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渭城(wèi) 堪称(kān) B.踌躇(zhuó) 革命(gé)
C.矜持(jīn)金镯(zhuó) D.企望(qǐ) 彼此(bǐ)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签字 诊所 熟练 B.从容镇定 一本正经 一见衷情
C.眷恋 审视 惊疑 D.情不自禁 依依不舍 忍无可忍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前考生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风云变幻,就会影响正常发挥。
B.二十年前,朱玉东独自孤身只影来到广州打拼,尝遍酸甜苦辣。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D.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4.小雪在高考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某保健品公司找到小雪,要求小雪为其产品代言,但小雪知道这种宣传是骗人的,根本没什么效果。如果你是小雪,你会怎么做?( )
A.你们这个产品是骗人的,我可不能为你们做宣传。
B.你得让我无偿试用一个月后才能给你们做广告。
C.对不起,我对保健品没有了解,没有亲身试用过,不知道它的真实效果,请原谅我不能做这种宣传。
D.我从来不用保健品,也没法给你们代言啊!
5.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前路千难万险,我就勇往直前。
B.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
C.因为田忌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最后转败为胜了。
D.如果诸葛亮造不成十万支箭,就会受到惩罚。
二、填空题
6.近义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怒( ) 凶恶( ) 威吓( )
企望( ) 搜寻( ) 失望( )
惊异( ) 保藏( ) 情不自禁( )
7.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温和的慈祥的神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9.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沃克医生在手术时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
B.写出了手术中动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C.从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
10.用“﹏﹏﹏”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病人手术时表现的句子。
11.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沃克医生称病人为“军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多处描写沃克医生,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说明沃克是个胆小的医生。
B.说明沃克很细心,反衬出病人的草率、马虎。
C.反衬出病人的镇定、勇敢与从容。
D.让文章更真实,让沃克的形象更生动。
1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不恰当的是( )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药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阅读短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完成练习。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嗖嗖地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 )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 )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抉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5.在第1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16.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7.董存瑞和郅顺义是怎样配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董存瑞在冲到桥下前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董存瑞在安放炸药包时遇到了什么麻烦?他是怎么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谈谈你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上课铃响了,可老师还没有到教室。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想一想,然后选择几位有特点的同学,从多个角度来将他们的表现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2.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3.4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认好音调。题干要求我们找出有误的一项,通过对四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拼音逐一进行拼读。我们发现B项中的踌读音错了,应为chú。
2.B
【解析】
略
3.C
【解析】
略
4.C
【解析】
略
5.A
【解析】
略
6. 愤怒 凶狠 恐吓 盼望 寻找 绝望 惊奇 保存 不由自主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近义词。弄懂一个词的意思,才有找到词的近义词的基础,加上很多近义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含有相同的语素,用共同词素去组词,结合两者就能准确的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点睛】
7.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望王师又一年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知南河北》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道。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意思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出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其一》。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准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 看到这动人的场面,她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解析】
略
9.A
10.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1.因为病人很坚强,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在数刀数。
12.病人意志坚强,从容镇定。
13.C
14.C
【解析】
9.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这句话写出来了手术的时间之长,刀数多,从侧面写刘伯承的顽强意志,并不是说沃克医生胆子小。故A项说法不正确。
10.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句话是对病人手术时的描写。
11.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问题的前后文,我们知道,是因为病人一直在数刀数。
12.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全文,刘伯承在手术中,不仅没打麻药,而且手术时还数着医生的刀数,他有着坚定的意志,从容镇定。
13.此题对描写手法的考查。选文主要刻画的是刘伯承的形象,多处描写沃克医生,实际上是从侧面反映刘伯承的从容镇定,更不是说沃克胆小。
14.此题考查文本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重在刻画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意志坚定,从容镇定,并不是说像神仙一样。
15.“ , ! ”
16.一会儿 一会儿
17.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18.敌人的火力很猛,自己左腿又负伤。
19.炸药包无处可放。他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20.这条道路是董存瑞用生命换来的,是宝贵的,战土们为了董存瑞的牺牲和最后的胜利在奋勇地杀敌。
【解析】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时,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进行填空。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双引号的运用。
16.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本题前后两句属于并列关系,选用“一会儿……一会儿……”。
17.此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短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个人的配合。
18.此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一定要读清题意是“冲到桥下前遇到的困难”,我们可从“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简要概述。
19.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短文第四段写董存瑞桥下炸桥的过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20.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可从“董存瑞用生命换来的宝贵道路”谈一谈。
21.示例:
紧张的一节课
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有进来,我却慌的不行。但我仍故做镇定地和同桌嬉笑着,一边无所谓地东张西望着周围同学,一边似乎很悠闲地抖着大腿,前脚掌踏在地上,打出的节奏很响——我不知道我的腿是不是真的发抖,但我知道,我在竭力地掩饰着心中的慌乱。同桌呢,无所事事地沁下头,佝偻着身子,一边与我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一边叼着笔杆,手还捏着笔杆转动着。我注意到,她嘴上的笔杆转动得毫无规律,有时半天不动一动,似乎在等着什么;有时快速地转动,与牙齿摩擦发出的“嘎啦、嘎啦”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坚硬的笔杆已被她咬出了杂乱的牙印。 老师进来了,好像是谁在无声地指挥,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偶尔椅子的挪动和咳嗽的 声音异常刺耳。我眼巴巴地盯着老师手中的卷子,手不觉地攥了一下同桌的手,她的手冰凉, 而我满手是汗。她直勾勾地盯着老师,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的——她比我还慌。
老师一张一张地发着卷子。当老师走到我跟前,故意把手抬得老高,让卷子在空中飘下 来。我抬着头,刹那间,感觉试卷一下子遮挡了我的全部视线,仿佛神仙手里的什么“金钟 罩”,要把我给罩住。我慌忙抬起手一挡,卷子落在地上了。我低头一看:69?啊!不会吧? 我扭着脖子,揉了揉眼睛,使劲看:96!老天啊!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瘫坐在凳子上,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回头看了一眼同桌,她喉咙干咽了几下,扫了一眼自己的试卷,手中刚才还转动自如的笔“叭”地掉在地上。她丝毫没有理会,仍一手掐着卷子,一手指着每一道题,似乎在寻找着一丝希望,一根救命稻草。“哗啦”她把试卷翻过来,继续寻找着什么。突然,她弯下腰拾起笔,在一张碎纸上划拉着什么。忽而“腾”地站起来,举着手里的卷子,似乎连想也顾不得想,就冲着老师大喊:“老师,我的卷子判错啦!”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