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7 10: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 C. D.
2.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硼酸(H3BO3)溶液处理,硼酸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硼酸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硼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硼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3.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D.浓硫酸放入水中稀释放热,说明浓硫酸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要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则一定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帮助
C.其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
D.反应前后所有离子都发生了变化
5.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C.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硫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D 点燃密闭容器内的红磷,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硫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8.目前我国己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分为三大类: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最早期的灭活疫苗是在石炭酸(化学式为C6H6O,具有酸的性质)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炭酸由13个原子构成 B.石炭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石炭酸属于氧化物 D.紫色石蕊遇石炭酸变红色
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检查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
12.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生石灰⑤熟石灰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二、简答题
13.《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通过烈火灼烧即可制成生石灰。同时,也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注释:“沃”:浇)
(1)从能源分类分析,煤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燃烧条件分析,“铺薪其底”中置于最底层的木材对煤饼燃烧的作用是_______。
(3)从反应原理分析,写出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从能量转化分析,“急用者以水沃之”,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14.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请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_______。
(2)某锂电池厂向河中非法排放了大量酸性废液。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一种试剂检测酸性废液和受污染河水的方法,并提出治理措施______。
三、推断题
1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红棕色固体,D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C→D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4)B与C能发生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16.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其中只有两种物质是氧化物,E是含有三种元素的物质。
(1)若D为水时,且A、B两物质能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若D为二氧化碳时,A与C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滴管内液体。
实验序号 集气瓶内试剂 滴管内试剂
1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2 氧化钙 水
3 A B
(1)实验1,观察到U型管中a处液面下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2)实验2,观察到U型管中a处液面先下降,一段时间后恢复原位,原因是_____。
(3)实验3,观察到U型管中 a处液面上升。试剂A、B是_____。
18.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装置A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___;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___→___。(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 G 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 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2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B 6.B 7.D 8.D 9.D 10.D 11.C 12.A
13.(1)不可再生
(2)利用木材燃烧放热,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3)
(4) 化学 热
14.(1)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2)紫色石蕊溶液/活泼金属,如Zn、Fe、Mg等/CaCO3等;可以向废液中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钙),中和以后再排放
15.(1)Fe2O3+3CO2Fe+3CO2
(2)CaO+H2O=Ca(OH)2
(3)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氢之前
16.(1) H2 C2H5OH
(2)
17.(1)
(2)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密闭装置内压强大于大气压,a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压强恢复至大气压,a处液面恢复原位
(3)A是二氧化碳;B是澄清石灰水(合理即可)
18.(1)酒精灯
(2)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控制反应速率
(3) F E
(4)
19.(1)解:设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y=23.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
20.(1)4g
(2)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x=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