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2021-2022学年 3.3.2编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2021-2022学年 3.3.2编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3-07 07:2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信息加工与表达
3.3 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3.3.2编程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以“模拟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为例,通过算法分析,操作和剖析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实例,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并能尝试修改代码,调试运行程序,实现编程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过程,为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奠定基础,也为数学必修3模块中“算法”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学生以前学的都是一些应用程序的使用,现在要让他们自己动手编程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来说在思维上和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畏难”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在授课时由简单代码到复杂代码过渡,在体验中让他们了解程序执行的主要过程,感受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流程图。
2.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更多知识,对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身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用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深入探究的渴望。
2.认识计算机永远不能代替人脑处理一切事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
教学难点:程序代码的含义及调试。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法、讲解示范法等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总的指导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以学生思考 “百钱百鸡”问题的方式导入,分析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吸引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破除大多数学生对编程的神秘感,通过编写、调试程序,引导学生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六、学法指导:
本节课指导学生采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两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安排实践性和操作性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在教学中突出动手实践、尝试性、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七、教学资源:
(1)多媒体微机室、多媒体广播系统、投影等设备。
(2)工具软件:VB6.0
(3)教学课件PPT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3分钟) 1、提出“百钱百鸡”问题,让学生思考数学解答方法。 2、教师演示编程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用数学方法解答。 2、观察教师演示 通过数学解决方法与编程解决问题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析问题 明确算法 (12分钟) 1、阅读教材,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农夫、狼、山羊和蔬菜过河问题。 3、通过事例分析,明确算法的概念。 4、举例华罗庚“烧水泡茶”的算法, 5、探索算法:动物过河。 6、算法的表示,重点讲解流程图。 以小球平抛为例讲解“流程图” 1、学生阅读 2、学生思考对此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归纳小结 4、学生小组探讨,进一步理解算法。 5、学生实验、探究。 6、分析小球平抛的流程图。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分析问题、明确算法 分析算法有优劣。处理问题时选择算法应择优。 实践操作,感受算法。 了解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及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
演示程序 分析代码 (5分钟) 1、演示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2、VB的简单介绍; 3、演示怎样把设计方法变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即在VB中输入程序代码; 4、引导学生分析代码。 1、看教师演示讲解并思考; 2、尝试分析代码。 1、了解VB是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软件之一; 2、了解VB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3、初步认识VB代码。
调试程序 体验乐趣 (15分钟) 1、调试和保存程序; 2、尝试编程:在原代码的基础上,设计模拟“水平均速运动”。 3、点评学生程序,归纳编程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4、拓展任务:在程序中添加“自由落体按钮”,模拟“自由落体运动”。 5、巡堂指导,答疑。 1、运行程序,看运行结果,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要求修改程序代码,保存并运行程序。 3、运行自己修改后的程序,并说明改动的地方和意图。 4、任务完成的同学可以完成拓展任务。并负责教会小组内不会的同学,相互学习和指导。 1、体验运行设计好的程序,让学生感受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 2、尝试修改代码、调试程序。
归纳总结 课堂测试 (5分钟) 1、总结归纳:编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2、课堂测试 1、自我归纳和总结编程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对程序设计有概括性的认识。 2、学生巩固练习 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得到系统深化。
九、教学内容
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1、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需求,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问题是利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例如,物理老师想编写一个描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程序(小球运动时间限定在1~100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明确问题的要求,掌握所要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要求;
(2)分析已知的信息,掌握与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
(3)确定输出的内容,掌握所要解决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问题的要求 已知的内容 输出的内容
2、设计算法
设计算法,就是寻找问题求解的方法和确定具体的求解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任何答案的获得都是计算机按照指定顺序执行一系列指令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转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这些步骤的集合称为算法。
“描述小球做平抛运动轨迹”的算法:
3、编写程序
算法确定后,需要选择一种编程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的功能。
下面是用VB语言编写的“描述小球做平抛运动轨迹”和程序运行界面和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ls
g = 9.8
t = 1
v = Val(Text1.Text)
Do While t <= 100
x = v * t
y = g * t * t / 2
Circle (x, y), 30
t = t + 1
Loop
End Sub
4、调试运行
编程完毕后,需要进行调试,以验证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如果程序运行不正确,说明程序中有错误。程序中的错误有两种: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是指编写程序时,有些地方不合乎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计算机不能理解;逻辑错误指程序在逻辑上有问题,因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活动:
高斯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0岁的时候就快速地做出了1至100的等差级数的求和。现要设计一个程序让计算机来完成等差级数的求和,讨论一下,写出该题的求解步骤,并画出流程图。
十、自我评价及反思:
1、教学特点: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标,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用问题“百钱百鸡”的问题导入,成功的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对算法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设计算法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亲身感受了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运行修改程序,使学生更深的感受到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
整堂课通过提出问题、设计算法、分析代码、调试程序、归纳总结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师生互动愉快,课堂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必做的体验任务,1/3左右的学生完成了扩展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2、存在的问题分析: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弱。使其不能及时地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探究能力不强,教师要适时地个别指导,鼓励学生探究实践,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