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南京大屠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南京大屠杀》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3 19:03:00

文档简介

苏珊·安东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
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
1.搜集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 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 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 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 天。但你们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 1.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 七嘴八舌。 生:当然不行,凭什么……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 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 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她 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 所有,她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 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这在我们现 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 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 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 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 钱。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 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 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 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 先驱 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 受的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 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 要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 利过程中的哪件事,对这件事作者 又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 2.播放影片,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基本 情况及时代背景。 3.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板书:顺叙--插叙--顺叙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场面描写。 2.观看影片,作好相应记录,便于理解 课文。 3.生:先介绍了苏珊·安东尼在1872年 美国总统选举上的情况,接着插叙 了苏珊·安东尼一直以来为此所作的
4.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5.师:对这件事作者又重点写了哪几 个场面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6.师: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 什么样的人 努力,最后记叙了她为选举而遭逮捕 ’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4.生: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 选举权的事。 5.生:1872年带领14名妇女参加美国 总统选举;被捕后在法庭上的辩护。 6.生:勇于斗争,充满智慧,不畏强权, 为了妇女的权利而不懈奋斗。
三、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文中有一部分插叙,讲述了苏珊 ·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 而进行斗争的情况,请大家仔细阅 读这一部分,简述一下她的斗争历 程。 2.指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 3.师:苏珊·安东尼通过什么方式来改 变人们的观念呢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4.师:她的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 们对她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 末板书设计) 1.读课文的插叙部分,了解苏珊·安东 尼的斗争历程。 2.生:先概述了美国人权的基本情况, 使我们对时代背景有了大致了解, 然后介绍了苏珊·安东尼的斗争方 式、人们对她态度的转变及取得的 成果。 3.思考回答。 生: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 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4.生: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 对她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向她和她的 追随者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 词。后来一些妇女渐渐喜欢上并且
5.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及课后思考 与练习二。 6.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苏珊·安东尼在 法庭上辩护的那部分内容。 7.引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开始帮助她。最后许多家庭妇女从 她身上得到鼓舞,加入到她的行列, 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5.发挥主观能动性,赏析苏珊·安东尼 简短有力的宣言,要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6.分角色朗读该部分内容,注意体会 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读出感情。 7.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四、组织小型讨论会(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们今天享有的许多东西都是 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才 换来的,试举一二例说明。 点几名学生发言。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某项科 研成果的出现,某项不合理制度的 取消等,不要仅停留在对革命先烈 的追忆上。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 育。 3.组织学生讨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是什么 1.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基本上都会说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 们应该珍惜。 2.在教师引导下对“我们今天享有的 许多东西都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甚 至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句话有了 更深地理解。 3.积极参与讨论,对男女不平等的根 源有初步认识。
五、本课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顺序--插序--顺序
斗争方式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教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鄙视.--一些妇女开始喜欢并且帮助她--许多主妇加入她的行列,些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苏珊·安东尼们的奋斗取得了何种成就,今日的美国妇女地位又如何呢 可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美国民权的调查报告,这可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为加点字注音,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喋喋不休文质彬彬鄙视轻蔑讪笑戏弄呆若木鸡顽固不化不
实之词
个性练习设计
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女生和男生应该如何自处
教学探讨与反思
1.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较为公正的环境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透露出的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感到不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用资料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应该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针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中,男女权利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男生和女生应该如何自处”等。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南京大屠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4.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本文为何从老太太写起是一个疑点,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2.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课 1.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介绍报告文学的风格,指导阅读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 相关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日军侵华史、 抗日战争的了解和认识。 3.师:大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原 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谁跟我们 说说 4.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但除此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在学习课文 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1.看影片和图片,为南京大屠杀血淋 淋的场面所震撼,心中充满愤慨。 2.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所知与认识。 3.生:落后就要挨打,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旧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土地上 的人民,导致了南京城内30万居民 的被害。 4.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二、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r ; f 1.介绍报告文学的整体风格,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从而指导 1.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来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把握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3.研读阅读课文1~8段 3.研读1-8段
学生阅读本文。 2.抽学生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3.根据学生的表述,补充,纠正。 2.划分课文层次,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容,并思考本文作者的意图。 ’ 3.与教师共同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 者意图,作好笔记。
三、分析课文l-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阅读1-8自然段。 2.结合报告文学的特点,组织学生讨 论交流本课题目与开头的特色。将 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3.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老太太的 经历来开始文章的写作 4.指导完成随堂练习1。 1.快速阅读。 2.分析讨论本文标题和开头的特色。 3.思考回答。 生:因为她是曾经受到日本侵略者 迫害的中国民众的缩影。 4.完成随堂练习l。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扩充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这节课对报告文学的特点作了一定的分析,学生针对其特点浏览了全文,理清了文章结构,并重点分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标题:吸引力和震撼力;概括力和气魄
开头: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制造悬念,引发主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研读9-33自然段 1.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安排及写作特色
2.研读34-38自然段 2.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一、研读9~33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快速浏览9-33段,可以请 几名同学朗读9--15段(提示:这是 唯一一节详细叙述)。 2.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 3.师:这一节一共讲述了哪些内容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2。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快速阅读课文,朗读相关段落。 2.倾听,充满情感。 3.根据9-33自然段中的多家新闻媒 体报道,将其分别改为30字以内的 新闻导语。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二、研读34-38自然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34--38自然段。 2.师:前文讲述了历史事实,这一节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请问作者的 情感态度是什么呢 3.抽多名学生回答,小结。 4.结合报告文学的特征说明本节特 色。(见课末板书设计) 1.充满感情的朗读。 2.思考。 3.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与教师共同探讨完成。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课文浏览、内容分析、特色探讨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有了深入了解。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中间 结构 多线条发展
事件(或人物) 以线穿珠
效果:鲜明、集中、新颖,表现主题
结尾 鼓舞展望式
哲理思索式
效果:余味无穷
教学步骤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 1.查字典或通过课文掌握字词
2.组织讨论 2.讨论交流,确立目标
一、掌握字词(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完成随堂练习设计3。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完成字词 积累。
二、讨论.明确懵感态度价值观f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 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 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 1.生: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 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 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 用 2.组织讨论: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 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 怎么走”,为什么 我们以后的路到 底该怎样走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 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2.积极参与讨论,表明心志,明确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是堂讨论课,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历史的惨痛教训,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 教师可介绍当今日本政府和社会对日军侵华历史所持的态度,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
惨绝人寰举世闻名
个性练习设计
作者在文中写道:“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应该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1.这是一篇关于日军侵华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要注意结合报告文学的风格特点来讲述课文。
2.文章比较长,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在培养学生情感的时候,注意创造情景,调动大家的情绪。
补充资料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当时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
南京暴行发生之后,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人士的极大愤怒和谴责。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却有人否定历史事实。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个。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的书,想把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上一笔勾销。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