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给“肖”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填在横线上。
陡 的悬崖 胜利的 息 俊 的姑娘 好的铅笔
弥漫的 烟 畅 的商品 遥自在 元 佳节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王小松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急遽”中的“遽”字不认识,可以用 法,先查 再查 如果妈妈直接告诉他这个字念“jù”,他就可以用 查字法查字典。“遽”的意思有:①急,仓促;②文言副词,遂就。“急遽”中的“遽”应选解释 。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ǐn jìn 尽 管 尽 早 尽 力
báo bó bò 薄 雾 薄 荷 薄 纸
sǎn sàn 散 布 散 漫 吹散
4.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两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A.蚁穴 念刀 停顿 晃动 碰倒 畏依
B.原谅 绸怅 休止 明媚 方传 逝世
C.蚂蚁 念叨 拌倒 体晾 担搁 揉动
D.锭开 消逝 怅然 搓手 惊皇 亲吻
5.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 而急遽 的变化,孤独 而惆怅 的黄昏的到来。
二.选择题(共7小题)
6.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叼 耽搁 揉搓 B.明媚 原凉 惊惶
C.徘徊 缥缈 惆怅
7.下列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徘徊(pái huí) 旋转( xuán zhuàn) 头涔涔(tóu céng céng) 痕迹(hén jì)
B.赤裸裸(chì luǒ luǒ) 晃动(huǎng dòng) 缥缈(piāo miǎo ) 耽搁(dān gē)
C.急遽(jí jù) 惆怅(chóu chàng) 咔嚓(kā chā) 依偎(yī wēi)
8.下面各组中,“藏”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埋藏 藏书 B.矿藏 宝藏 C.藏戏 隐藏 D.藏青 躲藏
9.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选择正确理解(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光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0.下列加点字与“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把书挨着次序放好
B.我累极了,好不容易挨过了这个下午
C.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
D.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11.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下列对这句话中“煮”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煮”是指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有水的锅里烧。在句中用“煮”字说明老阳儿真的可以把水烧开。
B.这句话将老阳儿把水晒热说成是“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煮”字用词生动,联想自然贴切。
C.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同时也体现出了毕大妈的智慧和温暖的心。
12.“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这句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 )
A.“我”不忍心离开老师和同学,不舍得离开祖国,抒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B.老师和同学送“我”礼物,“我”很高兴。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1)句中的两个“再不”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用“再不……再不……”写一个句子,表达某种情感。
14.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2)孤独寂寞的我在家里整整一天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缩句)
(3)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写的。(修改病句)
四.问答题(共2小题)
15.练笔:读《匆匆》有感
(1)简介文章主要内容,收获是什么。
(2)抓文中重点语句谈感受。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讨惜时的重要性。可采用对比手法(正反两例)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
16.(《匆匆》)一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7.成语中也不乏叠词,请将叠字成语连线。
两两 a草草
有条 b栩栩
了事 c依依
如生 d三三
不舍 e井井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衡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街斋;衡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②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③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④吾曹:我辈。
(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
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
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
。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9.课内阅读《匆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找出文中一句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2)用“ ”画出文中一句反问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第一个“赤裸裸”指 ,第二个“赤裸裸”指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 的思索,思索的结果是 。
(4)“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
20.
第一次抱母亲(节选)
张炜月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①。”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②.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③。”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④.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⑤。”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⑥……
(1)①护士的话中隐含着 的意思。
(2)②这句话说明了母亲
A.对“我”和妹妹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B.身体健壮。
C.任劳任怨。
D.一刻也不愿意闲着,很勤劳。
(3)③如果让你对画线的句子做批注,你会做怎样的批注?
