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7 08: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表中甲、乙、丙、丁四个数据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力量 B.资源数量 C.消费水平 D.区域开放程度
2.为了扩大表中甲数值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快矿产资源的生成速度
②反对过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
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④提高社会文化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农村的建设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程度的提升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4.“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湖北省 B.四川省 C.浙江省 D.江西省
5.“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北斗导航系统 D.5G技术
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下图为2015年—2019年天津市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2017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总量较上年减少5.25万人,原因不可能的是( )
A.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使外来人口买房落户难度加大
B.产业转型使就业机会减少
C.生育政策放宽,人们生育意愿下降
D.工业“停工令”致使大量人口离津
9.有关图示期间天津市常住人口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2015年到2016年人口增量明显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
B.2016年到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变幅最大
C.2018年总人口较上一年增加2.73万人
D.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较上一年缓慢增长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广东省 B.四川省 C.北京市 D.上海市
11.图示反映该村( )
A.基础设施完善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受经济因素影响,迁出人口多
1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多②加重就业负担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地矛盾突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老龄化水平统计数据:意大利23%、瑞典20.2%、日本28%。老龄化水平相似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一定相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同的国家因劳动参与率差异,劳动力的比例也不一定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三个国家相比,劳动参与率最高的瑞典,其贡献主要参与者是( )
A.男性与男性老年人 B.女性与老年人
C.女性与女性老年人 D.男性与老年人
14.三个国家中,意大利劳动力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年人口较多 B.女性劳动参与率低
C.少年人口较多 D.男性劳动参与率低
15.提升老年人劳动生产水平的途径是( )
A.延长退休年龄 B.延长劳动时间
C.参与终身学习 D.执行带薪休假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7.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指标 甲国 乙国
200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
201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
202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
18.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19.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C.国际劳务输出 D.鼓励提前退休
人口回流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某研究团队通过对全国流动人口进行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分析流动人口回流的空间意愿与影响因素,探究其对人口分布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图1示意我国有回流意愿人口及回流去向地统计结果,图2、图3示意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水平人口回流意愿地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目前我国人口回流( )
A.意愿强烈 B.空间路径单一 C.改变了人口空间格局 D.方向倾向于农村
21.人口回流空间意愿分布显示( )
A.农村地区对各年龄段人口吸引力最大 B.高素质人口回流倾向于区县政府所在地
C.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返乡养老 D.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口,回流数量少
22.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人口主动回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②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环境承载力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业环境④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基本不变 D.变动较大
24.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能正确反映该地区近年来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
(1)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2)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人口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川渝地区人口主要流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其次是青藏高原、京津冀、云贵高原、新疆等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影响川渝地区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迁移距离
C.能源状况 D.收入水平
27.推测川渝地区流入青藏高原的人口具有典型的( )
A.季节性 B.广泛性
C.稳定性 D.突发性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材料一: 201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表
(1)结合材料一,说出201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201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29.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韩国 1.5 0.6
印度 2.9 1.0
尼日利亚 4.3 1.3
埃及 2.9 0.8
德国 0.93 1.09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
(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5)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
1.甲、乙、丙、丁四个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定环境下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科技、消费水平的高低、区域开放程度会影响人口容量的大小,其还是通过影响最根本的资源数量的多少来影响人口容量,所以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2.甲数值是最多能供养的环境人口数量,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加快矿产资源的生成速度是一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的一种方式,是不合理的,①错;反对过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方式,可以扩大环境人口数量,②③对;提高社会文化消费水平,会增加资源的消耗,势必会降低最大环境人口容量,④错。故本题选择C。
3.D
4.C
5.B
【分析】
3.
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②③正确,故选D。
4.
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浙江省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普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要对普查的区域进行细分,要了解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合理分配任务给普查员,必须进行区域的人口数量统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用到遥感,通过该技术对区域人口进行初步统计,合理划定区域。B正确,故选 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相关知识,考生应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并掌握和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6.D
7.B
【分析】
6.
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向春运"”反的人群大幅增加,①对。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环境关系不大,②错。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③对。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故选D。
7.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A错。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B对。农村老年人和孩子到城市来过年,过春节并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C错。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D错,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考生需联系生活实际即可作答。
8.C
9.B
【分析】
8.
注意题目设问是不可能的原因,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使外来人口买房落户难度加大,离津人口增加;产业转型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迁入减少;人们生育意愿下降与生育政策放宽与常住人口总量较上年减少无关,C选项属于不可能的原因;工业“停工令”使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故选C。
9.
2015年到2016年人口增量明显减少,但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充足,A错误;2016年到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变幅最大,注意此题强调变幅,2015至2016年变幅小一些,B正确;从图中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常住人口而不是总人口,C错误;从图中可知,2019年常住人口较上一年相比,人口数量上升,但人口增量下降,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以2015年-2019年天津市常住人口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图示期间天津市常住人口的变化,考生要注重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10.B
11.D
12.A
【分析】
10.
读图可知,该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小,少年儿童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大,说明该地区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经济欠发达,结合选项,只有四川省经济欠发达,故选B。
11.
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该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A错误、B错误、C错误;D正确。
12.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出,导致劳动力短缺,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多;减轻迁出地的就业压力,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综上 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13.B
14.B
15.C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3.
