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量图。完成下面三题。
1.云贵高原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是 ( )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维持生物多样性
2.青藏高原湿地面积大于云贵高原,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 )
①降水多 ②光照强 ③冻土多 ④地势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我国不同区域湿地服务功能价值量高低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东部地区涵养水源高于东北地区 湖泊较多
B.青藏高原保持水土低于东部地区 植被稀疏
C.青藏高原调节气候高于云贵高原 冰川广布
D.云贵高原净化水质低于东北地区 红树林少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有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 ③土壤退化明显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 )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自然水循环,形成了“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贸易水循环”共存的三元水循环模式。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3%的新疆,却产出了我国10%以上的商用棉、90%的工业用西红柿、60%的甜菜,蕴含在全区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总量高达650亿立方米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农产品虚拟水仅约310亿立方米,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形成了一条隐形的“西水东运”大动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6.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水资源数量 B.土地资源数量 C.人口数量 D.市场需求
7.针对“西水东运”带来的生态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
A.实施跨流域调水 B.调整农业结构
C.输入高耗水农产品 D.提高农产品价格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两大产油带:一是环太平洋、地中海—中东—我国西部—印尼沿线地区;二是中东波斯湾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下列属于两大产油带上的国家是 ( )
A.印度尼西亚、伊拉克 B.加拿大、巴西 C.南非、巴西 D.俄罗斯、尼日利亚
9.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在西部,东部较少
B.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C.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D.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是京津唐地区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该资源分布区的特点是 (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高或海拔高 D.土壤发育程度高
11.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来自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越大,水质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7月和12月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值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时期 林地 耕地 建设用地 灌草地
7月 -0.800 0.373 0.786 0.540
12月 -0.539 0.104 0.848 0.241
12.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 ( )
A.施用化肥 B.排放污水 C.枯枝落叶 D.大气降水
13.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 )
A.面积小 B.土层厚 C.坡度大 D.植株密
为保护不断减少的自然水体中的鱼类资源,上海市出台了要求垂钓者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精准垂钓”政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上海市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气候变暖 B.水体污染 C.过度垂钓 D.河道减少
15.上海市实施“精准垂钓”有助于 ( )
A.提高环境质量 B.增加鱼类品种 C.减少垂钓人数 D.缓解生态压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九龙江,干流全长258km,落差1246m,全流域总长约2000km。流域面积约14万km2。据不完全统计,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九龙江流域是著名的生猪养殖基地和水果、山菜之乡,但严重的养殖场污水超标排放甚至直排已成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茶园水土流失也成为流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下图示意九龙江水系。
(1)分析九龙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2)为实现九龙江流域供给服务功能(生猪养殖)和调节服务功能(水质保护)的协调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3)九龙江流域目前已开发建设1000多座水电站,分析水电站建设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天然铀被称为核电站的“粮食”,是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核电站发电所需的铀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铀矿水冶工艺一般为浸出—吸附(或萃取)—淋洗(或反萃取)—沉淀,除了对常规搅拌浸出外,还需要经过矿山破磨工序,浸出后矿浆的固液分离和矿渣洗涤工序。纳米比亚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纳米比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铀、钻石、铜、铅锌和金是其主要的优势矿产。湖山铀矿(如图)位于温得和克市西南约320km的沙漠腹地,储量29.3万吨,位列世界第三。2012年,中国企业收购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露天铀矿。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大的实业项目,湖山铀矿中纳米比亚工人占96%。
(1)简述纳米比亚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湖山铀矿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湖山铀矿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4分)
(3)简述中国企业对湖山铀矿的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上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受风向季节变化的影响,各区降水pH也有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上海市虹口、闵行、临港三地区降水pH变化趋势(pH<5.6为酸雨)。
(1)描述上海市三地区降水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6分)