(4)④这句话表达了 。
(5)⑤“我”突发奇想的原因是
A.想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爱。
B.再次感觉母亲轻轻的身体。
C.在护士面前表现自己的孝心。
D.感受拥抱母亲的温馨。
(6)⑥母亲流眼泪是因为: 。
第三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解答】根据平时的所学与积累,结合本题语境,“肖”字可依次加偏旁组成新字为“峭”“消”“俏”“削”“硝”“销”“逍”“宵”。
故答案为:
峭 消 俏 削
硝 销 逍 宵
2.【解答】“遽”字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辶”,再查“13”画,知道读音可以用音序查字法。
急遽:急速。遽,急,仓促。故选①。
故答案为:
部首查字 辶 13画 音序查字 ①。
3.【解答】“尽管”“尽早”的“尽”读音是“jǐn”,表示极、最的意思。读“jìn”时表示所有的,如“尽力”。
“薄雾”的“薄”读音是“bó”,表示微,少的意思。读“bò”时指薄荷。读“báo”时指扁平物之间的距离小。如“薄纸”。
“散布”“吹散”的“散”读音是“sàn”,表示分发,分离的意思。读“sǎn”有无约束的意思,如“散漫”。
故答案为:
jǐn jǐn jìn
bó bò báo
sàn sǎn sàn
4.【解答】A.念叨:因惦记或想念而在谈话中提到。故“念刀”的“刀”错误,应改为“叨”。偎依:紧挨着,亲密地靠着。故“畏依”的“畏”错误,应改为“偎”。
B.惆怅:伤感;失意。故“绸怅”的“绸”错误,应改为“惆”。方砖:呈方形或长方形的砖。故“方传”的“传”错误,应改为“砖”。
C.绊倒: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脚而摔倒。故“拌倒”的“拌”错误,应改为“绊”。体谅: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要善解人意。故“体晾”的“晾”错误,应改为“谅”。
D.绽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指展开。故“锭开”的“锭”错误。惊惶:惊慌。故“惊皇”的“皇”错误,应改为“惶”。
故答案为:
A.刀﹣﹣叨 畏﹣﹣偎;
B.绸﹣﹣惆 传﹣﹣砖;
C.拌﹣﹣绊 晾﹣﹣谅;
D.锭﹣﹣绽 皇﹣﹣惶。
5.【解答】漫长:指绵延得很长(多指道路、时间等)。其近义词是“长久”。急遽:指急速。其近义词是“急速”。孤独:指独自一个;孤单。其近义词是“孤单”。惆怅:指伤感;失意。其近义词是“忧郁”。
故答案为:
长久 急速 孤单 忧郁
二.选择题(共7小题)
6.【解答】A 念叨:叨咕。故“叼”错误。
B 原谅:谅解。故“凉”错误。
C 正确。
故选:C。
7.【解答】A.有误,“徘徊”应读“pái huái”,转:[zhuǎn]改换方向。[zhuàn]旋转。[zhuǎi][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故“旋转”的“转”应读“zhuǎn”。“头涔涔”应读“tóu cén cén”。
B.有误,晃:[huàng]摇动:~荡。~动。[huǎng]明亮:明~~.故“晃动”的“晃”应读“zhuǎn”。搁:[gē]放置,引申为停滞:~笔。耽~.[gé]禁(jīn )受,承受:~得住打。“耽搁”的“搁”应读“ge”,
C.全对。
故选:C。
8.【解答】“藏”[cáng]隐避起来:埋~;收存起来:收~,~品,~书,储~。[zàng]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故B、C、D读音不相同。A.读音相同,都读cáng。
故选:A。
9.【解答】这句话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名作《匆匆》,这句话把“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写出了过去日子的渺小和时间飞速流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速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故选:C。
10.【解答】“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读ái,意思是度过。
A.“挨”读āi,意思是靠近。
B.“挨”读ái,意思是度过。
C.“挨”读āi,意思是依次。
D.“挨”读ái,意思是拖延。
故选:B。
11.【解答】这句话中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同时也体现出了毕大妈的智慧和温暖的心,用词生动,联想自然贴切。
A.有误,“煮”是指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有水的锅里烧。但在句中“煮”字并不是说明老阳儿真的可以把水烧开。
B、C句正确。
故选:A。
12.【解答】“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这句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我”不忍心离开老师和同学,不舍得离开祖国,抒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故选:A。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3.【解答】(1)从“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可知,两个“再不“体现的是“我”因为离开和睡过头,错过母亲带我出去的机会而懊悔的心情,从此刻开始他要珍惜时间,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用“再不……再不……”写一个句子,表达某种情感即可。
故答案为:
(1)因为离开和睡过头,错过母亲带他出去的机会而懊悔的心情,从此刻开始他要珍惜时间,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我再不睡过头,再不迟到。
14.【解答】(1)改陈述句,删去“不是”“吗”,添加“了”,变问号为句号。
(2)缩句,删去修饰语“孤独寂寞的”“在家里整整一天”。
(3)改双重否定句,改“只好”为“不得不”。
(4)修改病句,词语搭配不当,去掉“写的”。
故答案为:
(1)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2)我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
(3)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四.问答题(共2小题)
15.【解答】(1)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来分析。讲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何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一遭,告诫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结合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注意举出具体事例来写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可采用对比手法来写。
