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安东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
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
1.搜集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 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 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 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 天。但你们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 1.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 七嘴八舌。 生:当然不行,凭什么……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 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 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她 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 所有,她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 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这在我们现 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 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 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 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 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 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 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 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 先驱 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 受的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 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 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 利过程中的哪件事,对这件事作者 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2.播放影片,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 情况及时代背景。 3.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板书:顺叙--插叙--顺叙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场面描写。 2.观看影片,作好相应记录,便于理解 课文。 3.生: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 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 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
4.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5.师: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 个场面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6.师: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 什么样的人 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 ’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4.生: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 选举权的事。 5.生: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 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6.生: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 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三、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 ·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 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 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 程。 2.指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 3.师: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 变人们的观念呢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4.师: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 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 末板书设计) 1.读课文的插叙部分,了解苏珊·安东 尼的斗争历程。 2.生: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 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 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 成果。 3.思考回答。 生: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 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4.生: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 对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向她和她的 追随者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 词。后来一些妇女渐渐喜欢上并且
5.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及课后思考 与练习二。 6.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苏珊·安东尼在 法庭上辩护的那部分内容。 7.引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开始帮助她。最后许多家庭妇女从 她身上得到鼓舞,加入到她的行列, 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5.发挥主观能动性,赏析苏珊·安东尼 简短有力的宣言,要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6.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注意体会 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出感情。 7.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四、组织小型讨论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 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 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点几名学生发言。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 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 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 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 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是什么 1.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基本上都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 们应该珍惜。 2.在教师引导下对“我们今天享有的 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 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句话有了 更深地理解。 3.积极参与讨论,对男女不平等的根 源有初步认识。
五、本课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教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鄙视.--一些妇女开始喜欢并且帮助她--许多主妇加入她的行列,些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苏珊·安东尼们的奋斗取得了何种成就,今日的美国妇女地位又如何呢 可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美国民权的调查报告,这可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为加点字注音,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喋喋不休文质彬彬鄙视轻蔑讪笑戏弄呆若木鸡顽固不化不
实之词
个性练习设计
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女生和男生应该如何自处
教学探讨与反思
1.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较为公正的环境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透露出的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感到不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用资料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应该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针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该如何自处”等。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3、 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 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让学生反复2、 诵读五篇作品,3、 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4、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5、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1、 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突破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
预习这五篇作品,准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讨《采薇》 1、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2、学习《十五从军征》 2、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3、研读《送别》 3、细心体会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一、学习《采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同2、 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3、 也是张力很强,4、 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5、 有古诗,6、 有乐府诗,7、 有七言绝句,8、 也有词和曲。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9、 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 10、 转入《采薇》的学习,11、 先范读,12、 再指13、 导学生朗读,14、 要求解决:《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15、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3、)思考: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 2、文注释,认真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16、 理解诗的意境,17、 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 明确: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 2、 范读《十五从军征》,3、 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4、 样描写士兵,5、 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6、 之处? 点拨: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 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2、 学生诵读这首诗,3、 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送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2、 让学生朗读此诗,3、 并讲述诗的大意。 4、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形象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对友人依依不舍,还没分别就盼归的心情。 1、 认真读诗,2、 体会诗的形象性。 3、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4、 设想一下扬花漫天飞舞的景象,5、 这时去为友人送别,6、 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7、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用心体会作者写景的技巧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四、小结:这课学习的三首诗的主角都是士兵,在诗中都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送别》是送人着急作,写的是远行人的思念之情。在写景状物上三首诗各有特点,一个是有暖景和冷景做对比彰显相反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对故园的荒凉,亲人的凋零进行细致的刻画,让人倍感凄凉;一个是对春天杨柳扬花的描写,但怀人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析《清平乐》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2、学习《朝天子 咏喇叭》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1、 研析《清平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讲解词的基本常识。 2、 介绍辛弃疾的基本情况,3、 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4、 范读《清平乐》,5、 注意读准字音。 6、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 问:这首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辛的词虽然以大题材入词为主,但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1、 作好记录 2、 听教师介绍 3、跟读,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及词中的难字 4、体会作者怎样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
2、 学习《朝天子 咏喇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背景知识介绍 (1、)散曲知识介绍 (2、)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 2、 要学生诵读课文,3、 设置问题,4、 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5、 理清文意,6、 体会作者感情。 7、 组织课堂讨论:作者巧妙地借咏喇叭讽刺了哪些现象? 1、 仔细听,2、 了解相关知识,3、 作好记录。 4、 诵读课文,5、 理清文意,6、 领会作者巧妙的讽刺技巧和形象的语言,7、 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 8、 积极进行讨论,9、 并品味这种讽刺产生的艺术效果。
3、 小结:《清平乐》用纯粹的白描手法,4、 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着家老小的不同5、 面貌和情态描写的3惟妙惟肖,6、 活灵活现,7、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的反映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实安逸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8、 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9、 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朝天子 咏喇叭》是一曲讽刺散曲,10、 全曲用近乎口语化的语气,11、 借托对喇叭的嘲讽,12、 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13、 练习设计
1、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这几首诗词
2、个性练习设计:进行比较式学习,归纳总结诗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