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说三案齐全

文档属性

名称 《关雎》教学说三案齐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13 20:39:00

文档简介

关 雎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关雎》。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册教材主要是学习四大文学样式,在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代诗歌,而《诗经两首》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理智把握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羞于表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首先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感受。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 背景材料,指出,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学例中包含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同时,通过朗读、展示、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学方法后,尝试于学例中的探究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合作讨论
3、朗读法。在朗读中感知节奏,重章叠句等知识点。
4、知识迁移法。使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得以感悟。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情境导入。其依据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我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理智思维在现实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优哉游哉 琴瑟友之
君 子 好 逑 寤 寐 求 之
辗转反侧 钟鼓乐之
好逑 →→→ 求 ( 哀 ) →→→ 梦中求( 乐 )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将主人公感情线索较明晰的展现出来,并将孔子的评价与
诗歌相联系,凸显出来,在知识与思想上加深学生的认知。
5. 布置作业。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1)整理笔记:(2)提出其他问题。
目的是巩固所学,保护学生求知欲。。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学案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爱情现象,学生具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思考的过程中我进行了点拨和指导,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自以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PAGE
1《诗经*关雎》学案(生)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理智把握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对《关雎》《蒹葭》两首诗的学习与比较,总结《诗经》的特点;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学习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通过对《关雎》《蒹葭》两首诗的学习与比较,总结《诗经》的特点。
学习方法:对照注释反复诵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纠正读音;理解史中所反映的内容与情感;尝试背诵;
文本资料库
《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是我国最 早 的一部 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
到 春秋 五百多年间的 305 首诗。
《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是_赋_、_比_、_兴_。合称“六义_”。
周南《诗经 ( http: / / baike. / view / 4976.htm" \t "_blank )》国风 ( http: / / baike. / view / 62616.htm" \t "_blank )中的部分作品,周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6573.htm" \t "_blank )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关雎》一诗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也许是叫“单相思”吧,总之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是令人感动的。你看,那位在河边“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窈窕淑女”是多么美丽动人啊,她将这位“君子”的心深深地吸引住了。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因此孔子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这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行动在欢乐之时并不过分(没有违背道德准则),在“求之不得”之时也不过于悲伤(能自制而没有自卑自残或图谋不轨),所以儒家认为这样的爱情诗,不仅年轻人爱读(能产生美好向往),而且年老者也爱读(能引起美好的回忆),因此它具有“正风俗”的良好的教化作用。
孔子这样评价本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在孔子看来,《关雎》所表现的情感不但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孔子论《关雎》诗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这首诗,无论是快乐,还是悲哀,情感表达处于控制之中,不滥情,不失度。须拿捏分寸。 淫是放纵的意思。
“发乎情,止乎礼”是孔子的学说 。传说由孔子删定的《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孔子的学生子复作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而不淫".
"乎"是介词,意思同"于"。 "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走近文本
1、填空
(1)《关雎》选自《诗经﹡___》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2、(1)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君子好逑(hǎo):形容词,美好的 钟鼓乐之(lè):使动用法,使……快乐。“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2)朗读课文并注音: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寤寐 琴瑟 芼之
3、(1) 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洲( )寤( )寐( )
悠哉( )参差( )思服( )
(2)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
——有什么发现?
(3)自读课文,思考表现手法:
关注: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文本探究
1、 阅读课文,感知节奏与写作手法手法的运用。
节奏_____
表现手法____、_____。
2诗意对接 将现代诗意整理后抄写在后面。
关 睢 《诗经 国风 周南》
A)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a)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B)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b)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C)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c)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D)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d)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E)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e)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迎娶她。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
3、诗句赏析:
(1)《关雎》用起兴开篇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3)《关雎》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 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4、自读课文,通过学习《关雎》《蒹葭》两首诗,你能否体会到它们的共同之处或相似点呢,请试着总结在下面:
①篇 名
②都是__言诗。
③表现手法
④在情感上,
6、熟读并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走出文本
1、 我们学习古诗,了解《诗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君子好.逑( )( ) 钟鼓乐之( )芼之( )参差( )( )
jū jiū ( )( )yǎo tiǎo( )( ) xìng( )菜 wù mèi( )( )
qín sè( )( )
二、文学常识.
