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同步测试
1.《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2.“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见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民主
C.剥夺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3.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4.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将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5.19世纪中期,当阶级斗争于1849年和1871年撕裂了巴黎、引导德国工人去拥抱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时候英国虽然有严重的不平等和对下层的严重忽视,却出现了阶级调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马克思主义尚未传播 B.法德两国工人政治素质高
C.英国经济繁荣影响 D.英国工人的政治地位较高
6.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具有代表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说明
A.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B.广大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没有觉醒
C.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D.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7.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8.2018年5月5日于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隆重纪念了《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纵使时光流逝,世界变换,《共产党宣言》经典依旧、真理永恒。下列关于该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9.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创立“新和谐公社”,建立“全国劳动产品交换市场”。在1839年到1845年他又从事“劳动公社”实验。但这些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欧文的实践
A.意味着工人运动需要国际联合
B.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C.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提供了借鉴
D.表明美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11.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说,5月23日至25日,巴黎公社社员火烧宫殿、市政府、王宫、维兰特码头等。而在公社参与者、历史学家普·利沙加勒著作则强调巴黎的大火是由法国政府军进攻的炮火引起的。据此可以确认的史实是
A.巴黎城遭到了战火的破坏
B.公社有选择地摧毁旧的事物
C.公社利用火阻挡敌人进攻
D.大火应由资产阶级政府负责
12.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
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
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13.1852年,马克思对法国发生的股票投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了探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涉及1865年英国工人工资状况问题、1866年爱尔兰农业平均产量问题、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等。这说明马克思经济学
A.直面资本主义现实问题B.揭露了资本主义罪恶
C.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实践D.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14.《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B.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
C.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D.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15.《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B.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9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同时也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16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材料一提到的文艺复兴起源于哪里?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代表作品是?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又出现了哪一优秀的作家?这段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次运动的实质是?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2)写出材料二这部文件发表的时间?该文献的两位作者是谁?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阶段,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什么组织?在该科学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第一个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什么?
(3)你认为上述材料中关于思想领域的巨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1.A2.D3.A4.A5.C6.D7.D8.D9.C10.D11.A12.B13.A14.C15.A
16.(1)意大利;但丁,《神曲》;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工人协会;巴黎公社。
(3)思想上的变革和进步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17.示例一论题: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
阐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开始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伴随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交往进--步提供了便利,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地因相互依存而走向统-一,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由此产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交往不断扩大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封闭是徒劳的,只有开放,融入世界,顺应历史潮流才有出路。
示例二论题: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
阐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研究曾具有很大局限性,造成我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片区域,包括西亚和北非,他们眼中的世界历史就是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对东方的认识是零星和模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因此,我们应接纳全球史观.叙述统--的全球史.并不带偏见看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本示例仅供参考,不是评分的唯一标准。其他论题:如“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地交往扩大和联系紧密"“各地交往扩大有利于世界各民族平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互交往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