(2)说明夏季上海市三地区降水pH较高的原因。(3分)
(3)分析上海市三地区4月和10月降水pH较低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亚历山大湖是位于墨累——达令河入海口附近的海洋水库(海洋水库用于储存入海河水中的优质淡水资源,供沿海地区使用)。2021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利工程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图1)开展了以“改善区域自然及供水环境研究”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墨累—达令河上游,当地人说该流域每年向澳大利亚提供大量农产品,同时还为300多万人提供淡水资源。许教授说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继续沿河下行,来到河口处的亚历山大湖,研学小组发现现有海洋水库设计不当是造成沿海地区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他们规划设计了亚历山大湖两用海洋水库(图2)。
(1)研学小组在考察墨累—达令河时发现该流域分布着许多耗水量高的农场,并在其附近建有配套水库。说明流域内农场附近水库对其下游水域生态的影响。(4分)
(2)研学小组行至河流入海口调查时,发现亚历山大湖在干旱时期易发生湖水盐度过高,无法供给饮用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在湖中心设计了高质量饮用淡水水库。分析这样设计的好处。(4分)
(3)研学小组为两用海洋水库设计了三个闸门,1号闸门控制居民饮用水源,2、3号闸门控制生产用水水源,分类储存水资源。请用图例中的符号在图2中适当位置画出三个闸门,并说明如何通过控制闸门分类储水。(4分)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D 云贵高原湿地对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作用不大,A项错;容纳、净化污染物是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B项错;湿地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但对增加河流水量作用不大,C项错;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D项正确。
2.B 青藏高原湿地面积大于云贵高原,主要原因是海拔(地势)高,温度低,水分蒸发弱;冻土多,地表水不易下渗,③④正确。云贵高原为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大,青藏高原比云贵高原降水少,①错误。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但与湿地面积大相矛盾,②错误。B正确。
3.A 由图可知,东部地区涵养水源价值量高于东北地区,东部地区面积大,湖泊数量比东北地区多,涵养水源能力较强,A正确。青藏高原保持水土价值量低于东部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冲刷较弱,水土流失较东部低,B错误。青藏高原较为干旱,湿地调节气候作用较大,云贵高原较为湿润,气候主要受季风影响,湿地调节作用较小。因此青藏高原湿地调节气候价值量高于云贵高原不是因为青藏高原冰川广布,C错误。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和云贵高原都没有红树林分布,D错误。
4.B 读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可推知该区域蒸发量减少,降水减少,①错误;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②正确;加速土壤退化,③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正确。故选B。
5.A 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说明当地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是开垦耕地及建设用地占用,而其中开垦耕地所占用湿地远多于建设用地占用,因此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必须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退耕还湿,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A正确;大力建设人工湿地成本高,而且其生态功能较弱,B错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该地湿地减少并不是因为高耗水工业的发展,D错误。
6.D 由材料可知,新疆水资源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生产出了全国10%以上的商用棉、90%的工业用西红柿、60%的甜菜,虚拟水总量高达650亿立方米以上,但实际供本区消费的农产品虚拟水仅约310亿立方米,其余则通过农产品贸易被大量输出疆外,说明新疆贸易水循环大部分是通过农产品输往全国各地,则影响新疆贸易水循环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D对。新疆水资源贫乏,人口数量较少,不是贸易水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A、C错。土地资源数量与贸易水循环无关,B错。
7.B 新疆水资源短缺,“西水东运”会导致新疆水资源更加短缺,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剧。针对土地荒漠化加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培育良种等措施进行缓解,B对。输入高耗水农产品属于“虚拟水”的引入,但对缓解荒漠化没有影响,C错。提高农产品价格,对于缓解荒漠化没有影响,D错。新疆周边地区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线路长,投资大,工期长,短时间对缓解荒漠化问题效果不明显,A错。
8.A 结合世界两大产油带的分布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地中海—中东—我国西部—印尼沿线地区所在的石油带;伊拉克位于中东波斯湾地区石油带,故A项正确。
9.C 在我国东部有大庆、胜利等多处油田,A项错;青藏高原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很少,B项错;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C项正确;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是沪宁杭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D项错。
10.C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或高原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其分布区的特点是纬度高或海拔高。
11.A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目前人类对冰川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冰川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冰川资源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没有密切的关系。
12.B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是人类居住和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排放污水,B正确;施用化肥是耕地内的农业活动,枯枝落叶是林草地产生的,大气降水与土地利用类型无关,A、C、D错误。故选B。
13.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表示灌草地面积与河流TN相关性更大,灌草地面积小,与河流TN相关性就小,A错误;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物质迁移速度更快,土层应该更薄,B错误;灌草地坡度大,夏季西南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TN也大,冬季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少,TN较小,C正确;植株密,水土不易流失,TN应较小,P值应该较小或为负值,D错误。
