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氓
作者:先秦佚名
出处:《诗经.卫风》
珠海市第二中学
高 山
2022年3月7日
学习要求
《诗经》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通过研习增进对 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
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 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结合以前所学,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汉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
-
诗经
书名。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代表当时北方文学。汉初传者有齐、鲁、韩、毛四家,汉末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微,惟毛诗,盛行至今。(国语辞典 节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卫衛 wèi
(7) 古国名 。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康氏、卫氏、子南氏、冷氏始祖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新乡附近。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
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氓2蚩蚩3贸4来即我谋。
5淇6至于顿丘7愆期8将
9匪
答案1[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2[蚩蚩]忠厚的样子。 3[贸]交易,交换。 4[匪]不是。5[来即我谋]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即,就、靠近。谋,谋划、商量。6[淇]淇水,在今河南境内。7[顿丘)地名,在今河南浚县。8愆期:拖延婚期.9[将]愿,请。
一、解释下列句式特点。
1.氓之蚩蚩
2.秋以为期。
答案解析:
1.氓之蚩蚩 正常语序:蚩蚩氓
2.秋以为期。 正常语序:以秋为期。
答案:1.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标志词。
2.宾语前置句。宾语“秋”置放在介词“以”之前。
第一章译文:
那个小伙子看起来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他不是真的来和我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并不是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请郎君您不要生气啊,秋天到了来迎娶我吧。
文化常识
布:古代的一种钱币。
第一章:“我”与“氓”因为交换丝而认识,“氓”对“我”展开求婚攻势,我没有爽快答应,是因为我心中有疑虑,没有良媒。我跋山涉水送“氓”归去,“氓”对“我”一路央求,我还是没有答应,以至于他发怒了。我可怜他,相信他对我的爱就说婚期定在秋天吧。
文化常识
地名
⑥〔淇〕淇水,在今河南境内。⑦(顿丘)地名,在今河南浚县。
淇水 - 海河水系南运河的支流卫河支流 。大部位于在河南省北部林州市,下游路经鹤壁至卫辉市。古为黄河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现上游已断流。以淇河小鲫鱼,缠丝蛋特产出名。南流至今卫辉市东北淇门镇南入河。
我的形象特点:单纯、善良、多情体贴人、能干手艺好、情窦初开、涉世不深、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村姑。
氓:有心计,早有预谋,完全掌控我的认知和行踪,待以时机,下手求婚的流动商贩。善于“调情”,博得我的让步,向婚姻殿堂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二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二章解释下列疑难词词语。
1.乘
2.泣涕
3.载笑载言
4.以尔车来
答案:1.登上。
2.眼泪,泪水。悲伤流的泪。
《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3.又说又笑。
4.把你的车赶来
第二 章 注释
1[乘]登上。2[垝垣]残破的墙。垝,毁坏。3[复关]卫国地名,氓所住的地方。一说,诗中借所居之地代指氓。 4[载]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5[尔卜尔筮]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 凶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6[体]占卜显示的兆象。7 [咎言] 不祥之语。咎,灾祸。8[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文化常识:1.地名
复关,诗经《氓》里,“复”做“回来,返回,回复”讲,关,是关市、市场的意思,意思是从市场上回来。一说。
文化常识:2.占卜
[尔卜尔筮]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 凶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占卜显示的兆象。
易经占卜-一、蓍草占卜法
(一)《周易·系辞上》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时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二)起卦
1、先找50跟短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然后取出一根(象征太极)放在一边,假定为A处,只用49根来算。
2、把49根木棍随机分成左右二堆(象征两仪或天地),叫做“分二”。然后从其中一堆中拿出一根(象征人)也放在一边,假定为B处,不要和A处的那一根混在一起。这叫做“挂一”,表示这是第一变。
3、然后将二堆木棍中的一堆,按四根一组(象征四象或四季),进行排列,叫做“揲四”。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象征闰月),假定为C处,也不能和A,B混起来。然后将另一堆木棍同样按四根一组,排成一排,也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处,与前面已经放在那里的棍合到一起,一定是4或8,叫做“归奇”。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则必定是5或9 。以上就完成了第一变。
4、第二变开始前,将第一变中挂一和归奇的木棍除去,把已经排成好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其数量是40或44根)。然后再按“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进行“第二变”。注意:二变中“挂一”时拿出一根木棍仍放入B处,以表示正在进行第二变。二变末“归奇”的木棍同理放在C处。结果剩下的木棍只能是40、36或32。
5、三变之后,剩下的木棍只能是36、32、28或24,或4根一组的组数只有四种可能:六,七,八或九。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初爻几”。如果最后是9组,就写作“初九”,一定要用汉字写清楚!
