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汉字真有趣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汉字真有趣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5: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习作课件
我爱你,汉字
精品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三单元
猜一猜





猜想导课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行 书
《十七帖》草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泰山刻石》小篆
隶书熹平石经
大 篆《石鼓文》
甲骨文
金 文
汉字的演变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
我爱你
汉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习作课件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一项开展活动,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阅读材料”供参考。
(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汉字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习作内容
尝试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限制词:“选择其中一项”
(1)“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或其他感
兴趣的汉字内容”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中心词:“汉字的规范使用”
体裁:应用文“研究性报告”
审清题意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教学课件/毕业答辩/教师说课/论文答辩




第一部分


交 流
平 台
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想一想这篇研究报告的调查步骤、方法各是什么?
回归教材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
研究结论
规范的研究报告写法。
写作技巧
1.在查找资料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资料的查找与整理要围绕研究的问题进行,要有所侧重。
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是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用字不规范等,与汉字有关的问题。
写作技巧
2.写研究性报告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是把调查所得材料简单罗列出来,而是要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合理建议,使自己的调查结论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写作技巧
3.要注意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本单元写研究性报告,格式可参考教材所给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写作技巧
表格法
用表格的形式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资料整理的情况,让人一目了然,从而使人对最终的研究结果比较信服。
写作技巧
类别 内容
来源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一族有人在避祸逃难中,食木子(植物的果实)而得以存活,故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有武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赐予“李”姓。
历史名人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的杰作;唐代的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
写作技巧
简评:这个表格非常清晰地说明了资料整理的情况,让读者对资料的情况比较了解,对研究结果信服。
类别 内容
历史名人 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
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之一……
现状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数
量排名前三的姓氏是王、李、张,分别有9468万、9276
万和8550万,占人口总数的7.10%、6.96%和6.42%。
写作技巧
研究性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一般来说,一篇研究性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部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和格式来写。
写作思路
前 言
这一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即以陈述问题的形式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要精练,直切主题。
写作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的邻居也有好几家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多吗?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写作思路
主 体
主体部分是研究性报告最主要的部分,包括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两部分,一般来说主要叙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即你调查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采用了哪些方法,调查研究经过了哪些过程或步骤;
第二,通过调查研究,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第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写作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包括资料类别和具体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
写作思路
结 论
结论也是研究性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通过对材料的统计、整理、分析后所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基本观点和结论;也可以谈谈还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等。但重点还是在于将具体认识、基本观点阐述清楚。
写作思路
四、研究结论
1.“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期的“李”姓……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
3.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写作思路
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在批改我的语文作业时,经常会在上面标注一些红圈,圈出来的都是我写的错别字。每次看到这些红圈,我都特别懊悔。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在我的身上发生,我看到同桌的作业本上也有不少错别字。于是,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次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调查研究。
写出了研究目的。
范文点评
二、研究方法
1.询问语文老师,了解我们语文作业本上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2.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收集全班同学的语文作业本,看老师的批红,总结同学们易写错的字。
3.参考相关书籍上的易错字的整理汇总,总结我们作业本上出现的错别字类型。
研究方法分条写,非常清晰。
范文点评
类别 具体内容
错别字情况 错别字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经常出现,这与成绩好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错别字是因为字迹潦草而被老师判成错别字的。
易写错别字的原因 1.生僻字不常见、不常写。
2.从一开始写字时就没写对。
3.受词义或词语内其他字的影响。
4.字形相近。
5.读音相同。
……
表格列举,让人一目了然。
三、资料整理
范文点评
四、研究结论
1.同学们写错别字的现象很严重,这和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成绩较差的同学,还是成绩较好的同学,都会出现写错别字的情况。
2.同学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有的是生僻字不常见、不常写,如“壑”“骛”;有的是从一开始写字时就没写对,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如“染”字中将“九”写成“丸”;有的是受词义或词语内其他字的影响,如“山清水秀”会误写成“山青水秀”,“清晰”写
④分四部分来呈现“研究报告”,习作结构非常清晰。
⑤对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了实例。
范文点评
成“清淅”;有的是字形相近,如“膏”和“肓”,“灸”和“炙”;有的是读音相同,如“形”和“型”;有的是本身字义用法极为相似,如“做”和“作”;还有一种是字迹潦草,老师看不清楚,便被判成错别字了。
3.为了让同学们少写错别字,这里我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积累生僻字,多看书、多查字典,不仅仅只是掌握课本上要求会写的字;在认识一个新字时,要弄清楚它的正确写法和读音,可以结合字义、词语来记忆;要学会辨析字形相近、字义相似的字;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字迹端正,集中精神。
⑥所列举的实例贴近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⑦总结的解决方法可行性强。
范文点评
①研究方法:询问语文老师、调查语文作业本、参考书籍汇总。
②资料整理。(表格呈现)
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前言:提出问题——“我”以及其他同学的语文作业本上经常
出现错别字。
主体:
结论:
篇章结构
①写错别字的现象严重,且与成绩好坏无关。
②写错字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总结少写错别字的方法。
范文点评
好 词
赞美汉字形体美的词语:
粗细均匀 婀娜多姿 笔走龙蛇 龙飞凤舞 狂放不拘
方方正正 横平竖直 刚柔并济 变化多端 矫若游龙
赞美汉字音韵美的词语:
抑扬顿挫 字正腔圆 优美动听 令人陶醉 珠圆玉润
轻重有序 铿锵有力 字字珠玑 朗朗上口 韵味无穷
赞美汉字意境美的词语:
耐人寻味 诗情画意 意蕴隽永 无与伦比 意味深长
字斟句酌 美不胜收 妙趣横生
精选素材
好 句
1.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每字每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
2.汉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汉字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
3.“笑”像一个文静的女孩,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在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张樱桃小嘴,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
精选素材
4.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上,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招牌:什么“陶之夭夭”(陶吧)、“衣衣不舍”(干洗店)、“一明惊人”(眼镜店)……这些店名往往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又让人隐隐不安。
5.汉字的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行书,再从行书到草书,这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这里面渗透的不仅仅是字形的变化,更蕴含着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
精选素材
好开头
(问题引导式)为什么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街头广告为什么要滥用、误用成语?为了了解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情况,我对这一现象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选自《关于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研究报告》)
(引用字谜式)一说到“器”字,我就会想起妈妈以前给我出的一个字谜:“一家四口,中间卧条狗。”当时,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妈妈就给了我一个提示:“你想一下,有四个‘口’的字有哪些?”话音刚落,我就想到了“器”字。从此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字。
(选自《关于“器”字的来源及字形演变的研究报告》)
精选素材
好结尾
(总结式)从研究中,我发现“赢”字音韵明朗响亮,字形高大稳健,字义丰富深刻,还蕴藏着催人奋进的力量。(选自《关于“赢”字的研究报告》)
(号召式)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热爱汉字,不写错别字。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都来规范使用汉字吧!(选自《关于如何规范使用汉字的研究报告》)
精选素材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教学课件/毕业答辩/教师说课/论文答辩