1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建成区面积大,自然水体靠近城区,生产生活污水产出量大,排放于自然河道中,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减少,B对。气候变暖是宏观现象,其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不会只造成上海地区鱼类减少,A错。材料中并未出现与过度垂钓和河道减少等相关的信息,C、D错。故选B。
15.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实施“精准垂钓”的原因是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不断减少,其是为保护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而施行的政策,故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A错。鱼类品种与区域自然生态有关,不会因实施“精准垂钓”而增加,B错。“精准垂钓”虽限制垂钓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但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垂钓人数的减少,C错。但“精准垂钓”的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垂钓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单次垂钓人员的大范围集中,缓解生态压力,D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流程短,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系大多位于(武夷)山区,多峡谷地貌,适宜建水库的地方较多。
(2)搬走沿江地带一定范围内养殖场;流域水库有计划地开闸放水换水;利用粪便生产沼气,走生态养殖之路;加强生猪养殖污水等达标排放的监测力度。
(3)有利影响: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服务功能);提供电力资源、灌溉水源,利于渔业发展(供给服务功能);减少下游洪灾(调节服务功能);等。
不利影响:损害支撑服务功能,会截断鱼类洄游路线,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供给服务功能)下降;水电站过密,过多水库截水滞水,水循环过慢,河水的自净能力大幅度下降,加剧水污染;过多水坝拦截,河流航运价值丧失。
解析 第(1)题,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水量大、落差大、易建坝等角度分析。第(2)题,抓住供给服务功能——生猪养殖和调节服务功能——水质保护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养殖场搬离沿江地带,二是走生态养殖之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3)题,从水库大坝的建设的综合效益,即防洪、发电、养殖、灌溉、旅游等功能分析有利影响。从生态、水文角度分析不利影响。
17.(1)当地铀矿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铁路运输和海运较便利;中纳两国政府关系密切,利于开展合作。
(2)表土剥离,造成土地荒漠化;废水排放,造成水污染;废渣堆放易造成土壤污染。
(3)缓解中国铀矿资源短缺与核电站建设加速之间的矛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中国资金、技术输出,增加投资渠道;拓宽中国矿山机械出口市场;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的影响力;等。
解析 第(1)题,吸引投资的原因主要从资源状况、成本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和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纳米比亚铀矿资源丰富;纳米比亚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由图可知,铁路、港口等交通条件好,交通便利;纳米比亚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表明中纳两国政府关系密切,利于开展合作。第(2)题,由材料可知,铀矿水冶工艺流程中耗用水资源,排放的污水可能带来水污染;该区气候干旱,多沙漠,开采矿产会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废渣堆放易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第(3)题,由材料可知,中国核电站发电所需的铀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企业对湖山铀矿的开发能缓解国内铀矿资源短缺,促进核能开发,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国与纳米比亚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国资金、技术输出,增加投资渠道;同时能拉动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如中国矿山机械出口,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的影响力;等。
18.(1)特征:春季(或4—6月)整体上升,夏季(或6—8月)较高,秋季(或8—10月)整体下降;降水pH最高值闵行地区出现在7月,虹口和临港出现在8月;临港降水pH总体小于闵行和虹口。影响: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酸雨现象。
(2)夏季降雨频繁,雨水对酸性气体起到吸收和溶解作用,降水pH上升。
(3)4月和10月上海处于冬、夏季风环流的转换季节,风向不稳定,三地区污染物不易向周围扩散输送,导致降水pH较低。
解析 第(1)题,据图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描述。时间上,4—6月整体上升,6—8月较高,有波动,8—10月整体下降;空间上,闵行地区7月最高,虹口和临港8月最高,临港总体小于闵行和虹口。影响主要从pH大小考虑,三地区pH均有小于5.6的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现象。第(2)题,降水pH较高,意味着雨水酸性弱,而上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雨水吸收和溶解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致使pH较高。第(3)题,降水pH较低,意味着雨水酸性强,4月和10月为春秋季节,上海市降水较少,处在风向转向期,风向不稳定,不利于酸性物质扩散和沉降,致使降水pH较低。
19.(1)农场附近水库截流,造成下游地区河流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2)湖中心水体深度更深,相同面积下储水量更大;在相同储水量下其表面积较小,有助于减少蒸发损失,进而控制水库盐度增长;高质量水体距离湖岸较远,可以减少沿岸污染物造成水污染的风险。
(3)画图。
水质好时期,打开1号闸门,同时关闭2、3号闸门;水质差时期,关闭1号闸门,打开2、3号闸门。
解析 第(1)题,题干显示“流域分布着许多耗水量高的农场,并在其附近建有配套水库”,水库的建设会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下游的河水水位降低,可引发海水倒灌,造成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土壤的盐碱化加剧。第(2)题,由图可知,高质量饮用淡水水库深度较大,蓄水量大,可满足周边居民对淡水的需要;与外围水质较低的水库相比,表面积较小,可减少水分蒸发,不至于使湖水盐度过高,同时距离湖岸较远也减少了沿岸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亚历山大湖是位于墨累—达令河入海口附近的海洋水库,将淡水水库建在湖泊中心较低的地区,也可以减少海水对湖泊水的影响。第(3)题,高质量饮用淡水水库主要用来储蓄淡水,所以1号闸门应画在水库东侧入口处;2、3号闸门控制外围水质较低的水库,作为生产用水,应画在1号闸门的南北两侧。在丰水期,水量较大,盐度较低,水质较好时,打开1号闸门,同时关闭2、3号闸门;水质较差时,关闭1号闸门,打开2、3号闸门。枯水期时,关闭1号闸门,由于高质量饮用淡水水库所处位置水深较大,这样可保存一定量的高质量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