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22】语文二轮习题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2022】语文二轮习题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7 15: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一、(2022·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冷朝阳还上元①
[唐]韩翃
青丝缆②引木兰船③,名遂身归拜庆④年。
落日澄江乌榜⑤外,秋风疏柳白门⑥前。
桥通小市家林⑦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⑧里,共君携手在东田⑨。
【注】①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回上元县省亲,韩翃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上元:上元县,在今南京市区西北部。②缆:绳。③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④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省亲为拜家庆。⑤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⑥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⑦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⑧寒食:一作“寒梦”。⑨东田:在金陵城外。
1.尾联“依依”一词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冷朝阳登科得意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2·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阙台①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②。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①望阙台: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时而作此诗。②宸銮:皇帝的住处。
1.分析诗歌第一句中“寒”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诗歌后两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1·济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请简述首联中“悲”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1·曲阜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泊盐城
[清]孔尚任
津头柳色晚垂垂,客宿孤城吏未知。
晓雾漫帆秋波润,早潮平岸夜船移。
长淮已散金陵气,沧海真同玉垒诗。
一自神功溟漠后,东流水性亦多移。
【注】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淮河决口,盐城遭灾,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奉旨,协助工部右侍郎孙在丰疏浚淮河入海口,这首诗就是来盐城视察水情时所写。
1.首联和颔联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景色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1·兖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唐]王维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迪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维诗中的“_______ _________”相应和。
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一问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2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21·兰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21·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九、(2021·德阳)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21·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 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21·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21·扬州)诗歌阅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2021·岳阳)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2021·滨州模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入蜀①
[唐]李白
见说②蚕丛路③,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
【注】①此诗为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③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④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诗歌中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2021·德州模拟)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这里指作者来京求职时的寄居之所,他在此久滞,一直不得职务。②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诗歌颔联的韵脚是: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叠词“依依”指留恋,不忍分离,直接抒情,既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又表达出友人才刚刚离去,作者就又开始思念友人的情感。
2.从冷朝阳归省途中所乘船只的华丽、幽雅,侧面衬托出冷朝阳还乡的得意之状;同时冷朝阳归乡途中落日归舟的美丽景色,与其金榜题名相照应,高中的得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1.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实际上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第二句中的“孤臣”有着呼应关系,为下文作者盼望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作铺垫。
2.运用比喻,写出了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可以看出诗人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丹心热血,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三、
1.奠定了全诗深沉感伤的感情基调,总领全诗。
2.这两联描写了衰草遍地的萧瑟、凄凉和“寒云”“暮雪”的压抑、寒冷,渲染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之情。
四、
1.描绘了盐城晨起漫天的大雾,打湿了船帆,整个水乡的水波都滋润无比,河水在早晨涨潮,夜晚停留的船已经随着水潮与岸齐平的画面。
2.①对秀丽的水乡风物的喜爱和赞美;②对时间流逝的感慨;③渴望为百姓建功立业的高尚情怀。
五、
1.苍苍秋雨晦
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六、
1.C 【解析】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故选C。
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七、
1.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2.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八、
C 【解析】 C.有误,“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暗示诗人与友人彻夜未眠,更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令人伤感的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故选C。
九、
1.B 【解析】 A.文章并没有说“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只是说“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也没有说“宋朝是最严重的”。B.文章只是强调家庭的重要,但并没有说“家庭决定人一生的幸福”。C.“唯有如此”过于绝对,而且也不全面。D项是作者根据儒家学说总结的“孝道”,符合文意。
2.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十、
1.“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
2.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调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通过写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十一、
1.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
十二、
1.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2.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词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词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十三、
1.表现了诗人对满怀豪情的将士的赞美之情。
2.“绿”用得很好。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仅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
十四、
1.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峭壁好像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
2.劝勉友人个人的进退升沉早有定局,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又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感慨。
十五、
1.人
2.示例1:以动衬静。“空园白露滴”用露滴的声音来突出作者内心的寂静。
示例2:烘托。“孤壁野僧邻”写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自己为邻,进一步衬托作者处境的孤独。
3.怀才不遇,入仕无望的痛苦;对得到重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