据图分析可知,左图日本男性劳动参与率最高,右图显示瑞典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而;劳动参与率平均瑞典最高,则说明其贡献主要参与者是女性,A、D排除;两幅图均显示老年人三国参与率差异最大,因此贡献主要参与者是老年人,B正确,C错误。故选B。
14.
据右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三国中意大利女性劳动参与率最低,因此劳动力负担最重,B正确;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数量无法判断,AC排除;据左图可知,三国男性劳动参与率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B。
15.
提升老年人劳动生产水平的途径主要是提高受教育水平,让其参与终身学习,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更容易找到收入较为稳定的工作。故选C。
【点睛】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16.B
17.D
【分析】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3550-3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正确。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 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错误。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误。故选B。
17.
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正确。水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影响不明显;从图中只能读出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不能读出地形地势和坡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该流域人口密度小,当地人口流动小, 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比较小。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读图,要注意图中各要素的变化,特别是人口密度的数值变化方向。
18.C
19.B
【分析】
18.
结合图文可知,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乙国,A错误;人口老龄化是一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问题,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但并不表示其数量较小,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C正确;甲国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乙国,2010—2020年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乙国,D错误。
19.
甲乙两国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且近些年速度较快,应该鼓励生育,而不是实行计划生育,A错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B正确;甲乙两国劳动力不足,需减少国际劳务输出,鼓励延迟退休,C、D错误。
【点睛】
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加快人口增长;鼓励移民迁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延迟退休等措施。
20.D
21.B
22.B
【分析】
20.
从图1可以看出,有回流意愿的人口只占7%左右,比例低,说明意愿不强烈,故A项错误;从回图1可看出,流向有村级、乡政府所在地、区县政府所在地、其他多个方向,路径不单一,故B项错误;有回流意愿的人口比例小,数量少,不足以改变我国目前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故C项错误;图1中流向村级居民点的比例达到70%以上,说明方向倾向于农村,故D项正确。综上,答案选D。
21.
图2中可看出,20-30岁年龄组流向意愿乡镇和县级比例更大,说明乡镇和县级对这部分人的吸引力比农村更大,故A项错误;从图3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中及以上人群流向区县政府所在地的比例更高,故B项符合题意;从图3可以看出,回流意愿较高的人群年龄普遍在15-60岁之间,老年人口比例较低,说明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不是返乡养老,故C项错误;在图4中可看出,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意愿比例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人群,说明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口,回流数量多,故D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
22.
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基于乡土情结等因素,不利于人口回流,故①错误;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有限,不宜过分扩大城市规模,城市建设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故②项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业环境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人口回流,故③项正确;④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工资收入,有利于人口回流,故④项正确。综上,答案选B。
【点睛】
目前引起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总体方向是由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到东部,由内陆到沿海。
23.C
24.B
【分析】
本题组以某区域人口变化图表,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3.本题考查人口变化的因素。引起地区人口变化有二个方面原因:一是自然增长,二是机械增长。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地自然增长率是10%,机械增长是10%, 可得丙地人口增长率为0人口基本不变,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自然增长率较高;该地区因招募石油工人导致大量人口的迁入。选择B项。
25.(1)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关系来考查人口迁移问题,要分析清楚两者的关系。通过图文信息可以得出常住人口比例越大,说明迁入人口越多。
【详解】
(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净流入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入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排在第一的是广东东莞。主要原因是东莞有众多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有大量的就业岗位、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保障体系完善。
(2)针对人口的大量涌入可以从政策方面限制;也可以转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分散人口压力;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等。
【点睛】
本题主要通过图文资料考查人口相关问题。常住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迁入人口越多。户籍人口比重越大,说明人口迁出多。
26.D
27.A
【分析】
本题组以人口流动为背景,考查了影响川渝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川渝地区人口流动特征,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26.
由材料可知,川渝地区人口主要流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而川渝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故影响川渝地区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D选项正确。故选D。
27.
青藏高原受制于自然条件,冬季气温低,环境恶劣,因此来青藏高原旅游的人群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川渝地区流入青藏高原的人口多为经商、务工人员,受客流(市场)影响也具有季节性,A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收入)、交通和通信等;社会因素:如国家政策、战争、宗教、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其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8.(1)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老龄化 大量劳动适龄人口流入东部城市,导致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失去平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迁移运用,注意紧扣着材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人口流动的特点,要根据材料从数量、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目的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不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生活环境较好,子女教育有优势等。 
(2) 目前,引起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的差异。人口迁移对流出区而言,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而对流入区而言则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对流入地人口的迁移是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快城市化速度、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3) 现阶段我国65随以上的人口比重为8.87%,超过7%,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老龄化问题,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是因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量适龄劳动人口流入东部城市创业或打工,尤其是青壮年的流失,导致中西部农村多以劳动力较弱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为主,因此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例相对上升。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从图表中获取信息,重点考查人口流动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难度较小,农村人口迁移多以追求经济高收入为主,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或者留守老人较多,改变了农村的年龄结构,老龄化很严重。
29.尼日利亚 1.9%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过快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等。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等 A
【分析】
本题以不同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为材料,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以、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尼尔利亚和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埃及的人口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德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为现代型。
(4)尼尔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反应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上升,故治理措施需要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德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且出现人口负增长,故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治理措施则需要适当鼓励生育,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并接受国际移民。
(6)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故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选项C错误;社会分配制度等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