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3: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蝎子(xiē) 柔和(huó) 钵子(bō)
B.蝈蝈(gō) 蒙着(méng) 蜇人(zhē)
C.狗吠(fèi) 丑恶(è) 清脆(cuì)
D.钉住(dìng) 似的(sì) 单调(diào)
2.选择恰当的一组词填入横线处。
网络中所看到的有些事情和真相是_______相反的,我们不能简单________地下结论。( )
A.断然;粗暴 B.断然;残暴 C.截然;粗暴 D.截然;残暴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灿烂 呈现 模形 骑马
B.城镇 必须 幻想 诱人
C.攻击 海参 推动 铁矿
D.官府 滋润 刀剑 威武
4.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B.我们要共同爱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每年3月,金黄色的油菜花一齐盛开,五颜六色,十分绚丽。
5.下列对“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句中分号写“我”对父亲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说法深信不疑,并感到愉快。
B.它证实了“我”的猜想没有错,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
C.这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肯定。
D.分号表示后一部分比前一部分进一层的关系。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单调—( ) 远眺—( ) 无济于事—( )
真理—( ) 浓稠—( ) 乌合之众—( )
空虚—( ) 残暴—( ) 没完没了—( )
7.句子品悟。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这样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写你自己曾经这样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 )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 )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 )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
③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9.把下列关联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中。
不但 所以 而且 可是
10.第①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把它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我”对于父亲表的“秒针会自己走动”“会发出清脆声音”的原因下的结论是______。
12.节选部分表现了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课外类文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 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3.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项 柔和(huó)—hé
B选项 蝈蝈(gō)—guō
D选项 似的(sì)—shì
2.C
【解析】
【详解】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断然:绝对地;无论如何;坚决;果断。
粗暴:指鲁莽、暴躁。
残暴:指残忍凶暴;凶恶者;虐杀。
截然:整齐的样子;整肃的样子;态度严正的样子;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3.A
【解析】

4.C
【解析】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分号这一标点符号前后两部分一般是并列关系,再结合本句的句意进行分析可知,本句中分号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
6. 丰富 近看 行之有效 谬论 稀薄 精英之师 充实 仁慈 戛然而止
【解析】

7.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玩魔方,有时候做梦还说“玩魔方!玩魔方!”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写亲身经历的训练。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强调自己反复说的一句话。其次联系生活,寻找这样的生活经历,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
8. 花瓣变红了。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科学家进行了许多试验。
【解析】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否定词或肯定词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此句用词不当。题目中的“促进”使用不当,“促进”是指促进了好的事物,应该改为“促使”。
9.所以
可是
不但
而且
10.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11.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12. 好奇心强 爱思考
【解析】
【分析】
9.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从第一空来看属于因果关系所以应填写“所以”。
从第二空来看属于转折关系,后面两个空属于递进关系,所以分别填写:可是、不但、而且。
10.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来看属于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一段也围绕此来写。
11.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中可以看出。
12.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从而体会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品质特点,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3.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
14. “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 “试金石”指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15.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16.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