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火 → 弗 →
然 → 京 →
2.看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hó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3.查字典,填空。
“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活”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有生命的,能生长的;②逼真地;③不固定,可移动;④生动,不呆板;⑤工作或产品。“活物”的“活”应选第 种解释,“活脱”的“活”应选第 种解释,“耳软心活”的“活”应选第 种解释。
二.选择题(共7小题)
4.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心至志 洪亮 恐布 蟋蟀
B.司空见惯 机诫 阻拦 事例
C.锲而不舍 领域 纬度 齿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词语“一字一顿”中,“顿”字的意思是很短时间的停止。
B.“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十分热爱他们的学校。”这句话没有语病。
C.“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把这句话改成转述句为: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D.“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妈妈的话的意思可以用成语“因材施教”来概括。
6.“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8.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C.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9.习作时要展开 ,所写的内容即要 又要 。 ( )
①想象 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 ③不可思议 ④令人信服
A.①③② B.④③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 目不斜视) 地看书。
(2)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 不屑一顾) 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
(3)托米非常(骄傲 高傲) 地瞧了他一眼:“因为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4)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当 适合) 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
12.读下列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四.问答题(共1小题)
13.我理解了课文《学弈》,下面的问题我都会回答。
(1)弈秋擅长下棋吗?用文中原话回答。
(2)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3)《学弈》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4.照样子,连一连。
善弈 gōng zhuó
辩斗 pán yú
鸿鹄 shàn yì
盘盂 tàn tāng
弓缴 hóng hú
探汤 biàn dòu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5.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16.阅读《学弈》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17.课内阅读。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 ;“著”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文中加点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3)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 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 、 的条件。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见微知著,能从普遍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B.“若干个问号”的意思是说: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C.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敏锐的眼睛。
(6)结合选文,写出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18.课外阅读。
宽容
“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父亲说的这句话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我五岁的时候,与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发生争执、扭打起来。小男孩扔出一块砖头,砸得我头破血流,缝了好几针。他母亲到我家道歉时,我就忍着头疼,死死地盯着小男孩,握紧拳头,心里拿定了主意。
于是开始了我的“复仇计划”。我用自己做的大弹弓,每天躲在晒台上,对着对面白墙上我画的一个丑八怪练习射击。一天早晨,我正在晒台练弹弓。“噢!又打中了!”父亲突然走了上来,看了看白墙上坑坑洼洼、面目全非的丑八怪,走过来低声问我:“还疼吗?”我沉默不语。“还疼吗?”“特别疼!”我大声说。父亲和颜悦色地问我:“那个孩子用砖头砸你,对不对?”我摇了摇头。他又问:“那个孩子是不是坏人?”我想了一下,又摇了摇头。“既然你都懂,为什么还要去报复他呢?假如你用弹弓弹破了他的头,或者弹伤了他的眼睛,会怎么样?”我沉默不语。“孩子,你要记住,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耳边回想着爸爸的话。长大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亲这句话的意义。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和颜悦色:
(2)文中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 。
(3)文中“我”两次“沉默不语”,第一次表达了“我”的 ,第二次表达了“我”的 。
(4)“长大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亲这句话的意义。”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五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炎 炎热 佛 仿佛
燃 燃烧 惊 惊讶
2.【解答】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结合词义来思考.