第二部分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发展历史
甲骨文
金文
汉字的发展历史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行 书
《十七帖》草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泰山刻石》小篆
隶书熹平石经
大 篆《石鼓文》
甲骨文
金 文
汉字的演变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汉字演变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教学课件/毕业答辩/教师说课/论文答辩




第三部分

错别字分类
错 字
别 字
不规范字
繁体字
一点值千金
1983年,乌鲁木齐市一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了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的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制出样品后,经挂面厂与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当这批塑料袋飘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发现了“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成了废品。这真是一点值万金啊!如果挂面厂和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认真检查,就不会让这18万元付之东流了。
汉字演变
我不敢“娶”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不学无术,却想通过科举弄个一官半职。
某年他来参考,可是试卷一到手,他就冒虚汗。连“破题”也不会做,肯定是考不及格了。后来他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把这关系写上,监考官敢不录取 于是,他就在卷尾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这家伙“戚”字不会写,写成了“妻”了。
那监考官看后,批道:“阁下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取)。”
汉字演变
街头错别字
“鸡蛋灌饼”的“灌”不能写成“罐”。
街头错别字
“隐形药水”的“形”不能写成“行”.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教学课件/毕业答辩/教师说课/论文答辩




第四部分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
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正。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
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赞汉字
作者:汪竹柏
东汉名书法家:钟 繇
东晋名家书法:王羲之、陆 机、王献之、王 洵
南北朝名书法家:陶弘景、虞世南、欧阳询
唐朝名书法家:怀 素、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张 旭、杨凝式、柳公权
宋朝名书法家:米 芾、赵 佶、苏 轼、黄庭坚、马 远、钱 选、刘松年、李建中蔡 襄
元朝名书法家:倪 瓒、赵孟頫、宋 克
明朝名书法家: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丰 坊、黄道周
清朝名书法家:朱 耷、郑 燮、伊秉绶、阮 元、金 农、黃 慎、何绍基、王 澍、翁同龢、李 勉、杨 法
近代名书法家:钱君匋、沙孟海、李苦禅、鲁 迅、李叔同、陈大羽、谢稚柳、关山月、方人定
我国书法名家
行 书
行书有一些连笔但不多,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潦草,但它书写快速方便,字形较易辨认,平时使用较广泛。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柳公权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则稍显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他为人既有骨气又一丝不苟,在长安王公贵族都不惜巨金争相请他挥毫留墨。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发现街头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误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出现的错别字,如,将“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写字人没有查证就随意使用汉字。?
2.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3.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个“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提高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名师点评:小作者围绕街头错别字撰写了一份研究性报告,报告的格式正确。针对街头错别字的总体情况,小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是一份有意义的研究性报告。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精品范文一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觉得这份研究报告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报刊,了解“陈”姓的起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上网浏览,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陈”姓名人的历史故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来源,据说“陈”姓出自陈胡公的后裔,帝王赐姓也是来源之一。
2.老师的讲述名人陈胜、陈叔宝、陈独秀……
3.网络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全国“陈”姓人口数量大约有7000万。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陈”姓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主的后裔,找到了舜的后裔妫满,武王封他为陈侯,奉守舜的宗祠。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他的后代就姓“陈”。从资料中还发现,隋朝及明朝的部分将领,因立功被帝王赐予“陈”姓,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改为“陈”姓,这些都是“陈”姓的起源。
2.“陈”姓历史名人有很多。秦朝农民起义将领陈胜、西晋史学家陈寿、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陈独秀……“陈”姓在历史上真可谓是人才辈出。?
3.“陈”姓是当代中国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全国“陈”姓人口总数约有7000万。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性报告格式很规范,提出的问题与小作者自身密切相关。调查方法切实可行,运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资料,一目了然,结论明确。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精品范文二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但我对汉字发展演变知之甚少。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对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对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字体的演变。?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汉字的自然流变。?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汉字起源及演变汉字最早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变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网络汉字的自然流变包括结构、读音、字义、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等,历史上还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
2.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以后有了楷书,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自然流变。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和字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以《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表为标准,规范使用汉字。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报告格式十分规范,调查方法切实可行,结论明确。小作者围绕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研究,选题对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使用汉字很有帮助。

精品范文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你们小组或个人的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会
成果展示
让我们拿起笔,快快写出自己的佳作吧!
小试牛刀
小组内分享,共同修改、完善,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特点。
讨论分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