自此,我们才完成六十四卦卦象中六爻为一卦的第一爻,即初爻。
6、算完第一爻后,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重复第2步至第5步的操作过程,得到第二爻。
如此这般,一直到第六爻,即上爻出来,我们最终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卦象。
特别说明:蓍草占卜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直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共计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三)解卦
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一个卦。每一爻记录下来的6个数字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是:977797。不难看出此六爻都是阳爻,完成的是一个“乾”卦。
1、爻的数字有四种情况:六、七、八或九,七和九是奇数,为阳爻。六和八是偶数,为阴爻。其中“六,九,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同为阳爻的七,九也是有差别的,其中七为“少阳”,九为“老阳”。
2、解卦的时候,要确定变爻。把六个数字加到一起,例如:977797, 9+7+7+7+9+7=46。然后用大衍之数55-46=9。我们从最下面,“初九”开始数,数到最上面又从上面数下来,一直数到第九个。我们就会发现数到“七四”这一爻。而七为不变之爻,所以,这一次占卜应用“乾”卦的卦辞来占,为“乾,元亨利贞。”。
结论:如果数到不变之爻,用卦辞占。如果数到可变之爻,用爻辞占。
3、如果我们的例子改为:977977,我们仍然会数到第四爻,但是这一爻是可变之爻九,所以用爻辞占,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4、普通的是这样,但是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乾”卦中还有一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是“乾”卦的特殊,当卦象是999999的时候,用“用九”占。当然有同样属性的还有“坤”卦,卦象为666666,用“用六”占。
第二章译文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你。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见到情郎你来了,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当着我的面去占卜,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那你就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三章注释
18[沃若]润泽的样子。
19[于嗟鸠兮,无食桑甚]唉,斑鸠啊,你
不要贪吃桑甚(旧说斑鸠吃多了桑甚会昏醉)。于嗟,感叹词。无,同“毋”,不要。
20[无与士耽]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士,指未
婚男子。耽,沉溺、沉醉。
21[说]同“脱”,摆脱、脱身。
第三章译文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第三章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赋比兴手法
1.赋的手法 其叶沃若 (它的叶子润泽。)
2.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笔双写,表面写故乡的春夏两季的桑树,深层比喻少女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光鲜亮丽,惹人爱怜。引出下文写“女”。)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一笔双写,表面叹息斑鸠不应该吃桑树的果实,深层比喻少女不要轻易品尝爱情果实。引出下文写“女”字的恋爱。)
第三章运用的表现手法(二)对比手法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分析:前后两句对比,指出了未婚男女沉溺感情世界的两种恶果,因为男子一走了之,女子承担精神和肉体的创伤,甚或养儿育女。
四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四章注释
22[陨]陨落,坠下。23[徂]往。24[三岁食贫]多年来吃苦受贫。三岁,指多年。食贫,过贫苦的生活。25[汤(shang)汤]水流盛大的样子。26[渐]浸湿。27[帷裳]车两旁的布幔。28[不爽]没有过错。爽,差错、过失。 29[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30[罔极]没有定准。罔,无。极,准则。31[二三其德]负德变心。二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德,心意。
第四章译文: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第四章词类活用的词语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1.食贫
“贫”翻译为贫苦的生活。属于借代修辞。
二、数词用作动词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数词贰、二三,都跟一(壹)相对,用作动词不专一。
问:第四章运用的手法有哪些?
答:一、比兴手法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分析:表面写秋天到,桑树叶落的过程。实际上比喻村姑年长色衰。引出下文写我。
二、赋的手法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分析:记叙我婚后的生活。
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分析:写我不怕覆车之险,与丈夫一刀两断,离开夫家,不回头。
三、对比的手法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分析:我守妇道,丈夫喜新厌旧,不念旧恩。
五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注释:1.[靡室劳矣]家里的劳苦事没有一样不做的。靡, 无、没有。室劳,家务劳动。 2.[靡有朝矣]没有一天不是如此。朝,日、天。3. [言]助词,无实义。下文“静言思之”中的“言”用法与此相同。 4.[遂]如愿。 5.[咥(xi)]讥笑。6.[悼]伤感,哀伤。
第五章有翻译困难的词语。
1.躬自悼矣。翻译:独自伤心了。
小结:
躬自:自己;亲自。
2.静言思之, 翻译:静静地想
小结:
言:助词,无实义。
问:第五章词类活用的词语。
1.靡室劳矣。
2.夙兴夜寐,
答:1.靡室劳矣。
分析:室,由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屋子里.
