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同步检测(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4.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同步检测(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7 19: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同步检测)
1.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v1,风速为v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为(  )
A.v1-v2    B.v1+v2
C.|v1|-|v2| D.
2.在△ABC中,若·+2=0,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所示,力F作用在小车上,其中力F的大小为10 N,方向与
水平面成30°角,当小车向前运动10 m时,力F做的功为 (  )
A.100 J B.50 J
C.50 J D.200 J
4.若O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2+||2=||2+||2,则点O(  )
A.在过点C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 B.在角A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
C.在边AB的中线所在的直线上 D.以上都不对
5.(多选)设a,b,c为同一平面内具有相同起点的三个任意的非零向量,且满足a与b不共线,a⊥c,|a|=|c|,则|b·c|的值一定等于(  )
A.以a,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以b,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C.以a,b为两边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D.以b,c为两边的三角形面积
6.已知点O,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0,·=·=·,则点O,N,P依次是△ABC的(  )
A.重心、外心、垂心 B.重心、外心、内心
C.外心、重心、垂心 D.外心、重心、内心
7.坐标平面内一只小蚂蚁以速度v=(1,2)从点A(4,6)处移动到点B(7,12)处,其所用时间长短
为________
8.如果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点D,E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cos∠DOE的值为________
9.在直角梯形ABCD中,AB⊥AD,AB=2,DC=1,AB∥DC,则当AC⊥BC时,AD=________
10.设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的点A,B,C,D,已知(+-2)·(-)=0,则△ABC的形状一定是________
11.如图所示,在倾斜角为37°(sin 37°取0.6),高为2 m的斜面上,质量为5 kg 的物体m沿斜面下滑,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对斜面压力的0.5 倍,则斜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J,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J(g取9.8 m/s2).
12.已知在静水中船速为5 m/s,且知船速大于水速,河宽为20 m,船从A点垂直到达对岸的B点用的时间为5 s,试用向量法求水流的速度大小.
13.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C和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利用向量方法证明:AC⊥BD.
14.已知力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大小为50 N,一个质量为8 kg的木块受力F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μ=0.02的水平面上运动了20 m.问力F和摩擦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g取10 m/s2)
15.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20°,AB=AC=3,点D在线段BC上,且BD=DC.求:(1)AD的长;(2)∠DAC的大小.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向量的加法法则可得逆风行驶的速度为v1+v2.注意速度是有方向和大小的,是一个向量.故选B.
2.C
解析:因为·+2=0,所以·(+)=0,所以·=0,所以⊥,
所以∠BAC是直角,△ABC是直角三角形.
3.C
解析:设小车的位移为s,则|s|=10 m,W=F·s=|F||s|·cos 30°=10×10×=50(J).
4.A
解析:设=a,=b,=c,则=- =c-b,=-=a-c.
又||2+||2=||2+||2,∴|a|2+|c-b|2=|b|2+|a-c|2,
化简可得b·c=a·c,即(b-a)·c=0,∴⊥,即AB⊥OC,故选A.
5.AC
解析:设b与c的夹角为α,a与b的夹角为θ,则|b·c|=|b|·|c||cos α|=| b||a||cos(90°±θ)|=|b||a|sin θ
6.解析:选C 由||=||=||,知点O为△ABC的外心.
如图,D为BC的中点,因为++=0,所以+=-.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2|ND―→|,故点N为△ABC的重心.
因为·=·,所以(-)·=·=0.
同理·=0,·=0,所以点P为△ABC的垂心.
7.答案:3
解析:设所用时间长短为t,则=tv,即(3,6)=t(1,2),所以t=3.
8.答案:
解析:∵=+=+,=+=+,
∴||=,||=,·=2+2=1,∴cos∠DOE==.
9.答案:1
解析: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B(2,0).设AD=a,
则C(1, a),=(1, a),=(-1, a).
因为AC⊥BC,所以⊥. 所以·=-1+a2=0,所以a=1(负值舍去).
10.答案:等腰三角形
解析:因为(+-2)·(-)=[(-)+(-)]·(-)=(+)·(-)=2-2=||2-||2=0,所以||=||,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11.答案:0,98
解析:物体m的位移大小为|s|==(m),则支持力对物体m所做的功为W1=F·s=|F||s|cos 90°=0(J);重力对物体m所做的功为W2=G·s=|G||s|cos 53°=5×9.8××0.6=98(J).
12.解:如图,设水流的速度为v水,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0,船的实际行驶速度为v,
则|v0|=5,|v|==4.
∵v⊥v水,∴|v水|==3,即水流的速度为3 m/s.
13.证明:因为=+,=-,
所以·=(+)·(-)=||2-||2=0.
所以⊥,即AC⊥BD.
14.解:如图所示,设木块的位移为s,则
WF=F·s=|F||s|cos 30°=50×20×=500(J).
将力F分解,它在铅垂方向上的分力F1的大小为|F1|=|F|sin 30°=50×=25(N),
所以摩擦力f的大小为|f|=|μ(G-F1)|=(80-25)×0.02=1.1(N),
因此Wf=f·s=|f||s|·cos 180°=1.1×20×(-1)=-22(J).即F和f所做的功分别为500 J和-22 J.
15.解:(1)设=a,=b,则
=+=+=+(-)=+=a+b.
∴||2=2=2=a2+2×a·b+b2=×9+2××3×3×cos 120°+×9=3.故AD=.
(2)设∠DAC=θ,则θ为向量与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