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ū) 腻歪(nì)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B.阔绰(chuò) 蓦地(mò) 恐吓(xià) 不知好歹(dǎi)
C.盘桓(huán) 绮丽(qǐ) 堕落(zhuì) 涓涓细流(juān)
D.荤菜(hūn) 附和(hè) 掂量(diān) 战战兢兢(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犷 家具城 彬彬有理 荡然无存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箱箧 口头禅 随机迎变 一意孤行
D.追溯 座右铭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坐在一个靠近她床的松软的大椅子里,无精打采地坐着,闭着眼睛,嘴巴麻木地张开着。
B.做人要懂得怡然自乐的享受,也需要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责任,不能终日异想天开,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C.热衷网络游戏的小明,一边玩着画面光彩熠熠的游戏,一边还像老鼠般战战兢兢的听着门外的动静,生怕被家长发现。
D.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C.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D.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二、语言表达
6.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活动。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同学们人生里程中最难忘的一段。6月10日下午班会课,九(1)班准备开展一次“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请你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顶。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你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顶,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家推选你以班委会名义给学校团委书记黄老师写一封邀请信,请他参加这次主题班会,你准备怎样写?(限5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孔乙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③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⑤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⑦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⑧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8.概括情节——根据示例,概括选文事件。
示例: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①孔乙己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____________ ③孔乙己____________
9.品评视角——选文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10.评析人物——在《呐喊》小说集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篇,想必他也很喜欢孔乙己其人。结合选文内容,简析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11.一“笑”贯穿——选文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我”的笑、孩子们的笑、掌柜的笑和众人的笑,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2.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1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14.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谓秦王①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②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③残范、中行④,围逼晋阳,卒为三家⑤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⑥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②《诗》:即《诗经》。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赵、韩、魏三国。⑥梁君:指梁惠王。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鲜克有终( )
(2)卒为三家笑( )
17.翻译下面句子。
(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18.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两条忠告?
六、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飞鸿:天空中的鸿雁。飞鸿影下:雁影掠过。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黄花:菊花。红叶:枫叶。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喧嚣、辽阔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C.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D.“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20.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七、作文
21.按要求作文
坚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翠竹临风挺立,坚守其气节;寒梅映雪俏丽,坚守其傲骨;海燕凌波奋飞,坚守其勇猛。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生命,需要坚守,坚守自我的美丽,坚守内在的涵养,世界因坚守而美好。
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书写要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学生需要注意多积累,多运用。A项,“颓”应读“tuí”;B项,“吓”应读“hè”;C项,“堕”应读“duò”。
2.D
A.“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
B.“名信片”应为“明信片”;
C.“随机迎变”应为“随机应变”;
故选D。
3.A
按照内部的因果关系来梳理,会发现内在的逻辑关系。
4.D
D选项里“虚怀若谷”的意思是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耻下问”。
5.C
解析:A项有误,应该把“坚持始终”改为“始终坚持”;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D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D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过程”。故选C。
6. 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 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
7. (1)编写班史; 举行毕业晚会; 毕业留言。 (2)项目名称:举行毕业晚会; 主要环节:交流各自今后的打算。 理由:全班同学都能参加,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且能倾听同学们的心声。
(3)示例:
黄老师:
我班拟于6月10日下午班会课举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主题班会,恭请您届时莅临指导。
此致
敬礼
九(1)班班委会
2021年6月9日
8. 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被打 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9.⑴“我”是孔乙己故事的在场者、见证人,以“我”的视角叙事故事,亲见亲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亲切感;⑵小伙计“我”,儿童视角,赤子之心,便于表达作者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和对科举制度的委婉讽刺。(意思到即可)
10.①好为人师,善良乐教。比如主动“我”写“茴”字,为了“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真心为“我”的将来着想;②热爱孩子,富有爱心。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见心地善良,童心未泯;③爱面子,讲信誉: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这一回是现钱”,态度诚恳。(至少2个方面,意思到即可)
11.①渲染了小说的“喜剧”色彩,反衬了孔乙己悲剧色彩;②增强了讽刺意味;③揭示人们麻木不仁的状态,表达作者对国民弱性的痛心。(至少从2个方面组织,意思到即可)
12.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13.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
14.(1)对故乡的眷恋;(2)对浓浓母爱的赞美;(3)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4)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15.BD
16. (1)能够 (2)最终
17.(1)臣私下疑惑大王轻视齐国、楚国,蔑视韩国(的原因)。
(2)这三人并非没有功绩,只是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18.(1)君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做到不骄不忿。(2)君主行事有始有终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
参考译文: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
19.B
20.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21.例文
坚守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