2.夙兴夜寐,
分析:夙和夜,由时间名词活用为状语,很早地,很晚地.
问:第五章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靡室劳矣。
2.靡有朝矣。
答:1.(我)靡(一日无)室劳矣。
2.(我)靡有(一)朝(无是)矣。
译文:
1.我没有一天不在家里劳动(做家务)了。
2.我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夙兴夜寐)了。
分析:四言的结构、节奏,要求多余的字忍痛割去。
问:第五章暴露“氓”的本性的话语。
答: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译文:已经如愿了,到了凶恶残酷的地步(家暴)了。
分析:“氓”的小农嘴脸彻底暴露了,之前的“暖男”“阳光大男孩”形象相比“人设坍塌”了。
问:我为什么“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答:兄弟们不了解我的真实情况,不了解氓的两面性,不仅不同情帮助,还嘲笑我(不懂事,不会处理和婆家人的关系。)
另者没有好的没人说和调节,爱情的苦果只好自己硬生生吞下去了。
当时村里没有组织负责吗?依据诗句知道没有。婚姻结合不似现代要有个婚姻介绍所和法院等。
第五章译文: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你的心愿实现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静下心来细细想,只能独自伤心。
六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1.[及]和。(老使我怨)这样只能使我怨恨不已。老,这里指上句二人盟誓相约“借老”一事。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有岸,池沼有边。隰,低湿的地方。一说指溻水,即漯水。泮,同“畔”,边、岸。这两句诗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一说,这两句诗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妇人认为自己如与男子“借老”,就会有无边的怨苦。
注释:3.[总角之宴]少年时我和你一起愉快地玩耍。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
4.[晏晏]和悦的样子。
5.[旦旦]诚恳的样子。6.[反]违背。
7.[反是不思]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是,指代二人的誓言。
8.[亦已焉哉]那也就算了吧!已,止、了结。焉、哉,均为语气助词,连用以强化语气。
第六章难懂的词语。
1.老使我怨 怨:恨。
2.信誓旦旦 信誓:忠诚的誓言。
第六章的文言特殊句式
1.反是不思 宾语前置句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正常语序:不思反,翻译为“我没有想到他会违背当初的誓言。”
第六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一、赋的运用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翻译:年少时聚会在一起,有说有笑很欢乐.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
2.(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分析:氓应有底线,另一说婚姻应有终止的一天。
第六章的文化常识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特定称谓
(版本一)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
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
(版本二)13岁的女性称为豆蔻年华,15岁的女性称为及笄之年,16岁的女性称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的女性称为桃李年华,20岁的男性称为弱冠,30岁的男性称为而立之年,40岁的男性称为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的男性称为年逾半百。
(版本三)人生各个年龄段,用古语称呼:
一、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二、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三、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版本三续)四、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五、百岁以上: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第六章译文: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终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全诗总结性学习
1.六章诗中的人物的称谓变化。
2.六章诗情节的发展变化。
3.淇水在诗中写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1.六章诗中的人物的称谓变化。
第一张 氓、我、子【敬称】
第二章 复关 尔 我 【疯狂】
第三章 女、士【理性】
第四章 你、我;女、士 【总结性】
第五章 妇、躬自 【怨妇】
第六章 尔、我【清醒果决】
2.六章诗情节的发展变化。
第一章 相知相识谈婚论嫁
第二章 痴情热恋拟定婚期
第三章 婚后告白一:告诫少女“无与士耽”
第四章 婚后告白二:婚后生活贫穷、丈夫变心
第五章 婚后告白三:辛劳、受虐、无援、独吞苦果
第六章 展望回忆,结束婚姻。【小结】我婚后不如意、不幸福,走向“不归路”。“婚姻大事”,不可不慎重,不可唐突,不可草率行事。
《诗经·氓》中,三次写“淇水”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就指河名,也反应姑娘对这位小伙子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第二次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应该是回忆嫁时的情景,也以打湿裙裾喻自己的择婿不慎。
第三次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一个比喻的用法,就是说,做什么都要有个限度的意思。
任务:背诵《诗经.卫风.氓》
1.熟悉梳理阶段
2.熟练连贯阶段
3.执笔书写零失误成果巩固物化阶段
【拓展链接】
关雎
佚名 〔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佚名 〔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再见!