(1)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2)、《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 、 三部分。在汉代时被尊为___经典。
三 填空
1 (1)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_______,________。
(2)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______,______。
(3)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_______,______。
2
(1). 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语句:
□□□□, □□□□
(2) 写女子文静美好,形容真挚爱情的句子:
□□□□, □□□□
(3)形容男主人公情思绵绵,长夜难眠的句子:
□□□□, □□□□
(4).借雎鸠鸟和鸣起兴,创造一种缠绵欢愉的气氛,联想到淑女应是君子的佳偶的句子:
□□□□, □□□□
(5.)诗中的千古佳句是:□□□□, □□□□
(6).最能写出小伙子对姑娘追求的执着的语句:
□□□□, □□□□
(7).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巩固生成
作业:(1)修改预习学案中的错误两遍;抄写本诗两遍;
(2)关于《诗经》、《关雎》、《蒹葭》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2、自读课文,通过学习《关雎》《蒹葭》两首诗,你能否体会到它们的共同之处或相似点呢,请试着总结在下面:
①篇 名都是 从 诗 篇 第 一 句 中 摘 取 来 的。 《诗 经》 的 篇 名 都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②都是四言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
③每章只换几个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这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
④诗的开头所描写景物与全诗的内容和所表达感情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⑤在情感上,“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
3、我们学习古诗,了解《诗经》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①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化之”根”. 儒家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指的是《论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9183.htm" \t "_blank )》《孟子》《大学》和《中庸 ( http: / / baike. / view / 4111.htm" \t "_blank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②取其精华,感悟人生。要让理智为情感掌舵,“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让人生的航船驶向远方。
教师导语及结语 与录音 号子声 范读 歌曲《关雎》
PAGE
5《诗经*关雎》学案(生)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理智把握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对《关雎》《蒹葭》两首诗的学习与比较,总结《诗经》的特点;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学习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通过对《关雎》《蒹葭》两首诗的学习与比较,总结《诗经》的特点。
学习方法:对照注释反复诵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纠正读音;理解史中所反映的内容与情感;尝试背诵;
文本资料库
《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是我国最 早 的一部 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
到 春秋 五百多年间的 305 首诗。
《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是_赋_、_比_、_兴_。合称“六义_”。
周南《诗经 ( http: / / baike. / view / 4976.htm" \t "_blank )》国风 ( http: / / baike. / view / 62616.htm" \t "_blank )中的部分作品,周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6573.htm" \t "_blank )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关雎》一诗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也许是叫“单相思”吧,总之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是令人感动的。你看,那位在河边“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窈窕淑女”是多么美丽动人啊,她将这位“君子”的心深深地吸引住了。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因此孔子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这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行动在欢乐之时并不过分(没有违背道德准则),在“求之不得”之时也不过于悲伤(能自制而没有自卑自残或图谋不轨),所以儒家认为这样的爱情诗,不仅年轻人爱读(能产生美好向往),而且年老者也爱读(能引起美好的回忆),因此它具有“正风俗”的良好的教化作用。
孔子这样评价本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在孔子看来,《关雎》所表现的情感不但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孔子论《关雎》诗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这首诗,无论是快乐,还是悲哀,情感表达处于控制之中,不滥情,不失度。须拿捏分寸。 淫是放纵的意思。
“发乎情,止乎礼”是孔子的学说 。传说由孔子删定的《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孔子的学生子复作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而不淫".
"乎"是介词,意思同"于"。 "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走近文本
1、填空
(1)《关雎》选自《诗经﹡___》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2、(1)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君子好逑(hǎo):形容词,美好的 钟鼓乐之(lè):使动用法,使……快乐。“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2)朗读课文并注音: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寤寐 琴瑟 芼之
3、(1) 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洲( )寤( )寐( )
悠哉( )参差( )思服( )
(2)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
——有什么发现?
(3)自读课文,思考表现手法:
关注: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文本探究
1、 阅读课文,感知节奏与写作手法手法的运用。
节奏_____
表现手法____、_____。
2诗意对接 将现代诗意整理后抄写在后面。
关 睢 《诗经 国风 周南》
A)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a)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B)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b)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C)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c)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D)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d)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E)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e)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迎娶她。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
3、诗句赏析:
(1)《关雎》用起兴开篇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3)《关雎》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 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4、自读课文,通过学习《关雎》《蒹葭》两首诗,你能否体会到它们的共同之处或相似点呢,请试着总结在下面:
①篇 名
②都是__言诗。
③表现手法
④在情感上,
6、熟读并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走出文本
1、 我们学习古诗,了解《诗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君子好.逑( )( ) 钟鼓乐之( )芼之( )参差( )( )
jū jiū ( )( )yǎo tiǎo( )( ) xìng( )菜 wù mèi( )( )
qín sè( )( )
二、文学常识.
