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五节巴西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种族构成复杂”对应的课标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发展中的工农业”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热带雨林的保护”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知道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名称。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备课时广泛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实物投影仪、挂图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处理;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编制手抄报、通过相互交流、答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学会倾听与尊重。
教学重点
巴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危机。
教学难点
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巴西观看,并从地理的角度寻找它,了解它,认识它! 学生观看,讨论: 足球,桑巴舞等要素让我们想到了巴西。 用包含巴西元素的图片导入,直接让学生通过巴西的部分特征直接进入巴西的学习。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指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习的重难点。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环节: 一.认识巴西 1.认识巴西的位置; 2.认识巴西的地形; 3.认识巴西的气候; 二.畅游巴西 1.巴西风土人情 2.漂流亚马孙河 3.探险热带雨林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重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的种族构成及多元文化。 3、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一说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广的原因。 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
认识巴西 位置 以及自然环境 过渡: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畅游巴西。去巴西之前,我们要认识巴西,首先要知道巴西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巴西在世界中地图,引导学生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一】 1.巴西的地理位置 读南美洲政区图,完成下列目标: ⑴半球位置____ 、_____ . ⑵纬度位置:两条特殊__________纬线穿过巴西,______(纬线)穿过北部, _________(纬线)穿过南部,主要位于 _______带,是世界上_______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⑶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____洲东部,东临____ 洋, 是____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主学习二】 2.地形与气候 多媒体展示: 由纬度位置的特点,引出巴西的气候特点,并说出类型及分布区域。 拓展思考: 过渡:现在我们认识的巴西,旅行前的准备呀做好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畅游巴西。 巴西三日游 第一日:领略巴西风情 第二日:漂流亚马孙河 第三日:探险热带雨林 畅游巴西开始: 第一日:领略巴西风情 播放桑巴舞视频。 展示巴西文化: 大家看巴西国家足球队员皮肤的颜色有何不同? 巴西种族构成与巴西人种的来 第二日:漂流亚马孙河 视频播放亚马孙河流的短片。 根据气候类型特点,判断北部的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 多媒体展示巴西地形与气候图进行分析: 第三日:探险热带雨林 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及文字介绍: 多媒体展示:巴西的热带雨林在大面积的减少。 合作探究: 怎样拯救“地球之肺”? 组织学生扮演角色:“保护热带雨林” 引导学生总结: 你来说:我们应怎样保护热带雨林? 地理辩论会: 保护 VS 开发 今天就畅游巴西就到此为止,下节课我们接着畅游巴西的城市、农业、和工业。 1.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课件读图分析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临大西洋。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照地形图与气候图进行分析、思考,明确巴西的范围包括两部分。 (1)地形区: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南部的巴西高原。 (2)读图说出巴西的主要气候学生已经可以根据所学的位置来分析对气候的影响了。 气候: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 观察课件展示的狂欢节以及桑巴舞的场面,感悟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称号。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种族复杂,有黑种人、白种人和混血人种等。 观察图片,思考巴西的人种构成具体情况: 白种人约占51%;黑种人占6%,黑白混血人种占40%,另外,还有来自亚洲的黄种人等,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种族构成复杂。 填写自主学习答案: 印第安;葡萄牙;欧洲;非洲;亚洲;混血人种。 狂欢节;桑巴舞;足球。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进行分析: 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中部为平原,周围高,便于径流汇集,故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进行分析: 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中部为平原,周围高,便于径流汇集,故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感悟并小结: 湿热的气候为数百万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 亚马孙热带雨林可提供的新鲜氧气约占全球氧气总量的20%,对调节全球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 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森林具有以下作用: 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调节全球气候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提供木材等 故被称为“地球之肺”。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建设农牧场、修路、采矿和掠夺性的烧荒耕作,造成热带雨林面积大量的减少。 观察分析感悟:烧荒耕作造成热带雨林的破坏。 学生分角色扮演,体会每个角色的立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 保护热带雨林可从下面做起: 1、不能乱砍滥伐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意识。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等 生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巩固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方位感,强化学生读图、记图的能力。分析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以致用,讲练结合,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巴西——民族大熔炉的特点。 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 引导理解国家 主要要素符号认识国家的文化。 巴西的国家符号是: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欣赏亚马孙热带雨林自然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热带雨林动植物的多样性,生动形象,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热带雨林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读图感悟,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对学生进行保护热带雨林的教育,生活无小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森林等。
构 建 与 梳 理 通过本节课的巴西之旅,你对巴西有哪些了解? 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总结巴西的相关知识之间联系性加强。
课堂练习 板画:巴西的轮廓图。 学生上黑板填写答案
课堂小结 播放巴西版小苹果视频
教学反思
本案的重点是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巴西作为西半球的国家,作为拉美地区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代表了拉美地区特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巴西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对拉丁美洲的学习。
本节课整体分为二大板块:一、走进巴西——了解巴西概况,落实基础知识;
二.畅游巴西。1.感受巴西复杂兼容的文化,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2.漂流亚马孙河。3.了解热带雨林面临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吸取环境保护和城市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从上完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这种热情延续了下去;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完成有关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
3、启发式讨论:关于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
不足之处:
1、 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
2、自然环境的总结;
3、语言组织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的辩论会气氛没有完全的调动起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