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 匆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水浒传(zhuàn) B.假期(jiǎ)
C.惆怅(chànɡ) D.方便(bi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 张灯结彩 不可思议
B.通霄 翻箱倒柜 五湖四海
C.剥削 司空见贯 焉知非福
D.远眺 见徽知著 截然不同
3.下列词语中不都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聪明——聪慧 确乎——的确 B.旋转——转动 觉察——察觉
C.遮挽——挽留 叹息——叹气 D.徘徊——果断 蒸融——融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了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为了迎接检查,我们提前做好了各项工作。
C.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二、填空题
5.照样子,写词语。
1.头涔涔(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伶伶俐俐(A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焦急又兴奋(描写心情) ____又 ____ ____又 __
6.读句子,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由头涔涔想到的四字词语:________ 泪潸潸想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写出三个描写时间易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我的“匆匆”时间。(选做题)
请记录你自己目前一天的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出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填在下侧的表中,并完成练习。
我的一天(24小时) 睡觉:9小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一天中,你用时最多的是____________,用时最少的是____________,学习用时排第_______。
(2)请你用诗句或格言来表达对时间匆匆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平台。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8.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在“ ”上默写原有的词语。
9.选文第一段加了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说明时间流逝得很快,第二段的“_______________”一词也是形容时间流逝的快速的。
10.这两段文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2.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买糯米→淘洗糯米→( )→做米饼→( )→捏雏形→( )→( )
13.短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用心读下面的句子,分别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①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从用词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__________
②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__________
14.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③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
1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A
【解析】
略
3.D
【解析】
略
4.B
【解析】
略
5. 泪潸潸 白茫茫 轻轻松松 红红火火 愤怒 难过 欣慰 愧疚
【解析】
略
6. 大汗淋漓 泪如雨下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白驹过隙
【解析】
略
7. 学习 7小时 参加活动 5小时 吃饭 3小时 睡觉 吃饭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自身时间利用的梳理和对积累的名言的灵活运用。第(1)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填写即可。第(2)题,只要是能表达对时间匆匆的感悟的诗句或格言即可。
8., ; , ; 叹息 闪过
9. 拟人 跨过 飞去 逃去如飞
10.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惆怅心情。
11.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具体的描写中,所以写得很感人。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词语应用。
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叹息”又叫叹气、唉声叹气,主要形容人失望、失落时的心情,多伴随无可奈何之意。“闪过”指的是一个念头突然在她脑子里闪过。
9.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把时间当做人来写,使其形象更为生动具体;“跨过‘,‘飞去’,则写出了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表明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快以及无声无息。
10.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这两段文字作者则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列举,表达了自己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惆怅心情。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可以从文章内容、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文章的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12.磨成米粉 裹馅料 打模 蒸烤
13. “萦绕”“钻进”“咽着”等词运用了细节描写,衬托出母亲做的月饼的美味以及“我”对母亲做的月饼的喜爱。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叫(生竺焰的跳动,衬托了作者高兴、期待的心情。
14.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达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15.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4-6自然段介绍了母亲做“土月饼”的过程。根据题干所给步骤,对照文中内容填写即可。
13.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分别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①此句中“萦绕”“钻进”“咽着”等词运用了细节描写,衬托出母亲做的月饼的每位以及我对母亲月饼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根据“舔”“跳”可知修辞手法。结合我们等月饼的心理作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火焰当人来写,“舔”“跳”等词赋予了火焰以人的情态,把我们等月饼时那种欢快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14.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阅读文章①③段描写“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的句子,分析出作者如此写的用意。把两个“月饼”放在一起对比,更能为母亲做的土月饼的赋予的感情更加浓烈,更加突出文章主旨。
15.本题考查对文段结构的分析。可结合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内容上,从现在的月饼的口味引发的感叹分析,表达了“我”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恋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结构上,从与开头首尾呼应以及对全文的整合、点题等角度作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