(1)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2)、《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 、 三部分。在汉代时被尊为___经典。
三 填空
1 (1)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_______,________。
(2)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______,______。
(3)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_______,______。
2
(1). 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语句:
□□□□, □□□□
(2) 写女子文静美好,形容真挚爱情的句子:
□□□□, □□□□
(3)形容男主人公情思绵绵,长夜难眠的句子:
□□□□, □□□□
(4).借雎鸠鸟和鸣起兴,创造一种缠绵欢愉的气氛,联想到淑女应是君子的佳偶的句子:
□□□□, □□□□
(5.)诗中的千古佳句是:□□□□, □□□□
(6).最能写出小伙子对姑娘追求的执着的语句:
□□□□, □□□□
(7).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巩固生成
作业:(1)修改预习学案中的错误两遍;抄写本诗两遍;
(2)关于《诗经》、《关雎》、《蒹葭》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2、自读课文,通过学习《关雎》《蒹葭》两首诗,你能否体会到它们的共同之处或相似点呢,请试着总结在下面:
①篇 名都是 从 诗 篇 第 一 句 中 摘 取 来 的。 《诗 经》 的 篇 名 都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②都是四言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
③每章只换几个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这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
④诗的开头所描写景物与全诗的内容和所表达感情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⑤在情感上,“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
3、我们学习古诗,了解《诗经》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①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化之”根”. 儒家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指的是《论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9183.htm" \t "_blank )》《孟子》《大学》和《中庸 ( http: / / baike. / view / 4111.htm" \t "_blank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②取其精华,感悟人生。要让理智为情感掌舵,“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让人生的航船驶向远方。
教师导语及结语 与录音 号子声 范读 歌曲《关雎》
PAGE
5关 雎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关雎》。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册教材主要是学习四大文学样式,在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古文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代诗歌,而《诗经两首》是最能代表我国诗歌源头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理智把握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起源,《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主人公感受;
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羞于表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首先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感受。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 背景材料,指出,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学例中包含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同时,通过朗读、展示、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法。通过自学方法后,尝试于学例中的探究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合作讨论
3、朗读法。在朗读中感知节奏,重章叠句等知识点。
4、知识迁移法。使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得以感悟。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情境导入。其依据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我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理智思维在现实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优哉游哉 琴瑟友之
君 子 好 逑 寤 寐 求 之
辗转反侧 钟鼓乐之
好逑 →→→ 求 ( 哀 ) →→→ 梦中求( 乐 )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将主人公感情线索较明晰的展现出来,并将孔子的评价与
诗歌相联系,凸显出来,在知识与思想上加深学生的认知。
5. 布置作业。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1)整理笔记:(2)提出其他问题。
目的是巩固所学,保护学生求知欲。。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学案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爱情现象,学生具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思考的过程中我进行了点拨和指导,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自以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PAGE
1《诗经*关雎》教师教案
文本资料库
《诗经》: 名称(《诗》、《诗三百》)
地位(最早、儒家经典)、
内容(305篇)、
表现手法。(六义)
周南 《周王都城的南面。 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
《关雎》 君子“单相思”,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这样评价本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孔子论《关雎》诗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这首诗,无论是快乐,还是悲哀,情感表达处于控制之中,不滥情,不失度。须拿捏分寸。 淫是放纵的意思。
“发乎情,止乎礼”
"乎"是介词,意思同"于"。 "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关雎》
2.回顾 诗经地位 a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经典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 比兴
二、 文本感知
走近文本
1、填空
(1)《关雎》选自《诗经﹡___》 【周南】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1)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君子好逑(hǎo):形容词,美好的 钟鼓乐之(lè):使动用法,使……快乐。“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2)朗读课文并注音: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寤寐 琴瑟 芼之
[Jū jiū yǎo tiǎo cēncī xìng wùmèi sè mào]
3、(1) 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洲( )寤( )寐( )
悠哉( )参差( )思服( )
(2)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
——有什么发现?