故答案为:
学弈 鸿鹄 专心 致志
3.【解答】“活”字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H”,再查音节“huo”;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氵”,再查“6”画。“活物”的意思是活着的生物,所以“活物”中的“活”意思是有生命的,能生长的;“活脱”的意思是(相貌、举止等)十分相似,所以“活脱”中的“活”意思是逼真地;“耳软心活”的意思是耳朵软,心眼儿活,指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所以“耳软心活”中的“活”意思是不固定,可移动。
故答案为:
H 氵 6 ①②③
二.选择题(共7小题)
4.【解答】A 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故“志”错误。
恐怖:令人害怕的。故“布”错误。
B 机械: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故“诫”错误。
C 正确。
故选:C。
5.【解答】A、C、D正确。
B.有误,词语重复,“非常、十分”去掉一个。
故选:B。
6.【解答】A.正确。
B.有误,孔子也不能够判断 大学问家孔子也有未知的领域 说明了,人都应该谦虚谨慎,同时也说明人都应该不断地学习。
C.正确。
故选:B。
7.【解答】A.有误,“花圃”的“圃”应读pǔ。
B.正确。
C.有误,“较大”的“较”应读jiào。
D.有误,“阶段”的“阶”应读jiē。
故选:B。
8.【解答】根据平时的辩论要求可知,在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而语速不能过快。故C错误。
故选:C。
9.【解答】①想象:指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指顺应时代发展。③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④令人信服:指使人相信和佩服。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想象”“符合现代科学技术”“令人信服”。
故选:D。
10.【解答】A.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B.事半功倍: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小,收效大。
C.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运用不恰当。
D.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选:C。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1.【解答】(1)全神贯注: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目不斜视:指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划去“目不斜视”。
(2)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划去“不屑一顾”。
(3)骄傲:指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高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划去“骄傲”。
(4)适当:指合适;妥当。适合: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划去“适当”。
故答案为:
(1)目不斜视;
(2)不屑一顾;
(3)骄傲;
(4)适当。
12.【解答】(1)诞生:指人出生,也用于比喻新事物的出现。例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个小屋里。
(2)只要 ……那么:表示条件关系,例句:只要明天不下雨,妈妈就带我去公园玩耍。
故答案为:
(1)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个小屋里。
(2)只要明天不下雨,妈妈就带我去公园玩耍。
四.问答题(共1小题)
13.【解答】全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结合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作答。
(2)结合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3)考查了短文主旨。《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决不可三心二意。
(4)结合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意思是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原因)”“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可知孔子很谦虚。
故答案为: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3)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决不可三心二意。
(4)孔子具有谦虚的品质。因为敢于对问题思考、辩论。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4.【解答】善弈:善于下棋。读“shàn yì”。辩斗:争辩;争论。读“biàn dòu”。鸿鹄:大雁和天鹅,都是飞得又高又远的鸟。借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读“hóng hú”。盘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读“pán yú”。弓缴:弓和箭。读“gōng zhuó”。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读“shàn yì”。
故答案为:
善弈﹣﹣shàn yì,辩斗﹣﹣biàn dòu,鸿鹄﹣﹣hóng hú,盘盂﹣﹣pán yú,弓缴﹣﹣gōng zhuó,探汤﹣﹣tàn tāng。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5.【解答】(1)读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如:近﹣﹣远;大﹣﹣小;凉﹣﹣热;
(2)在原文中找比喻句,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这句话把“初升的太阳”比作“车盖”,把“中午的太阳”比作“盘子”。
故答案为:
(1)近﹣﹣远 大﹣﹣小 凉﹣﹣热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句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车盖”,把“中午的太阳”比作“盘子”。
16.【解答】(1)考查了重点字词的解释。①句意为: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第一个“之”是代词,指弈秋的教导。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天鹅。②句意为: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第一个“之”是代词,指弈秋。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前一个人。
(2)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和中心的理解。两个人一起和弈秋学围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非常专心;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结果没有前一个学得好。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
(1)①指弈秋的教导。 指天鹅。
②他,指前一个人。 他,指前一个人
(2)非常专心,学得很好; 不专心,老想着射天鹅,学得不如另一个好;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17.【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完成时要联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都是一些细小的现象,被几位探索者敏锐地发觉,并从中探索出了本质。知道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灵感”指的是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细读选文最后一句话抓住句中的关键短语完成本题。
(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课文内容可知,要想在科学上有所成就,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敏锐的眼睛,还要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因此A、B正确。C项说法不正确。
(6)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例:我们应当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执着探索的人,这样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的奇妙。还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轻易放弃,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绩。
故答案为:
(1)细小,轻微 显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发展的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2)D;
(3)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 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说服力。
(4)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5)C;
(6)我们应当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执着探索的人,这样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的奇妙。还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轻易放弃,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绩。
18.【解答】(1)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和颜悦色”在文中指父亲和“我”讲道理时态度和蔼可亲。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短文,文中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做一个宽容的人。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父亲突然走了上来,看了看白墙上坑坑洼洼,面目全非的丑八怪,走过来低声问我:‘还疼吗?’我沉默不语。”可知,表达了“我”委屈、生气的情感。从“既然你都懂,为什么还要去报复他呢?假如你用弹弓弹破了他的头,或者弹伤了他的眼睛,会怎么样?”“我沉默不语”可知,此时的我思考、犹豫。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长大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亲这句话的意义。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是一个讲究宽容、提倡宽宏大量的民族。我们讲宽容,绝不是容忍罪恶和丑恶,对罪恶和丑恶永远也不能宽容。我们所讲的宽容,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人类爱心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宽容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更是中国民族的美德。罪恶和丑恶是永远不被宽容的。
故答案为:
(1)文中指父亲和“我”讲道理时态度和蔼可亲。
(2)语言 谆谆教导,让“我”做一个宽容的人;
(3)委屈、生气 思考、犹豫;
(4)宽容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6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