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23: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同步测试
1.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大法官在司法的实践中针对新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发布各顶告示补充、矫正旧司法的程序、方法,致力于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广大被征服地区居民的关系,罗马大法官的做法
A.实现了新旧司法平稳过渡B.为万民法的出现奠定基础
C.缩小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D.调整了罗马人之间的关系
2.公元前3世纪,罗马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法学家对青年人进行法律指导的情况;公元3世纪,罗马开始出现专业的法律大学。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大学教育日益普及B.贵族推动法律研究
C高度重视普法工作D.法治建设不断发展
3.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梭伦主持了这三次法律改革
B.民众斗争推动罗马法的发展
C.罗马帝国立法尊重民众意愿
D.罗马元老院掌握最高司法权
4.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
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5.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一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制的施行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6.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即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这表明罗马法的一些条款
A成为近代资产阶级诉讼的普遍原则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推行“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做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7.在罗马,审判官可以通过告示创设新的诉权,这种做法叫做裁判官法诉权。例如,针对欺诈行为和恐吓行为,创设出“欺诈之诉”和“恐吓之诉”。这些诉权的创设体现了
A罗马法充分保护了平民利益
B罗马法维护了裁判官的权威
C罗马法的立法主观随意性强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8.罗马帝国时期为保障离婚女子的生活来源,规定“解除婚姻应当将婚前嫁资返还给妻子”,但也考虑到婚姻关系也有可能是因女方的过错而解除,对嫁资的返还作出了一定限制,即丈夫对嫁资的留置权,一般有因花费留置、因子女留置,因伤风败俗留置和因赠与物留置等规定。这表明罗马法()
A.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B.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
C.渗透着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D.影响着后世资本主义的立法
9.对于《自由大宪章》第33条“泰晤士河与美得威河及英格兰全境之堰坝或鱼梁概应拆除”之规定,赫姆霍兹认为:“理解男爵和教士们追求自由航行固有利益是很困难的,然如果我们还记得这些年罗马法在此方面带来的巨大价值,那么大宪章第33条的相关内容就容易理解。”据此可以推断出
A.自然法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B.罗马法重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C英国法对罗马法可能有所继承D罗马法符合资本主义时代精神
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有一些人由白银铸造而成,他们将作为辅助者…另外那些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则是用铜与铁打造的。”这说明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制度持赞美态度B.强调神高于一切
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D.肯定了人的平等
11.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本身应当是高超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柏拉图主张政治权力与知识合二为一,要么哲学家称王,要么国王成为哲学家。二人政治上的相似见解是
A.赞同君主制反对民主政治B.教育对社会治理非常重要
C.德治与法治应具有统一性D.雅典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
12.斯塔夫里阿洛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式是( )
A. 军事冲突与和平交流 B. 经济交流
C.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D. 宗教交流
13.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控制着非常广阔的领土,从地中海的南部沿海,经过叙利亚、近东.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伊朗,一直扩展到中亚诸多地区,甚至到达印度。为了统治广大的疆域,波斯( )
A. 实行分等级的种姓制度 B. 制定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C. 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D. 实行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14.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东征,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 )
A. 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 B. 马其顿顺利征服了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处事优柔寡断 D. 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
15.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释放奴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罗马奴隶获释后,仍依附于从前的主人,租佃他的土地或经营其它产业。有此被释奴隶发了财,成为巨富。罗马释奴的流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古代罗民主制政体日臻成熟和完善 B. 罗马法中“自然法“思想的真实渗透
C. 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 D.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在罗马社会的实践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然而,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材料三 如何评价拿破仑战争及其帝国 围绕这一问题,将近2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与各式人等可谓做足了文章。其中,既有人用最动听的言辞赞美他,也有人用最恶毒的语言诋毁他。具体地说,拿破仑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实则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与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性质和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蒙古西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既是解放者又是侵略者。并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战争征服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非欧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
1-5BDBCD 6-10BDACC 11-15DACDC
16.(1)性质:具有侵略扩张性质。
影响: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3))拿破仑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在欧洲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促进欧洲人民觉醒;但他的后期对外战争旨在发展霸权,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去了灾难,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
原因:拿破仑后期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掠夺财富、奴役他国,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
(4)大国扩张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促进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
17.(1)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的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