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认识“茱、萸、插”。区分“异、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1、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六、整体梳理: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 4、这首古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2.忆:想念。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4.异乡:他乡、外乡。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6.逢:遇。7.倍:格外。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9.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
[简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