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7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7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21 09: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一人有庆 万寿无疆 走进历史马关条约 签约地点日本
马关春帆楼。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拒和
迁都
变法
练兵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春北京 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失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1898.6.11-1898.9.21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新政危机四伏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
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新政危机四伏袁世凯 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锐。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谭嗣同故居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维新时期的遗产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换我了后来……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手术。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声中死去。
光绪皇帝终于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驾崩,清王朝开始了一个3岁小皇帝的统治,而他的统治也只维持了3年。课堂总结练习: 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______ 再次上书,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 康有为光绪帝 慈禧谭嗣同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你认为值得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课堂练习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课堂练习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法取得成功。
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但中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我们将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