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2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
A.民族和平 B.民族共生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特色
2.(2分)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3.(2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有( )
①巩固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促进港澳回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分)“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分)1997年6月底,八千记者云集香江,某个记者记录了一个精彩的历史瞬间:“1997年7月1日零时,英国国旗降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这一历史瞬间标志着( )
A.香港“独立”
B.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中国最终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D.中国和英国共同管制香港
6.(2分)“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符合了人民的愿望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2分)港珠澳大桥2018年0日94日上午9点正式开通,大桥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香港、澳门、珠海成为我国特别行政区或经济特区的先后顺序是( )
A.香港、珠海、澳门 B.珠海、香港、澳门
C.珠海、澳门、香港 D.澳门、香港、珠海
8.(2分)“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关于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史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acau”回归摆脱了自明朝以来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B.2019 年是“Macau”回归 20 周年
C.“慈母离儿聚”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D.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慈母离儿聚”的根本原因
9.(2分)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④②③①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10.(2分)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人民自由往来
11.(2分)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参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2.(2分)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 )
A.台湾岛内不存在搞“台独”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人
B.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运用武力是解决台海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
D.台湾问题十分复杂,仅仅依靠中国人民和政府无法解决
13.(2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引导下,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是在( )
A.1987年 B.1992年 C.2005年 D.2008年
14.(2分)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15.(2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D.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D地区设立什么行政机关,党和政府在该地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或举措?(答出四点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该民族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选自《东方之珠》
材料三: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请说明该构想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说的“东方之珠”是指哪个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收回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一说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至少写出三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是双方共同的需要。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在交往方面的具体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至少各答两点)
(3)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立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C。
【点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应把握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的时间。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结合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内容。
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①②③正确。
故选:A。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4.【分析】本题以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和平解放西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修建青藏铁路.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解放西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修建青藏铁路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解答】1997年7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标志着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C错误,我国还有台湾问题没有解决;D错误,中国一国管制香港。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国两制”,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6.【分析】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中国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解答】“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但中国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成为我国特别行政区。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设立。
8.【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问题。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我国先后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Macau 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关于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史实是澳门回归。我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所以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
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是在1987年;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解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87年底,台湾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
故选:B。
【点评】我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建议学生以时间为顺序掌握对台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ABD项是关于海峡两岸加强交往的内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海峡两岸的交往的相关史实。
【解答】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参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的相关史实。
12.【分析】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答】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措施,缓和两岸关系。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等,这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分析】本题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引导下,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为依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海运、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协议的实施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利益、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4.【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国家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一国两制的构想中“一国”是核心,是前提,两制是策略。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相关知识。
1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答】据题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C选项符合题意,ABD符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是祖国统一大业,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可知,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材料一“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可知,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是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D地区设立是西藏自治区。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当家做了主人,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
(1)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D.西藏自治区;重大政策:①政治: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经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央政府派出干部支援建设)③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史实。
17.【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一国两制”构想和祖国统一大业,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一“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的是“一国两制”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该构想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据材料“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东方之珠”是指香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据材料“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能够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原因是由于香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故答案为:
(1)构想:“一国两制”;关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1997年7月1日;英国。
(3)香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国两制”构想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史实是:①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③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等。
(2)结合所学知识,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①美日的阻挠,②“台独”势力的猖獗,③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隔阂。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①青少年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为维护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切政策、法律,②要坚决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④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
故答案为: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具体史实:①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③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等。
(2)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不利因素:①美日的阻挠,②“台独”势力的猖獗,③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隔阂。
(3)①青少年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为维护祖国统一而采取的一切政策、法律,②要坚决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反对台独言行,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④努力学习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