二氧化氮##NO2 收集气体, 防止污染空气 黑色固体变红
(2) 或
20.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x=4g
×100%=8%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21.(1)0.2
(2)由曲线可得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2g,消耗稀硫酸质量为100g。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9.8%
答: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