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食盐 飞溅
B.丘蚓(yǐn) 地域 阶段
C.花蕊(xīn) 搜集 实验
D.疑问(yí) 真理 围魏救赵
2.下面句子中的分号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B.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C.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D.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B.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由于此次H7N9疫情与活禽相关联,使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以鸡肉为主的肯德基与麦当劳等洋快餐。
D.面对人民的审判,顽固分子一直在做着不屈不挠的抵抗。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讲了三个故事,对它们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故事都是讲从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B.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C.三个故事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D.三个故事都是先写研究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最后写发现问题。
5.下列有关《两小儿辩日》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
B.两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驳倒对方的观点。
C.一儿认为“日初出离人远”,其根据是“远者小而近者大”。
D.从两小儿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他们有质疑探究的精神。
二、填空题
6.句子品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过把“?”拉直变成“!”的经历吧,请你用简练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这句话点明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若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____,看到____,并______,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现代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老师很有口才。田老师文笔也好。(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我最棒。
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8.“无独有偶”中的“偶”在选文中指的是( )
A.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B.生物学家米歇尔逊的发现引起了魏格纳的注意。
C.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结合米歇尔逊的发现,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D.魏格纳认同了米歇尔逊的看法。
9.“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中“有趣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魏格纳从米歇尔逊的发现中得到的推论是( )
A.蚯蚓是无法跨越大洋的。
B.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气候差异极大。
C.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D.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与蚯蚓的分布有关。
1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的魏格纳有着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3.短文讲了这样三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画上“____”。
15.文章用几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段话。观点可以是“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等。
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②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③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④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③想要。④因为、由于。
16.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 来说明。(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
六、书面表达
18.习作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300字以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花圃”的“圃”读音应为pǔ;
B:“丘蚓”应改成“蚯蚓”;
C:“花蕊”的“蕊”读音应为ruǐ;
D:正确。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号的运用。分号可以用于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也可用以分隔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句,分项列举各项,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三个及以上释义时也常用分号分隔。
B项分号使用错误,“嘀嗒”“嘀嗒”之间不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不能使用分号。是表示表发出的声音,一般性停顿,应使用逗号。
3.B
【解析】
【详解】
A句“不断”与“继续”语义重复罗嗦,应删去一个;C句“通过……使……”是无主句,应删去“使”;D句“不屈不挠”是褒义词,不能形容犯罪的顽固分子。
4.D
【解析】
略
5.C
【解析】
略
6. 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我对许多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后来通过查工具书、向老师请教,终于弄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见微知著 问题 本质 不断探索 只要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一起去春游。
【解析】
【详解】
1.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概括说明千百年来的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发现者、创立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发现为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事例即可,答案不唯一。
2.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关联词造句先明确的所给关联词的关系,然后造句即可。“只要……就……”是条件关系。
7.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他有智慧呢? 田老师不仅很有口才,而且文笔也好。 我对处境有了想法。
【解析】
略
8.C
9.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10.C
11.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漂移,形成了现在不同的大洲。
12.具有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品质。
【解析】
略
13. 亚历山大断绳结 孩子果断弃脚趾 服务员把托盘倒向自己
14.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 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理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5.示例:
有志者事竟成
清代小说家蒲松齡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解析】
略
16. 我不是不知道,要将壳脱去,想脱去但是太热了。 菱角生于水中是一种土特产,由于你逞强,不懂就装懂才这样的。
17.A
【解析】
【详解】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8.示例:
从此我不再胆小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生活着我们人类,每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即使是上帝都有做错事的时候,那么就更别说我们人类了。所以不要那么的在意别人的小缺点,缺点没人想要拥有,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完美无缺。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不自信;小毛病比较多;上课不专心听讲;胆小怕事,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自己不喜欢主动给别人说话。我认为我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特别小,不敢跟别的陌生人说话。
我的这个缺点,使我变得有一点点的内向,我平时在同学家长以及朋友的面前一直是以一个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但是一到陌生人的面前,就立刻变为一个文静,不爱说话,乖乖女的那种形象。
最典型的事例是:哥哥有天给我讲鬼故事,天黑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以前听哥哥讲的鬼故事来,感到无比的惧怕。“啪踏,啪踏……”这难道是疗养院里的那只断臂?“咚咚咚”那又是……穿着皮鞋的鬼魂?咦?怎么停了?难道是进我家了?不要啊,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美好道路要走,不能就这么不清不白地死去啊!就这样,我又熬过了一夜……
每次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的紧张,然后说话声音特别小,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然后引来别的的嘲笑,让自己出丑,所以,一般别的陌生人给我说话了我才理他们,如果他没有搭理我,我也不会主动找他们说话。
我现在就特别的不喜欢我的这个小缺点,所以,我一定会下定决心改掉这一个小毛病,让自己变成一个开朗,外向,能说会道的人。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