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0: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 10 古诗三首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B.立根原在破岩中(原本)
C.烈火焚烧若等闲(随随便便) D.粉骨碎身浑不怕(全)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烈火焚烧若( 如果 )等闲( 随便,轻易 ) B.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论 )
C.要留清白在人间( 纯洁,没有污点 ) D.何当金络脑( 何时将要 )
3.下面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下列诗句中描写中秋节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6.按要求写句子。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应当尽量可能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0.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 )
(2)甲光向日金鳞开。( )
(3)霜重鼓寒声不起。( )
11.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汉字释义。
C.“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它(石灰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闲”的意思是“平常”。
2.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情况。A项“若”是当作的意思;B项“任尔”的意思是任凭;D项“何当”的意思是什么时候。
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朗读停顿掌握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注意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章,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古诗文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A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诗句意思是: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故根据诗句意思本句停顿错误,正确停顿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D
【解析】

5. 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马笼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好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任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重点字词含义的识记。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6.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父亲把书籍和文件烧掉。 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解析】

7.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8.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9.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析】

10. 毁。 向着。 响亮。
1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C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