(3)自读课文,思考表现手法:
关注: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 左右芼之
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比兴
文本探究
1、 听录音范读,感知节奏与写作手法手法的运用。
节奏_____【二二拍】
表现手法____、_____【比兴、重章叠句】。
注意举例
2诗意对接 将现代诗意整理后抄写在后面。
关 睢 《诗经 国风 周南》
A)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a)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 c 】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B)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b)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 a 】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C)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c)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州。
【 b 】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D)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d)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 e 】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迎娶她。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E)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e)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 d 】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译文整理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3 讲解 [注意板书](见附录)
(1)文本与诗意联接分析“君子”的思慕之情。
(一)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君子身份 贵族
a借雎鸠鸟和鸣起兴,创造一种缠绵欢愉的气氛,联想到淑女应是君子的佳偶
b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语句:
c写女子文静美好,形容真挚爱情
d千古佳句
e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
f统摄全诗的句子
(二)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a 写出小伙子对姑娘追求的执着
B 形容男主人公情思绵绵,长夜难眠
c 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窈 窕 淑 女, 钟 鼓 乐 之。
【思极必成幻。 虚写 或实写梦】 【愁啊愁,愁到了梦里头。】
a 虚写(或梦中)君子亲近淑女
【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
b 虚写(或梦中)君子迎娶淑女
(2)联系孔子的评价及主人公身份点拨思慕情感。
孔子这样评价本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放纵的意思。
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哀,情感表达处于控制之中,不滥情,不失度。须拿捏分寸。人的生活与感情应该是健康、正常的、理智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君子“单相思”,虽为贵族,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发乎情,止乎礼”
"乎"是介词,意思同"于"。 "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正确对待早恋 :似懂非懂,又非懂似懂,懵懵懂懂。 与家长、老师多交流,多读好书。 调节心理。】
3、诗句赏析:
(1)《关雎》用起兴开篇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 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身份:君子(贵族)求 淑女
4、再读课文,通过学习《关雎》《蒹葭》两首诗,你能否体会到它们的共同之处或相似点呢,请试着总结在下面:
①篇 名 都是 从 诗 篇 第 一 句 中 摘 取 来 的。 《诗 经》 的 篇 名 都 是 这 样 产 生 的。
②都是__言诗。 四言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
③表现手法 都用了 比兴 、重章叠句
④在情感上, “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
6、熟读并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走出文本
1、 我们学习古诗,了解《诗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①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化之”根”. 儒家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指的是《论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9183.htm" \t "_blank )》《孟子》《大学》和《中庸 ( http: / / baike. / view / 4111.htm" \t "_blank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②取其精华,感悟人生。要让理智为情感掌舵,“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让人生的航船驶向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君子好逑( ) 钟鼓乐之( ) 芼之( ) 参差( )( )
Hao le mao cen ci
jū jiū ( )( )yǎo tiǎo( )( ) xìng( )菜 wù mèi( )( )
【雎 鸠】 【窈 窕】 【 荇 】 【寤 寐】
qín sè( )( ) 【琴 瑟】
二、文学常识.
(1)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2)、《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 、 、 三部分。在汉代时被尊为___经典。 【赋、 比、 兴 ; 儒家 】
三 填空
1 (1)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_______,________。【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2)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______,______。【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3)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_______,______。【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1). 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起读者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的语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写女子文静美好,形容真挚爱情的句子: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形容男主人公情思绵绵,长夜难眠的句子: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借雎鸠鸟和鸣起兴,创造一种缠绵欢愉的气氛,联想到淑女应是君子的佳偶的句子:
□□□□, □□□□。
□□□□,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诗中的千古佳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最能写出小伙子对姑娘追求的执着的语句:
□□□□, □□□□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7).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窈 窕 淑 女】
巩固生成
作业:(1)修改预习学案中的错误两遍;抄写本诗两遍;
(2)关于《诗经》、《关雎》、《蒹葭》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请写在下面。
____
课堂小结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这节课我们再次对诗经作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诗经的地位与艺术手法。
通过对《关雎》的学习,我们探求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楚与理智。希望所有人在人生道路上让理智为情感掌舵,“乐而不淫(放纵),哀而不伤”。让人生的航船驶向远方。
播放歌曲《关雎》。
附 板书设计
优哉游哉 琴瑟友之
君 子 好 逑 寤 寐 求 之
辗转反侧 钟鼓乐之
好逑 →→→ 求 ( 哀 ) →→→ 梦中求( 乐 )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