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1.1 杠杆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7 17:4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下《11.1杠杆》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难点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法。
【 分组实验器材 】
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 杠杆的平衡   出示天平图片,对天平进行分析,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得出力影响杠杆的平衡。   出示杆秤图片,对杆秤进行分析,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得出力臂影响杠杆的平衡。  对天平杆秤进行分析,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教师指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二、实验探究 置疑: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每4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1)你能把能不水平的杠杆调成水平静止,让它达到平衡状态吗?(强调:杠杆一经调平不得再动螺母 ) (2)在已经调平的杠杆左边10cm的地方挂上2个钩码,它还能平衡吗? (3)如果要使它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办呢? (4)重新平衡的杠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多少呢? 介绍实验步骤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步骤如下: (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 静止 )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 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 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 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说明:每个钩码0.5N,本次实验统一认为左边为动力,右边为阻力 巡回指导,对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5、得出结论 实验完成投影学生的实验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6、评估与交流 评估实验: (1)为什么该探究活动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呢? (2)该实验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3)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侧向上拉能否使杠杆平衡呢? 请一同学到讲台展示。并记录数据 进行猜想 调平 思考回答 记录的是杠杆上的格数,如果不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臂长就不等于格数×格长了。 分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在导学案单上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一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实验,记录数据 回答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几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每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分组认真探究,将结果填入导学案的表格中,同时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讨论。
  对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比例式 ,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课堂练习】         练习,理解。
三、杠杆的分类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分小组讨论杠杠的分类。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臂不等时,对应的力也不等。 学生阅读课本并分小组讨论杠杆的分类,可将杠杆分为三类:学生踊跃报名上讲台讲解每一种分类。
考考你,让学生对图片的杠杆进行分类 回答问题对杠杆进行分类。
分析中提出相关问题:省力、费力是谁相对谁而言?省距离、费距离的含义是什么? 举例分析:从撬棒撬石头分析费距离的含义。 所谓省距离或费距离指的是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1 ,相对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2 而言的。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当动力作用点移动 s1 距离时,阻力作用点移动s2 距离,且s1 >s2 ,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杠杆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 L1> L2L1< L2L1 = L2 力的大小关系 F1 < F2F1 > F2F1 = F2 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s1 > s 2 费距离 s1 < s 2 省距离 s1 = s2
学生踊跃报名上讲台讲解每一种分类的特点。 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题。
四、课堂小结 一、杠杆的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F1L1 = F2L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 实践活动 】
1. 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 请就此写一篇短文。
2. 用杠杆知识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调整过程。
【 板书 】
一、杠杆的平衡
二、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F1L1 = F2L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 教学反思】
上完《杠杆》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当堂检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方法的掌握。使五环节教学法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天平和杆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这一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五环节的应用,总体效果是较好的,知识点也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但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和改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