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7 08: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民居建筑群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丽江古城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交通网结构 B.地方美食 C.地方民歌 D.建筑风格
2.丽江古城体现的地域文化思想和特点是( )
①征服自然②多元融合③天人合一④皇权威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a时期城镇化水平最高 B.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C.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4.能分别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排序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5.读图,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B.山地较盆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C.地表起伏大是由风力作用决定 D.土壤透气透水性好,肥力强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地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福建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读图及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6.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为(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7.下列关于福建土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定居文化的特征
B.当地的生土、木材和鹅卵石等是主要建筑材料
C.具有开放性特点
D.利于通风散热
在国家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帮扶四川省青川县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川县与安吉县( )
A.空间尺度相同 B.区域特征相同 C.气候类型不同 D.县界类型不同
9.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连续性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半岛都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但两半岛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农业发展方向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甲、乙两半岛年均温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植被分布
11.与乙半岛相比,甲半岛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 )
A.水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
12.制约乙半岛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地震 B.滑坡 C.干旱 D.台风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辽宁自贸区)是东北地区的首个自贸区,是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该自贸区由分布在沈阳、大连和营口三个城市中的规划区域组成(见图),区内允许外国货物免税进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辽宁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 )
A.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B.消除贫困,体现社会的公平性
C.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影响力
14.辽宁自贸区的三个片区( )
A.内部性质完全一致 B.之间具有层次性 C.之间是互不联系的 D.都占有一定空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两区域的共同特点是( )
A.等级相同 B.划分指标相同
C.有明确界线 D.占有一定空间
16.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下面左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右图为我国江南水乡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主要原因是( )
A.保暖驱寒 B.气候干燥 C.地形崎岖 D.当地偏好
18.我国江南水乡建筑物的屋顶坡度较大、房檐较宽,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洞里萨河是世界少有的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洞里萨河( )
A.流向变化可缓解下游的洪涝灾害 B.流入洞里萨湖时盛行东北风
C.该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6-9月注入湄公河
20.洞里萨湖平原( )
A.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农业渔业具有明显季节性 C.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 D.水利工程量小
下图所示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①、②两河相似的特征是( )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水量丰富 C.有结冰期 D.夏季为汛期
22.与乙盆地相比,甲盆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热量丰富 B.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3.甲、乙两盆地所在省区( )
A.交通线都沿盆地边缘山麓布局 B.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相同
C.都与邻国接壤,边境贸易活跃 D.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资源供给区
自2018年起,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向青川县捐赠茶苗540万株,建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青川县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温年较差大 C.春季降水丰沛 D.土壤呈微酸性
25.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连续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河段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层至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1)分析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
(3)古城楼房分排布局(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房顶),分析其原因。
27.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和图2)。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C 7.B 8.A 9.C 10.B 11.A 12.C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A 20.B 21.D 22.B 23.D 24.D 25.C
26.(1)距海近;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的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影响多地形雨;赤道低压带北移至该地区时该地区降水增加。
(2)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3)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排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排窗排出。
27.(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8.(1)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2)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措施: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