故答案为:
(1)主要讲了作者在不经意间让时间白白流失了,并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要想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就得从现在开始,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只有惜时如金,才能功成名就,活出风采。记得有一次双休日,我觉得作业很少,于是便尽情玩耍,那次直到星期日下午5点多钟,我才勉强把作业做完。相反,有一次作业多得吓人,于是我不敢怠慢,一放学便一丝不苟地做起了作业,没有浪费点滴时间,所以那次星期六下午就早早做完了,做完作业后更是感到特别轻松。珍惜时间让你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时间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珍惜时间让你感到生活是那样的充实!在此我想对大家说:“把握你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吧!”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发出应有的光彩,也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出无限的光热。
16.【解答】《匆匆》一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先写日子一去不返的特点,接着写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故答案为:
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先写日子一去不返的特点,接着写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7.【解答】(1)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2)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3)草草了事: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指做事马马虎虎。
(4)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5)依依不舍:留恋的舍不得离开。
故答案为:
(1)d;
(2)e;
(3)a;
(4)b;
(5)c;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8.【解答】(1)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萧萧两字使作者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胸怀。故A、C正确,B.错误。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衡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B;
(2)老百姓的疾苦。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9.【解答】(1)考查了比喻句,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
(2)考查了改为反问句,“何”改为“未”,去掉“呢”,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这句话写出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他不甘心虚度此生、力求上进的精神,思索的结果是要勇于拼搏奋斗,要悟出生活的真谛,不要让自己这一生空虚,不要虚度年华!句中第一个“赤裸裸”指光着身子,一无所有来到世上,第二个“赤裸裸”指一事无成离开世界。
(4)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意思,我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暗含之意是:他不甘心虚度此生、力求上进。
.故答案为: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未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3)光着身子,一无所有来到世上 一事无成离开世界 人生 要勇于拼搏奋斗,要悟出生活的真谛,不要让自己这一生空虚,不要虚度年华。
(4)他不甘心虚度此生、力求上进的精神。
20.【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可知,护士的话中隐含着责怪“我”的意思。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可知,这句话说明了母亲任劳任怨。故选C。
(3)考查了给句子做批注。结合内容理解,在阅读时,把自己读书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批注可以是批语、注释,也可以是你的心得体会。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对“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句话做批注,例:母亲总是默默地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是家庭的顶梁柱。
(4)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可知,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意和愧疚之情。
(5)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可知,“我”突发奇想的原因是想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爱。故选A。
(6)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可知,母亲流眼泪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我”的孝心,“我”的做法感动了她。
故答案为:
(1)责怪“我”;
(2)C;
(3)母亲总是默默地为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是家庭的顶梁柱;
(4)对母亲的爱意和愧疚之情;
(5)A;
(6)她感受到了“我”的孝心,“我”的做法感动了她。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